课程欣赏,情境认知
——浅谈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2018-02-24杨豆豆
杨豆豆
(江苏省淮安市浦东实验小学,江苏 淮安)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既定的情境之中体验和理解,为此要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改变传统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初中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使得初中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大大提升,形成创造性的思维。
一、初中美术情境课堂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首先,当前的初中美术欣赏教育的时候,美术教师一味追求情境的创造,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多是自己单方面的想法,没有考虑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在课堂上缺少与学生的互动,多数初中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的地位。例如:在讲授影子成像的艺术创造的时候,教师亲自演示用手势展示小动物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却没有给学生展示的机会,直接进入了知识的讲解阶段,使得学生的热情丧失较快,美术课堂缺少情境的互动和交流,整体氛围较为枯燥。
其次,初中美术课堂上创造的情境缺乏真实性,教师设计学习的情境流于形式,所创造的情境缺少合理性和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最后,在初中的美术课堂上,教师对于情境教学法没有足够的认识,所设计的教学情境缺少合理性,无法达到启发学生的目的,尤其是在一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发展和艺术熏陶,将美术学习束缚在课堂上,没有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世界,没有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角度去观察和思考美术艺术,更不会从社会生活的角度进行反思,忽略了学生在思想水平上的进步,缺少对生活的反思,没有实现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在初中美术课堂上优化利用情境教学法的措施
1.在课堂导入环节利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开始的阶段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兴趣,不断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初中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探索能力都大大地提高。在问题情境导入的过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计划、有目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突出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引导学生进行图形联想的时候,让学生随手画一个图形,让同学们去联想,在图形上添加东西使得学生进行图形的创造,在这样的创设过程中,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此基础上进行想象和联想,让初中生的思路被打开。除了使用问题的导入方式,教师还可以使用故事的方式进行新课的导入,教师采用短小、有指向性的小故事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借助趣味性和寓意深刻的故事抓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得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能力,在美术课堂上在既定的情境中发散思维,包括仓颉造字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图形的创造和联想的能力,基于此,教师也可以针对性地将教学情境效果发挥到最佳。
2.在初中美术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利用教学情境巩固既有的知识
在情境教学的氛围内,初中生的接受能力是最强的,教师通过语言的引导帮助学生整理和归纳思路,在大脑中形成新的知识和形象,让学生在现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在学习中国画与油画的区别时,教师采用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自主探究和总结两者的区别,在课堂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和理解国画艺术,在此基础上进行丰富的联想和知识的巩固,让学生在宽松的情境下自主探究,激发学生产生更深刻的认知和联想,引导学生在既定的情境指导下合作探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利用情境创设的方法,让学生快速地认识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以合作的方式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例如:在花卉装饰画的时候,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一组负责花卉的图片资料,一组收集中外人员对于花卉的歌颂的诗句和语句,形成一定的文学意境,最后在更多的资料辅助下进行花卉的装饰和创新。教师利用图片资料感受花卉的美,将学生带入花儿的世界,充分感受花儿的美,激发自己的情感和创新的意识,在手工实践的过程中感受艺术的创造力。
3.在情境氛围下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感受艺术魅力
在课堂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布置固定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魅力。例如:在欣赏生活中的标志的时候,教师向学生展示标志设计中表现的含义,让学生了解标志设计背后的蕴意,并在之后的课堂时间内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创造,分类整理资料,进行创新,借助艺术创设和设计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教师要优化自我的教学方式,利用情境教学法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美术艺术的兴趣和探究的意义,基于此,本文探究了情境教学法在美术课堂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优化完善美术课堂教学的措施,以期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