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家庭阳光教育,滋润孩子健康成长
——以新时代好少年家庭教育为例
2018-02-24杨润先
杨润先
(河北省宽城满族一中,河北 承德)
宽城县新时代好少年杨宇祺,思想进步,品德高尚,忠于祖国,热爱人民,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主动为同学讲座,介绍学习经验,帮助辅导学困生,带动尖子生,共同成长进步,吃苦爱劳,省吃俭用,却无偿为同学提供书籍、药物,热心慈善公益事业,多次为灾区捐款捐物。他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兴趣浓厚,锐意进取,专注坚韧,善于总结学法,捕捉重点,破解难点,自主学习能力强,学习效果好,成绩优异,2014年小学毕业考试获得宽城一小第一名;201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宽城四中,夺得全县中考状元;2017年,放弃了唐山一中、衡水一中等名校学习机会,选择了母校宽城一中,历次月考全校第一,期末承德市联考全市第二,获中学生语文能力竞赛“全国一等奖”和中学生生物学联赛河北省三等奖。他身心健康,发展全面,爱好广泛,特长突出,是践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好少年的典范,深受师生和社会好评。共获得宽城一小奖励53项,宽城四中奖励24项,县教体局奖励4项,先后被评为宽城县、承德市和河北省“三好学生”。2018年获宽城一中互助友善标兵、学习之星一等奖暨“八九金基金精英奖”。成绩令人欣慰,但他成长与进步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更值得深思。家庭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家庭教育的影响却很广很广。有些家长在抱怨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时,反思过自己吗?自己为孩子做了什么?自己的家庭教育是否成功呢?要知道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最早的学校,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重于一切,家长不能做甩手掌柜,更不能只寄希望于学校教育。本文以家庭教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为例做些初步探讨,希望对家长朋友和家庭教育事业有所裨益。
一、父母要做孩子成长目标的引领者,让孩子学会追逐梦想
孩子始终把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学会本领,“在家做父母好孩子,在学校做老师好学生和同学好伙伴,在社会做国家的好公民”作为自己的成长目标,这些追求得益于他受到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在他幼年时,我们就经常给他讲述《幼儿智力世界》《中华寓言故事》《三字经》《悦读成语故事》和《小故事大道理》中的故事,深入浅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更注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率先做到。孩子母亲是一位勤劳朴实、慈祥善良的好母亲,当孩子胳膊意外骨折时,她没有丝毫责备老师和小朋友,而是独自在心疼着、守护中熏陶着儿子的心性;也是一位宽宏大量、助人为乐的好邻居,街坊四邻有个纠纷和困难总是以礼相让,倾囊相助;还是一位贤惠相夫、善解人意的好妻子,是丈夫生活的好伙伴,工作的贤内助;更是一位知冷知热、孝敬老人的好儿媳,从未与公婆红过脸儿,吵过架,换着花样改善生活,调动胃口,她不惜金钱为老人治病,当老人长期患病卧床不起时,为父母喂水喂饭,接屎接尿,洗洗涮涮,揉肩捶背,不怕脏、不怕累,从无怨言,精心呵护照顾。我是宽城一中教师,曾任德教处主任,县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承德市学科带头人,市兼职教研员,河北省三育人先进工作者,我深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秉承“爱国爱家,厚德守法,崇知明理,自强不息”的家规家风,严格要求孩子牢固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必须以国家法律、公民道德规范和校规校纪为准绳,让孩子做到严守国家法律,恪守社会公德,遵守校规校纪。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熏陶让他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尊重,学会了沟通,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积极进取,净化了孩子的心灵,端正了孩子的行为,塑造了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树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证了他在新时代的理想、方向和道路上健康成长。
二、父母要做孩子成长动力的激励者,让孩子学会责任担当
我的家乡地处贫困山村,那里也是革命老区,山高路远沟深,土地贫瘠,村民劳作艰辛,收入微薄,缺衣少食,生活异常艰苦。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年仅11岁时就立志做一名有文化的农村会计,发奋努力,如愿考上了重点高中和大学,找到了理想的工作,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经常用自己的奋斗经历教育孩子,还有意识地带着孩子回家乡串亲访友,走山路,爬高山,进农田,干农活,对孩子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和体验式教育,通过生活实践历练,使他很小就懂得了“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峰”“登高才能望远”“奋斗才能过上幸福生活”。他立志像父亲那样勤奋学习,掌握本领,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乡的面貌,这是他健康成长的最原始的动力。
阅读《世界最有影响的100位名人成才故事》和《地球未解之谜》等书籍,使他明白了“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知识不仅能改变自身命运,也能改变中华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千古帝王用王者风范塑造历史,思想巨人用睿智思想征服世界,政治领袖用雄才伟略书写时代,科技骄子用严谨求实探索自然奥秘,文坛巨匠用生花妙笔书写人间百态,商业巨子用勤奋智慧创造财富,体育精英用更高、更快、更强挑战人类极限。在潜移默化中他更加崇拜伟人,学习精英,热爱科学知识,立志博览群书,认识大自然,回报社会,责任担当是他成长进步的永恒动力。
三、父母要做孩子成长意志的打磨者,让孩子学会自信坚强
作为父亲,我深信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决定成败,非常重视打磨孩子的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孩子自信心。在学习、生活和活动各个方面给孩子创造展示的机会,及时发现和捕捉孩子的闪光点,恰当地把握教育契机,巧妙利用表扬和批评艺术,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如在孩子写好字,认真完成作业,熟练背诵课文和考试后,我都恰如其分地给予表扬:“我儿子真认真!”“我儿子真勤奋!”“我儿子真聪明!”即便发现字迹潦草问题,也是在肯定的基础上激励:“这几个字写得真好,如果那几个字也这样写就更好更美了!”孩子高高兴兴,欣然接受,及时改正了问题。正如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尔士所言:“人生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莎士比亚有句名言:“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家长对孩子真诚的肯定和鼓励,会给孩子一种成功感,使其得到一种奋发有为和成功的自信,成功的孩子必须拥有一种非常自信的心态。初三期末考试学生成绩出现波动,情绪一度低落,我耐心地给予疏导,语重心长地说:“成长就意味着问题,学习、生活和以后工作也意味着问题,成长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地暴露问题,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及时地妥善地解决问题,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你成长过程,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成功而是成长。”不断地打磨使他愈挫愈勇,战胜了自卑,意志品质更加顽强,更加坚韧,成功地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完成了一项又一项挑战,实现了一次又一次超越,圆满地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
四、父母要做孩子成长习惯的规范者,让孩子学会严谨专注
针对许多孩子自主学习能力较低,学习习惯较差,不同程度存在眼高手低、忽冷忽热、时紧时松、懒惰散漫、攀比吃穿和厌学问题,在杨宇祺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我们父子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课前———要结合教材和导学案搞好预习,抓住重点,标出疑点、难点。课上——要紧跟老师,认真听课,保持专注;要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要善于设疑,及时解疑;要整理笔记,整合知识。课后——要查漏补缺,及时复习巩固;自主完成练习和作业,绝不抄袭;用好教辅资料,适当拓展拔高。尝试这些策略,使孩子养成了严谨专注的自主学习习惯,培养了孩子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思维能力,他在记忆时目标明确,轻松高效,在思考时严谨缜密,深入透彻,在应用时快捷准确,得心应手,在考试时举重若轻,事半功倍,从而赢得了学习成绩和生活能力的全面提高。
五、父母要做孩子成长环境的营造者,让孩子学会高雅文明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父母是孩子最早理应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非常重视家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墙壁上张贴着催人奋进的名人诗文,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和世界地图,三个书橱装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写字台上摆放着地球仪与《辞海》《词典》等工具书,以备随时查阅,散发着浓浓的书香气息。作为教师,我嗜书如命,酷爱读书看报,写下了几十本厚厚的读书笔记,说起话来娓娓动听,做起事来得心应手,还常常陪着孩子一起读书看报,相互复述情节,共同谈心得讲体会,与孩子共同成长。我爱生如子,喜欢与学生交往,每年中国传统佳节,都有得意门生到家相聚,凝聚的是纯真的师生感情,传递的是学生更宽广的视野、更高尚的人生追求和更文明的修养,树立的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孩子随时接受着家庭启蒙教育,播下了文明种子,学会了认认真真读书,平平安安生活,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学会了高雅文明,脱离了低级趣味。
科学的家庭教育、严格的家规家风、和谐的家庭关系和良好的家庭环境如同阳光雨露滋润着孩子心田,也哺育着孩子健康茁壮成长。
作者简介:杨润先(1963—),男,满族。毕业于河北大学,历史学学士,河北宽城一中高级教师,市兼职教研员。曾任宽城一中德教处主任,河北省三育人先进工作者。研究方向: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