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德育教材中道德教育内容衔接分析

2018-02-24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教育指导中心伍广溪

学苑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孝亲诚信阶段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教育指导中心 伍广溪

德育是中小学重要教育关注点,也是系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为提升中学德育教学针对性,教师需要对中小学德育教材中关于德育内容的衔接问题展开研究,为制订德育教育计划提供重要数据信息支持。中小学关于德育方面的内容众多,教师不妨从几个方面展开探索,诚实信用、孝亲敬长、遵纪守法、保护生态等,基本涵盖了中小学德育教材关于德育的内容,以此展开教育教学探究,不仅能够理清中小学德育教学认知体系,还可以为德育教学提供更多启示。

一、诚实信用教育内容衔接

诚实信用是个人品质重要评价指标,也是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重要内容。建立个人诚信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对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进行多重历练。不同人群有不同诚信品质表现,小学生诚信意识比较单纯,教材对学生诚信品质培养也比较直接;而中学阶段,学生思想逐渐复杂起来,对其诚信教育需要关注更多方面,学习视野也在不断扩大。中小学生关于诚信教育有共同的内容:教育学生要自尊、自强、自立,有公平意识,建立责任感。中小学诚信教育有共性基础,而且呈现鲜明的体系性。这说明教材编辑是充分考量到学生成长现实的,教师在具体施教时,也需要有不同教育侧重点,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诚信教育内容集中体现在中小学德育教材之中,需要我们给出澄清性梳理,以便形成系统教育意识。小学阶段,德育教材分为《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关于诚信教育内容分布,在《品德与生活》教材中有相关专题:《这也是爱》,如“勇于承认错误也是诚实”“什么样的人信得过”等细节内容。这是小学低年级德育从诚信教育视角,主要是对个人基本诚信品行的培养。“不说谎”“做诚实的孩子”,这些要求是非常直接的,针对的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中,设计诚信的内容便多了起来。有《当朋友失信时》《走进诚信乐园》《哪个更重要》《因抄袭引起的轩然大波》等,涉及“理解和体验做人要诚实守信,学会尊重别人”“体验真诚相待、相互理解、讲信用的可贵”等内容。很显然,相比低年级学生诚信内容,这里的诚信内容设置要求更高,不仅要严格要求自己,还要对他人讲诚信、讲信用。到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里,关于诚信内容有《言而有信、一诺千金系》《对人守信、对事负责》《诚信守则》《信守承诺、勇担过错》等专题,涉及内容有“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知道诚信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信的人”。相比之下,初中阶段关于诚信教育,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有了发展,其衔接特征非常鲜明。

二、孝亲敬长教育内容衔接

家庭美德教育是德育重要内容,关于孝亲敬长教育,中小学德育目标是一致的:孝亲敬长、珍爱家庭、勤劳俭朴、邻里和睦等内容。其实,儿童的道德品质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说的就是这样道理。关于孝亲敬长教育,课程标准对其有明确界定。小学阶段:要培养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帮助家长做家务,能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家庭需要关爱,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减少父母的负担,有一定责任感意识。中学阶段:要学会和父母平等交流,克服逆反心理,认知到父母的良苦用心,体会父母抚育自己付出的辛劳,养成自觉孝敬父母长辈意识。

在德育教材中,关于孝亲敬长的内容分布也是非常广泛的。小学阶段涉及专题众多:《午夜饭》《真情回报》《特别的日子,特别的爱》《尊老爱老过重阳》《家人养育我长大》《不给家人添麻烦》《爷爷、奶奶的心事我知道》《关爱爷爷奶奶》等,主要从孝亲敬长方面展开教育,从家人培养自己角度孝亲敬长的道理,其体系性呈现出来。初中阶段:《爱洒人间》《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不同场合的孝敬》《孝的是非标准》《制定孝敬父母的小计划》。主要是从理解父母付出、如何尽孝等角度展开的教育。小学阶段从个人认知觉醒角度展开引导,促使学生养成一种基础认识;到初中阶段,要变孝亲敬长有意识为具体行动,只有落实到行动中,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德育品质。小学到中学德育内容呈现出梯级性,其衔接意识是非常突出的。

三、遵纪守法教育内容衔接

遵守秩序是德育基本培养指标,也是社会公民最基本的、最简单的、最普遍的行为准则。只有在全社会建立良好秩序,才能建立社会主义和谐大环境。从小学阶段开始,对学生灌输遵纪守法意识,这是社会行为规范的基本的要求。到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遵守法纪意识的教育目标设置更高,要求学生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相互帮助,还要懂得公共场合的文明素质呈现,遵守社会公德意识要成为自觉行为。课程标准对遵纪守法教育也有共同目标:公平正义、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守秩序等。

小学阶段遵纪守法教育内容非常多,占据德育教材重要比重。其专题设计也分布在小学各个年级:《课间十分钟》《平安回家》《秋游去》《学校生活有规则》《社会生活有规则》《假如不遵守规则》《违规造成的恶果》《交通安全知识擂台赛》《我是小交警》《文明素质面面观》等,从培养学生基本行为准则视角展开设计,体现了遵纪守法的系统性教育。因为小学生遵纪守法知识普遍欠缺,德育教材利用大量篇幅展开相关教育是自然选择。从学校规则、社会规则、交通规则、公共场合文明素质等角度展开设计,为学生带来了丰富的规则知识,这对培养学生遵守秩序的主观意识发挥重要作用。而到了中学阶段,德育教材中关于遵守秩序方面的内容设计比较少了,在七年级德育教材中有一个专题:《我们身边的规则》。很显然,这是对小学阶段学习规则内容的综合性梳理和回顾,让学生建立系统规则意识,并从身边规则执行角度展开训练。中小学德育教材的对接点不是很多,但却更为集中到理论和实践的自然过渡,小学阶段是学习规则,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到中学阶段需要落实规则,看重的是执行规则情况,对学生秩序意识进行巩固和强化。

四、保护生态教育内容衔接

保护生态教育内容是当下教育热点话题,环境保护是地球人的自然责任和意识,从小学阶段展开环保教育非常有必要。学校环保教育主要包括:热爱大自然、关爱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在课程标准中,相关界定也是比较清晰的。小学阶段要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卫生好习惯,对生态有初步认知,了解家乡生态环境问题有一定了解,明确环保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建立保护生态的自觉意识。到初中阶段,要从社会、人口、资源等方面展开环保研究,理解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在小学阶段,德育教材中关于生态保护内容有很多专题。如:《大地妈妈哭了》《小调查》《给垃圾分类》《废旧物品再利用》《交通带来的污染问题》《地球变挤了》《地球变穷了》《我们家乡的环境问题》等,主要从学生熟悉的环境问题视角展开设计,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主动思想。特别是结合环保知识展开小调查,分析家乡环境问题,这是结合社会现实展开的环保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让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并在具体实践中形成环保意识。到初中阶段,关于生态保护专题设计有:《地球面临的问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主要从理论高度展开分析讨论,很明显,小学阶段是利用直观认知方式,让学生对环境保护有直观印象,到初中阶段要展开理性分析学习,帮助学生建立更深刻社会认知,这对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有重要促进作用。中小学环保教育内容衔接性非常突出,从感性到理性的自然过渡,体现了德育教学内容设计的根本意图。

中小学德育教材中道德教育内容衔接紧密,教师需要有探索意识,找到中小学德育教育结合点,对道德教育展开重新教学评估,这样才能制订出科学而合理的教学设计方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基本的梳理思路,然后分类展开分析,以期形成系统性探索认知,为道德教育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研究信息。

猜你喜欢

孝亲诚信阶段
中华孝亲故事的数字化开发与普及策略研究*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在厦金胞张爱华孝亲牵起两岸情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