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中数学微课制作及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

2018-02-24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杜晓亮

学苑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利用微教学资源教学内容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 杜晓亮

所谓的微课课程就是指通过现场视频录制的形式,将老师的教学课程录制下来,或者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某节指定的内容和教学活动等进行全过程的录制,视频中可能包含教学的设计、教学提问,以及学生反馈等内容,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完美地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提高课堂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塑造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一、高中数学的微课制作

高中数学的微课制作要结合高中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怎样选择微课的教学内容,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适合去制作微课?这就需要教师结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以及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两个方面进行选择:第一,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和需求。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调查,与学生形成良好的沟通。学生所需要的就是教师要制作的微课教程内容,微课的重点就在于学生对微课的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多个需求来了解,以保证对微课内容进行更完整地修订。第二,根据教师经验来制定。教师在多年以来教学经验的积累下,对于一些内容复杂,难以理解的课程,可以进行制作微课,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可以反复复习,进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课堂质量。选定微课内容,以后就要对微课的制作、时间、设计等进行制定,微课与正常课程不同,在时间上、内容上有一定的限制和约束。因此,这就要求微课一般将时间控制在十分钟左右,不能有太多的阐述,要直奔主题,教师也可以多利用PPT、图片、字幕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对教材内容有更深地了解和掌握,从而实现微课制作的目的和教学效果。

二、高中数学微课的具体应用

1.利用微课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教材会涉及到生活中的很多案例,运用微课教学,可以营造相应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可以将问题带入到生活中,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运用自己的逻辑思维,全面理解问题。例如,在学习点线面位置关系这一课时,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教材,不能建立自己的立体思维,但是微课可以使用视频、图片等,将一些直观的视觉感受展示给学生,比如被拉直的绳子固定在桌子的四个角形成一个面,最后由此得出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层次关系。微课的使用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问题更直接、更全面地展示给学生,还能够帮助学生更本质地去理解问题,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2.利用微课教学,构建知识框架,标注教材重难点。

高中数学相比初中数学来说更加抽象,难以理解,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重难点不能掌握。因此,利用微课课程可以构建很多详细的知识框架,教师可以结合数学教材进行框架演示,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节省更多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还能使教师的课堂质量不断提高。例如,在讲解互为反函数时,两个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关系图,可以利用微课软件进行展示,这样就能将函数的抽象图案展示出来,以便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3.利用微课制造教学活动,不断开拓学生逻辑思维。

微课相对于正常课程来说,目标更加明确,没有过多的言语重复,重点突出。运用良好的微课教学,会形成一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学习模式。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起到的是引导者的作用,教师会选择丰富的教学资源供学生使用和学习,合理地控制了整个学习过程;而学生也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开拓自己的逻辑思维,使自己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例如,在学习函数的图像、三角函数、立体几何等知识点时,因为这些都是数学中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内容,教师就可以将这些专题制作成微课,以便学生可以反复地学习。通过开展这些微课活动,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培养他们自主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习效率达到最大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一种学习模式,不仅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条件和便利的资源,而且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索,体验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徐翠锋,郭庆.论微课与传统教学的有效融合[J].职业时空,2014(01).

[2]任心燕.微课教学研究初探[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4(01).

猜你喜欢

利用微教学资源教学内容
利用微课丰富学生习作内容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利用微课打造高效识字课堂
浅谈同学们如何利用微课来进行学习
利用微信订阅号评改初中作文模式初探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