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引领孩子走进数学课堂
2018-02-24江苏省张家港市城北小学徐佳媛
江苏省张家港市城北小学 徐佳媛
“全民阅读”自十八大提出以来,就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推动全民阅读”,将全民阅读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其中,少儿阅读是全民阅读的基础,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阅读确实也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以及家长的高度重视。
阅读不分学科,任何一个学科都需要阅读。语文需要阅读,数学同样需要阅读。阅读是一种对话,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阅读是一种积累,在积累知识的同时,给学生带来思维的碰撞,让学生感受思想的力量。在教师作为主导,学生作为主体的现代课堂中,我们需要用阅读引领孩子,让阅读渗透到课堂中,再延伸到生活中。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决定将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用计算器计算》第一课时作为我的一次实践,在实践中,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本次的主题是数学阅读,刚开始我认为数学阅读应该是数学故事,从故事中学到数学知识。后来,发现数学故事对于高段的孩子过于幼稚,所以选择了这个课题。计算器是一种运算工具,那么,这堂课的数学阅读就是阅读计算器的说明书。
一、课前阅读,伸出个性思维的萌芽
课前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也能够伸出个性思维的萌芽。在《用计算器计算》一课中,学生发现说明书中一般包括按键说明、开关说明、显示说明、注意事项、异常处理、保修说明等等。他们接触到说明书的大量信息,显得很茫然,找不到方向,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研究。为了让学生有一定的目的性,但是又不至于太过局限。在课前,我精心设计了“预习单”,有三题:(1)请你仔细阅读计算器的说明书,并记录下几个按键的名称和功能,并研究它们的操作方法,可以举例说明。(2)用计算器算一算。45+32= 627×4+539=(3)通过对说明书的阅读,你还有什么疑问?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共性,当然也有个性。学生对于介绍按键不约而同地写出了O N/A C——开机键,O FF——关机键,0、1、2、3、4、5、6、7、8、9这些数字键。对于疑问,很多同学都想要了解CE键,M+、M-键。学生的不同之处是,有的同学想要了解计算器的发展过程,有的同学想要了解计算器的工作原理等等。
教学目标的定位就是教学方向的指挥棒。所以,针对这样的学情,以及教材的编排意图,我设计了符合孩子的教学目标:(1)在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中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基本功能;能正确、熟练地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必要的计算。(2)在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中体验使用计算器计算的优越性,感受使用计算器在生活和工作中的较广泛的应用价值,了解从古到今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3)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养成自觉、及时验算的意识。还有本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结构,知道一些常用按键的名称及其功能,初步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大数目的计算。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了解计算器的结构,知道一些常用按键的名称及其功能。
个性与共性并存的课堂,才是让每个孩子都能融入的课堂,才会让阅读在他们身上留下一些相同的方法,不同的思维方式。
二、课中阅读,由浅入深地建构知识体系
建构知识体系是一个从浅到深的过程。学生在知识的道路上,常常只了解皮毛,想要全面掌握,还需要深入研究思考。所以,在教案的设计中,我无时无刻都让孩子从说明书中自己深入寻找答案。
在认识功能键这部分内容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有O N/A C这些字母的是开机键。(板书:开机键)你知道开机键除了开机还有其他功能吗?(清零)你能在自己的计算器上找到开机键吗?
2.师:谁来介绍其他的功能键?(CE键)学生边操作边介绍这个按键,生问;同学们,你们了解这个按键的功能了吧?还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学生对于这个按键提出疑问,操作的同学回答。不能回答的,大家拿出说明书一起找一找。
师:感谢你的精彩介绍。有CE这些字母的是改错键。(板书:改错键)
3.师:计算器上还有一个按键也有改错的功能,你知道是那个吗?
预设:学生找到“ →”退位键。并介绍这个按键的功能。
预设:学生不知道的话,师问:那我们可能去哪里了解?(说明书)拿出你的说明书找一找。
生出示说明书,读:退位,删去输入数据或运算结果的最后一位。
师:这两个按键都有改错的功能,那又有什么不同呢?(CE键是把一个数都清除,退位键是一位一位的清除。)
4.教师出示O FF关机键。师:这是关机键,你能在自己的计算器上找到关机键吗?
提问没有找到关机键的学生:你找到了吗?你有什么疑问吗?
师:有些计算器上没有关机键又是怎么关机的呢?(自动关机)
5.教师引导:计算器有时也能向人一样有记忆,你能来介绍有记忆功能的按键吗?
预设:学生介绍到M+、M-,请他演示一下。学生演示完后提问:同学们,你们都了解它的功能了吗?还有什么疑问?问答不出,找说明书。
在课堂中,我给予深入研究的同学掌声鼓励,对于他们深入的研究投去赞扬的目光,这样的知识建构才是坚固的,影响是深远的。
三、课后阅读,再延伸到生活中
在课后,针对一些不常用的按键,什么时候使用,如何使用,让孩子不局限于从说明书中了解,可以从网上去查阅更详细的资料。对于个性的问题,需要学生深入去了解,加以总结,思考。
课后,孩子们对这样一堂有些不同的数学课,有着不一样的感受。
董琪这样写道:“开始上课了,徐老师让我们拿出说明书,全班一起读一些重点,我觉得读书是属于语文上的课,但语文‘长腿’了,跑到数学那里了所以我称这节课为语文数学结合课。”
戴韶波这样写道:“接下来老师又介绍了记忆加法键——M+的用处,等我们都了解了,老师给我们出了道题:50×(100-90),我运用了老师刚教的记忆加法键,很快就算出了正确答案,我觉得计算器的功能很强大。今天我不仅通过阅读计算器说明书学会了如何使用计算器,还明白了一个道理:要学好数学,首先要学好语文。平时学习中我们要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赵舒言:“我们根据说明书上的中文,很快就知道了计算器有什么作用啊,有什么功能啊等等,这时,我心想‘这说明书的作用还真大,一看它就知道了计算器的作用、功能、有什么用……以后我可要好好关注一下说明书。’”
这些孩子都感受到阅读存在于很多学科之间,也感受到想要学好数学知识,也需要其他学科的知识来帮忙。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能够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精彩。
阅读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数学阅读的能力可以影响到孩子的很多能力,数学语言与文字、图形、符号之间的转换的能力,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数学自学的能力等等。阅读引领孩子走进课堂,也带着他们走出课堂,感受思想的力量。
[1] 新课程标准,2-10.
[2] 杨鹏.让阅读巧妙融于小学数学教学 [J].课 程 教 育 研 究 ,2017,12: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