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生本课堂
2018-02-24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城关小学罗华清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城关小学 罗华清
构建小学数学生本课堂,能够更好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感受作为开展教学的方向,从而在学生提升知识水平的同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只是按照个人的意愿来看看教学,取得的教学效果非常不明显,也就说明构建生本课堂才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主流思想,能够更好地提升教学效率。那么我将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浅谈生本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惯用填鸭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很难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必须要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展开思考。就以质数、合数的教学为例,这一章节主要引导学生学习这两个重要的数学概念,相对来说理论性较强,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因此填鸭式的教学法在这样的教学内容中十分不适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知识归纳法来进行学习。教师首先用学生易懂的语言来解释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让学生形成一个浅层的理解,奠定一个必要的知识基础。接着,教师再要求学生对一组数字进行分类,将其分成质数和合数,让学生能够利用这样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理解这些知识的内涵,形成理解式的记忆。通过这样的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考,能够更好地对知识形成个人见解。
二、开展有效的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非常科学的学习模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开展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以工程类应用题的教学为例,这类题型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惯用的题海战术不适应这样的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以探究性学习来总结有效的解题模型,学生以一道经典的例题作为案例,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其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从而能够更快地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接着,学生能够想到用线段图来表示各个工程队之间的速率关系,再将有效信息记录在其中,让整个复杂的题目变得更加直观和简单。面对这样的情况,学生可以很快地利用方程的思想列出表达式进行解答,从而有效地解答习题。这样一来,从解题思路到最后的计算,形成了一套精准无误的解题模型,在今后遇到同类题型时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通过这样的方式,以探究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总结模型,能够帮助学生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率,也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运用合作学习的思想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往往还是比较有限的,教师可以运用合作学习的思想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解决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就以牛吃草类应用题的教学为例,这类应用题是整个小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最难懂的一类题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交叉分组,让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后面需要进步的学生,同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由讨论,能够从各个角度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教师可以借机向学生讲解巧设“单位一”的解题思路,让学生掌握了这一有效的解题方法。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合作学习小组可以针对这样的解题方法进行探讨,让各个成员形成有效的理解,从而借助集体的智慧解决这一个人难以解决的难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极大地发挥了集体的智慧,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习效果最大化。
四、设计科学的课后学习活动
课后巩固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教师在实践中常常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感受,只是机械地运用题海战术,要求学生进行练习。那么要构建生本课堂,必须要求教师设计科学的科学性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借助美术教学的思想,要求学生进行手抄报的绘制,在数学概念知识的教学单元,因为这些知识相对来说是比较抽象、枯燥的,机械练习很容易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通过绘制手抄报,让学生对这些理论的知识进行总结,从而形成更好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在绘制手抄报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补充更多丰富的知识,有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对手抄报进行绘制和排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和想象能力,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感受为引导,设计科学的课后学习活动,能够提升课后学习的效率。
总而言之,构建小学数学生本课堂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这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能够指导小学数学教学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构建生本课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更好地锻炼学习能力。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小学教师必须针对生本课堂的构建展开研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开展针对性的教学,让生本课堂更快地走到学生的学习中来。
[1] 孙燕.小学数学课堂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J].学周刊,2017,(16):191-192.
[2] 田中涛,辛斌.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堂融合的有效把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3):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