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课堂 享受快乐语文
2018-02-24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汀州小学钟春梅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汀州小学 钟春梅
语文是基础性学科,而小学语文又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奠基性阶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和谐课堂、快乐课堂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教育的要求,我们创新教学手段,致力于为学生构建和谐的课堂,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提高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境,营造乐学的氛围
情境的创设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快乐的学习环境,吸引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注重有效情境的创设,开展快乐语文教学。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一是以多媒体情境激趣。比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潮》一课,学生仅仅通过课文中的文字描述很难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场景,于是我通过多媒体展示网友拍摄上传的波澜壮阔、遮天蔽日、汹涌澎湃的大潮影像视频,让学生获得了直观的身临其境的观潮感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以游戏情境激趣。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笔者在五年级上册《有趣的汉字》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中国汉字的“趣”,给学生创设了猜字谜的游戏。不但采取师问生达的方式,也鼓励学生考老师或者考同学,大家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互不示弱,通过趣味识字,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习效果十分突出。
二、尊重主体,发挥学生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的学习应该建立在学生自主自发的基础之上。新课程理念要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各具特色的民居》一课的教学,笔者给学生布置一项特别的预习作业——搜集自己喜欢的民族或者地区的特色民居。这是一项极具开放性的任务,大家都有不同的爱好与关注方向,调查的内容也各具特色。比如,我们班的张同学祖籍在江西,他给大家介绍了赣系民居中垛子马头墙风格的特点;有学生去过贵州旅游,给大家介绍了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的干栏式建筑,还有的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了陕北的窑洞、山西乔家大院、家乡的永定客家土楼、北京四合院等,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以及民族特色。在学生的自主性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视野得到了有效开阔,探究能力得以有效提升,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有效激发,主体性得到了有效落实。
三、师生互动,共同探寻语文知识
和谐的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其乐融融的课堂,传统的“一言堂”的课堂缺乏师生互动,是单向的,而学习应该建立在教和学生的学之上,不可断裂,只有通过互动架设起互通互融的课堂,才能让课堂充满和谐,让课堂充满快乐。
比如,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讲的是季羡林老人与苗苗的对话,采访一开始季老就和蔼地说:“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一瞬间就拉近了对话双方的距离。教师在一课的赏析教学中,也可以以师问生答的互动对话来开展教学。
老师:苗苗与季老先生的对话中,论及了看闲书这一事情。那么,同学们是怎样理解闲书的呢?
生1:我认为就是与课本无关的书籍。就好比苗苗看的《水浒传》还有季老儿时读的《三国演义》《彭公案》《济公传》等这些都是。
生2:我在读《海底两万里》时,爸爸就批评我,说不要把心思放在这些课外书上面。
生3:我喜欢看连环画,但是妈妈就让我多看看课本。
……
老师:如此看来,很多家长也将课外书称为“闲书”,言外之意就是没用的、浪费时间的书。那季老今天为什么还主张看闲书呢?让我们再读读课文。
如此,师生就课文内容与学生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交流和思想互动,为更好地深入语文学习奠定了基础。师生互动的课堂是和谐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闪耀着智慧的火光,快乐地进行学习。
四、积极评价,让学生乐学提升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小学生都有被欣赏的心理需求,而且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的积极评价能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护,发现自己的优点,从而树立起学好语文的积极情感,从而克服畏难情绪、厌学心理,转而亲近语文,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在班级中后进生是需要重点关心的对象,他们渴望获得进步,希望得到老师、同学和家长的认可,但是由于能力的欠缺或者方法的不当往往难以做好。作为教师就应该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大胆地读,不要怕出错。对于他们的正确回答,应该大力表演;对于他们不足之处则委婉地指出,鼓励其改进提升。对于老师的积极评价,学生必将心存感激,从而转化为自己的积极行动,化厌学为乐学,逐步提高学习成绩。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只有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方可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进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因此每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该以学生为本,尊重其学习兴趣爱好与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方法,让他们在和谐的课堂中亲近语文、学好语文。
[1] 彭亚清.让情境创设为课堂教学保驾护航[J].快乐阅读,2012(25).
[2] 裴玉打.让兴趣为高效数学课堂保驾护航[J].新课程导学,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