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略读课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8-02-24河南省许昌市健康路小学
河南省许昌市健康路小学 李 琦
《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如果一个学生上学六年只读了十二本语文书,那将是十分可悲的事。
一、基于略读课文拓展的阅读课,让教学简略而丰厚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选编了一篇略读课文,到了五、六年级每个单元选编了两篇略读课文。其实选编略读课文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运用精读课文的学法,我们可以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教略读课文。在一篇带多篇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迁移性问题,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阅读所得运用到其他文章的阅读之中。如略读课文《刷子李》的阅读教学,先指导学生理清课文“黑衣上没有白点黑衣上出现白点黑衣上的小洞”的情节结构,体会曹小三的心理变化,习得“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再引导学生阅读《苏七块》《泥人张》等多篇文章,并思考:哪些文章也运用了“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在迁移中巩固知识、形成能力。
二、基于略读课文对比基础上的阅读课,让学生的理解更深刻
我们教材中的很多课文不论在选材还是写作方法上都有一定的相似性,为了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入,我们开发了很多对比课。例如我们把《景阳冈》和《猴王出世》放在一起成为一节对比阅读课。本节课上,老师首先引领学生学习《景阳冈》,习得学习方法。然后,学以致用,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猴王出世》;紧接着,比较两篇文章在写作方法的异同的,整节课由扶到放,体现了学法的指导,学生对两篇课文写作方法异同的发现水到渠成。本节课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高度统一,既关注小说情节、人物形象、又关注了作家精妙的写作方法。相信学生在课后阅读环节中,阅读经典名著一定会有的放矢,收获颇多。
例如:我们在进行《景阳冈》的学习时,如何让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呢?如果仅仅局限于扩大阅读,似乎目标过于宽泛,操作性不强。在大家的研讨中,一个个智慧的火花在不断碰撞。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学生作文往往是千人一面,我们何不用群文阅读课来解决这个问题,把群文阅读和作文联系起来?经过查找,在本课的学习中,我们拓展了两篇文章《李逵打虎》《唐打虎》。在学习中,学生感悟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李逵的有勇无谋,老人的智慧超群;也明白了选材虽然一样,但是写法不同,呈现的人物形象也会丰富多彩,个性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