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TS视角下高职院校内地西藏生核心素养的构建

2018-02-24曹红

西藏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西藏核心院校

◆曹红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颁布,核心素养的教育在中国教育界引发了一股势不可挡的热潮,引起了各地区、各部门、各层次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在这股教育思潮中,作为高等教育系统中的高职院校的内地西藏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关系到区域人才的质量,国民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由此可见,STS教育对高职院校内地西藏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STS教育的提出及其对高职院校内地西藏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STS(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Society社会的英文首字母的缩写)教育是在20世纪20年代西方欧美国家掀起的强调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的兼容和交叉的科学教育思潮。二战后,科学技术获得长足有效的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如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开发、生态失衡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这引起了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思考和批判,STS教育应运而生,但STS教育应其思想根源和复杂的文化传统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形成一个清晰、明确、公认的定义。至今学界有关STS教育的概念基于多重视角和层面给出了多种界定,如世界科学和技术教育研讨会将STS教育定义为“在技术和社会环境的可靠范围内施加教育”、美国科学教师协会将其定义为“在人类经验的背景中进行科学的教学”、国内有学者把STS教育定义为“是一门融合科技、社会、生活等的综合性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全面理解和运用”。[1]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强调突出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个人修养,更注重合作参与、自主发展、创新实践。[2]这与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STS教育在理念与思路上不谋而合。因此,STS教育作为培养高职院校内地西藏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具有重大意义:1.STS教育和核心素养都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对高职院校内地西藏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的培养有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有利于筑牢民族共同体的意识,从而达到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2.STS教育是当代西方科学教育改革的产物,科技的发展对21世纪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信息技术素养的要求。因此,有利于高职院校内地西藏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区域信息技术素养的普及提高。3.STS教育强调科学、技术和社会有机地融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应用技术的交叉和兼容,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内地西藏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同时培养其人文核心素养,使内地西藏学生能感悟人文情怀、丰富人文积淀、提高审美情趣。

二、高职院校内地西藏生核心素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核心素养在全世界获得的广泛关注,高职院校内地西藏生作为未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内地西藏班的发展已经由规模扩张、外延发展的模式转变为内涵式发展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内地西藏班面临的首要任务。但因文化习俗、地理等因素限制,西藏学生在藏汉两种生态文化环境和传统文化影响下的跨文化适应、学业适应、民族文化认同等问题显现,对其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习困难问题导致文化基础素养薄弱

因内地西藏生大部分来自农牧区,当地教育资源薄弱,语言障碍、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欠佳,使他们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上与其他学生有一定的差距,造成了一部分内地西藏生学习的困难。部分西藏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出现迟到、旷课的情况较多,课堂参与度和作业的完成情况也受到影响,甚至上课与同桌聊天、睡觉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了个人的学习,也影响到了课堂的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师的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导致教学任务不能顺利完成。这使得部分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合格,在校期间不能修满学分,达不到毕业要求导致按时毕业率较低。因文化基础素养薄弱、学习习惯不佳、语言不畅、教学评价不科学等原因使得部分内地西藏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难以获得学习成就感,对自己认识不足,过低估计自己,引起学习自卑感,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由此使得部分内地西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投入不足,学习迁移能力较差,学习成绩提升缓慢。

(二)人际交往问题导致社会参与素养不强

内地西藏生大部分善良、质朴、热情、开朗,但因民族习惯、宗教信仰等的不同而带有浓厚的民族自尊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大部分西藏学生质朴、热情、友好、善良、开朗、团结,在人际交往中一般适应能力较好,主动性较高。内地西藏生在人际交往中多以本民族间的交往为主,兼有藏汉交往。在藏汉交往中有时因风俗习惯、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差异容易引发误解和冲突,甚至出现打架事件,由此引起人际交往受阻或困难。内地西藏生容易出现小群体,小群体有着浓厚的本民族意识,容易形成抱团、互相偏袒,给学校管理管理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因部分内地西藏生因学业困难引起自卑不愿意主动向老师寻求帮助,交往的主动性不够,主动沟通交流意识不强。这使得内地西藏学生人际交往范围狭窄,层次单一,也影响到了内地西藏学生对校园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度不高。

(三)信息素养问题导致自主发展素养不足

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要求每一个现代人都必须具有信息素养。民族教育的发展也需要信息技术的带动。内地西藏学生来自我国西南边陲,地广人稀,气候寒冷,交通不便,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西藏经济的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地区的信息化建设相对缓慢,教育的信息基础设施较差,具有信息化素养的师资严重缺乏。[3]大部分来内地高校求学之前的西藏学生都很少接触和运用信息技术与手段,对办公软件、网页制作、多媒体制作等都不是很熟悉,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没有获取、加工、处理以及信息协作能力。因此内地西藏学生的信息素养整体状况并不理想,不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去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影响了内地西藏学生的自主发展。

三、STS教育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内地西藏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我国应对世界形势变化以及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核心素养的要求适用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习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大量具有核心素养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的内地西藏生作为其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不仅需要培养其职业核心素养,更要注重培养其核心素养。基于此,高职院校内地西藏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STS教育视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基于新时代要求的人格品质培养,构建核心价值观课程体系

新时代的到来需要更多优秀的人才,这对于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科教学实施的重要载体,它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课程是搭建高职院校核心素养理论到教育教学实践的中介和桥梁。STS教育的课程体系注重社会价值和道德伦理的价值取向,这要求在构建课程体系中应注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设置如:通识课程体现公民素养+通用技能,设置人文艺术、思想政治、体育健康、跨文化交流、职业职场、科技工程等六类课程模块。[5]课程设置还应加强有关西藏历史文化的教育,突出藏族文化特征和价值,遵循西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框架下,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民族与国家的关系,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通过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西藏地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优质人才。

(二)基于技术时代的科学精神与科学素养培养,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信息素养的要求。西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信息化建设缓慢,这造成了内地西藏生在信息获取、收集、决策能力等方面较弱,整体水平不高。STS教育明确指出科学技术与社会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技术以逐渐应用到学校管理与教学的各个领域。通过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平台,积极引导内地西藏学生提升信息意识,主动使用信息手段,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中融入信息化元素,在多元丰富的教学手段中提高内地西藏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强调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的教育,从而促使内地西藏学生适应并助推西藏地区信息化发展进程。

(三)基于社会化的生存与发展能力培养,全面深化产教融合

高等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与产业的融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STS教育强调把科学技术放到社会背景当中考察,注重科技服务于社会的理念。这要求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要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人才培养实体[5],持续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形式,共同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复合型人才。学校应该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为内地西藏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搭建各种岗位平台,切实促进产教融合。让学生在实践的锻炼中深入了解岗位规范和企业文化,培养社会责任、劳动意识和社会职业技能。深化产教融合,根本目标是使高职院校的内地西藏学生成为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以适应西藏地区和国家需要的具有核心素养的技能型人才。

(四)基于人文精神的民族文化融会与传承培养,开辟丰富多彩第二课堂

内地西藏学生在高职院校求学中因其独特的语言障碍、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在民族交往中遭遇“文化壁垒”,多以族际交往为主,藏汉交往的次数和人数不多,这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STS教育要求让学生应接触社会现实、多参与社会活动。为了丰富内地西藏学生五彩缤纷的校园生活,可以开设融入藏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文化科技、体育等第二课堂活动,还可以举办民族文化艺术节,通过歌曲、舞蹈、相声、小品、演讲、诗朗诵、藏族传统乐器演奏、才艺表演等形式展示藏族的灿烂文化和能歌善舞的民族特质,让更多的汉族学生感受藏族文化、走进藏族文化。[6]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藏汉班级、藏汉学校联谊活动或藏汉学生的互帮互助朋辈活动等,促进情感沟通、信息交流和学习成绩的提升,让藏汉学生在交往交流交融中,渗透民族文化的融会与传承和人文底蕴的提升。

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然成为当今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点。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内地西藏学生核心素养的终极目的是学生的终身发展,STS教育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良好途径。STS教育与高职院校内地西藏生核心素养的融合有助于为区域经济社会培养所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其教育理念和核心价值的社会取向有助于把高职院校的内地西藏学生培养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繁荣发展的社会公民和世界公民。

猜你喜欢

西藏核心院校
都是西藏的“错”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