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探讨

2018-02-24

新课程(下) 2018年8期
关键词:预设高中生教学活动

廖 玮

(苏州市吴江高级中学,江苏 苏州)

在沿用多年的高中语文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具有较强的单一性、单向性、封闭性,教师过分重视教学设计的“预设性”,在课堂教学之前就已经按照教学目标与教学大纲设定好了教学内容,制定好了教学的活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需要按照预设步骤按部就班进行就可以了。殊不知,教师在提前设定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独立性和思想性,忽视了学生的“生成性”,一旦在课堂教学中有学生突然生成一些开放性的思维或意见,整个课堂进程就会受到影响,就会使课堂教学不能依照教师的预设开展,出现“跑偏”现象,教师便会想方设法把学生引导回原有的教学思路,避免教学进度不能按照计划完成。这种重视预设、忽视生成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思维发挥产生了极大的束缚。因此,积极改进教学模式,创新采用有效方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成为广大教师的一致最求。

一、科学把握预设与生成之间的辩证关系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预设就是指教师在课前进行的教学设计,就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前设定好的教学活动与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对教材的深度挖掘,对教学目标的科学设定,对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对学生学习基础的充分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对正常的教学进程有影响的多种问题。有了充分的预设,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才能够真正开展。

生成是教师的预设活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结果以及产生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动态性,能够让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生成,是新课程标准以及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师提前的教学活动是可以设计的,但是学生的思维却是不会也不可能进行预设的,所以在此过程中学生所有的所得,产生的所有问题,思维上所有的火花,都成为课堂教学的生成。

对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来说,预设与生成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既有对立性,又有统一性。在教学中,如果没有提前精心的教学活动设计,课堂教学就不可能扎实开展,教学过程也不会具有较强的思维性、条理性,具体活动的可操作性不强,学生缺乏必要的引导,随意发散,只会让课堂教学呈现一种散漫的状态,学生不能真正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这会严重制约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效果的提升。如果过分重视教师的预设,没有了学生足够的生成,就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课堂教学缺乏生动性,缺乏足够的生机与活力,高中生得不到足够的生成效果,只会让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慢慢抹杀,严重制约高中生的发展。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高度重视预设与生成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不断探究教学内容,深度挖掘教育因素,在准确了解学生、把握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保证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足够的生成;教师还需要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立体发展目标有机整合在一起,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构建以生为本的高中语文课堂,促使学生个性、全面的发展。

二、把握好高中语文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的策略

(一)精心预设才能得到理想的生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理念逐渐影响了广大的高中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在教学中更加重视高中生主观能动性的激起与发挥,更加重视高中生的创新发展与个性发挥,鼓励高中生能够在教师精心预设的各种活动环节中有足够的收获,得到有效的生成,这就要求教师的预设必须足够精心、科学、合理,切合高中生的学习实际。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对语文学科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有一个明确的感知,对高中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发散性有一个精准的把握,对课堂教学过程中高中生可能会提出的疑问、发表的见解、错误的观念等进行充分的考虑与预设,并通过合理的、有效的指导策略对高中生进行启发和引导,确保高中生能够形成理想的生成。例如,在苏教版语文《祝福》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在指导高中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充分的阅读与感知之后,学生对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有了明确的了解,同时也对祥林嫂的真正死因产生了疑问,并在课堂上提出了问题:“老师,杀死祥林嫂的到底是谁呢?”说明高中生已经在学习的过程中生成了自己的独立思想和见解,教师于是便随机应变,将原本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进行了调整,引导学生展开了讨论,对祥林嫂的死因进行总结归纳。经过了激烈的讨论之后,学生的意见逐渐归向了两种,第一种观点是鲁镇上以鲁四老爷等人为代表的封建势力以及他们尊崇的封建礼教杀死了祥林嫂,第二种观点是文章中出现的所有人都是杀人凶手。这种生成性结果非常良好,说明高中生经过合作、探究、交流之后能够形成自己的意见,这种效果也正是教师所期望达到的。于是教师沿着学生的生成继续进行引导,让高中生充分认识到生成的两种死因,实质上是统一的,是表象与实质之间的关系。祥林嫂死去的根本原因,就是那种吃人的、充满罪恶的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妇女地位低下,“三纲五常”的封建思想对劳动人民的浸透早已经把所有的人塑造成了一具具行尸走肉,丝毫没有了自我的独立见解,并且所有人又都成为封建礼教的捍卫者,用封建的妇女贞洁思想,用封建的迷信思想生生夺取了祥林嫂的性命。有了教师在课堂上的精心预设,高中生的活动有了明确的指向,才保证了高中生的生成,才促使高中生的学习理念有了更好的发展。

(二)预设应当给学生留足空间

素质教育理念影响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加重视高中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高中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重视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提升。假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问题的预设以精细化、细节化为宗旨,必将把高中生独立思想的发展机会完全消除,导致高中生失去了自我发展的机遇,这样的预设是精心的,但是生成就成为一种不可能。

高中语文是一门具有高度的思想性、人文性、发展性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预设的空间性,给高中生留足生成的机遇,给学生创设足够的生成激发因素,保证高中生在学习中的有效生成。例如,在苏教版《老王》一文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指导学生进行了阅读活动,保证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之后对学生进行了引导:“同学们,从文章当中,你们能够感知到作者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吗?”学生经过思考之后,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善良、忠厚、热心、诚实、关爱他人等等。教师继续对学生进行引导:“既然作者是善良的人,那为什么结尾之处作者却说自己‘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还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作者并没有做错什么,为什么会心里不安,感到很愧疚呢?你们能通过探究,看看作者的‘愧怍’究竟从何而来吗?”这样的一个预设活动,给了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和发展空间,学生纷纷开展了合作探究交流活动,从文中总结到了作者“常坐老王的三轮”来照顾他的生意,还主动和他说话,知道老王有夜盲症,给他大瓶的鱼肝油,主动给老王车钱、冰钱等等,可以说是对老王足够关心了。而老王主动给作者家中送冰,比前任送的大一倍,还要减半收费用,送作者丈夫到医院不要钱,甚至在临死的前一天还要把自己舍不得吃的鸡蛋和香油送来给作者,足见对作者的信任。和老王相比,作者确实是够幸运了,但是却没有更多地去关爱老王这个“不幸者”,让作者感到惭愧,甚至他的死作者都是十多天之后才得知的,这更加让作者寝食难安。所以,想要让自己的内心安宁,就需要多多地去关爱社会上那些不幸的人,给他们足够的人文关怀。整个过程中教师给学生留足了发挥的空间和活动的时间,才让学生形成了正确的关爱不幸者的观念,保证生成的切实有效。

(三)预设能够激发学生生成的多样化

素质教育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格外重视,因此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进行预设时还需要注重对学生生成的多样性的激发,保证学生能够获得创新意识的有效培养。例如,在苏教版《师说》教学中,有几名学生在朗读课文之后就开始小声议论,教师经过了解发现他们在对老师的重要性进行探讨,有的说韩愈的“古之学者必有师”是错误的,因为历史上有些名家就没有老师。所以韩愈的话太过于武断了。有的说如果没有了老师的指导,就会遇到更多的学习困惑和疑难,不利于个人的正常发展。于是教师预设了一个“《师说》辩论”的小活动,让学生对以上的观点进行辩论和探究,最终让学生的观点得到了辩证的统一,实现了学生有效的生成。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预设,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条件,也是教学活动得以进行的内在要求;生成是教学活动的最终结果,是学生能力的提升,是教师教学的目标。预设应当切合生成的实际,应当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应当保证生成从预设中来,又能够超越预设,给学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繁荣发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生机与活力。

猜你喜欢

预设高中生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试论预设语言-言语表征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