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三数学复习效率提升策略分析

2018-02-24

新课程(下) 2018年8期
关键词:习题定义解题

瞿 栋

(江苏省靖江市斜桥中学,江苏 靖江)

高中数学知识点多、涉及面广,为了做好高考数学复习,不但要避免随意性、盲目性,真正使高考复习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我们在复习时就应把握考纲、抓住教材、注重基础、讲究方法、重视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努力提升高考复习效果。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重视课本知识训练,打牢数学学习基础

在高考复习活动中,教师要抓好基本概念及其性质、基本公式、基本定理的教学,让学生注重知识的交汇与整合,对知识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并形成技能技巧。概念教学中不能只让学生记住定义,还应让学生明确定义的内涵和外延,更重要的是掌握由定义展开的算法程序,即概念要算法化。对课本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要熟练掌握,对任何一个知识点都不能遗漏,不要有侥幸心理,对重点知识点要达到熟练掌握、融会贯通、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

如,在复习周期函数定义时,为正确理解f(x+T)=f(x)的含义,可以结合例题作如下分析:f(x)是以4为周期的奇函数,且f(-1)=a(a≠0),则f(5)的值等于多少?分析:f(x)是周期函数,则存在f(x+T)=f(x),即f(5)=f(4+1)=f(1)(因为4为周期),f(-1)=-f(1)(奇函数定义),f(1)=-f(-1)=-a=f(5)。从这个角度来说,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强化基础知识是学好数学的首要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在高考数学复习中必须牢牢把握好高中数学的概念复习这一关,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二、加强通性通法训练,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现行高考数学的命题原则是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不偏,强调“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解题技巧”。要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和能力考查来强化高考考生数学的知识、理论、技巧,以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如把直线方程代入圆锥曲线方程,整理成一元二次方程,再利用根的判别式、求根公式、韦达定理、两点间距离公式等,可以编出很多新颖精彩的试题。因此,我们在高考数学复习过程中要多设计多选择此类的习题,系统地构建数学知识网络,通过此类习题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想象推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促使其养成解题严谨、科学、全面的习惯。另外,在高考数学复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学生解题思路的分析,不能过分强调试题的难度,追求特题特法,而要注重分析知识点的纵横联系,适度训练,促成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注重数学思维方法,培养综合解题能力

数学思维方法是数学的本质核心,数学思维方法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考数学复习中教师应加强渗透,并给予灵活运用,以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时候,高考数学复习习题练了不少,可实际学生的整体实力进步并不理想,其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教师在教学生解题时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上,就题论题,没有认真地分析、挖掘和拓展;第二,学生只顾做题,缺乏数学思维方法,不能真正地理解习题本质,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为了快速发展学生思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学会一题多解,正确运用发散思维

由于个人素质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水平等也各不相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不尽相同。为此教师就要据此挖掘利用并加以提炼,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2.掌握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所谓的一题多变就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对例题加以改变,引出一系列与本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使知识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的教学方法。它能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和多向,达到一题多练的效果,使学生养成主动设问质疑、自主学习、积极参与思考的良好习惯,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3.理解多题归一,领悟数学模型的意义

在高中数学复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所以在解题时能从多角度换位思考,思维呈现发散性,但有时无法收拢理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指导学生复习时,就要有目的地将相关的类型题串联在一起,编成一组让学生分析,引导学生对多题一解进行反思,提高学生数学的化归能力,使支离破碎的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敏锐性和思维的系统性,增强学生的解答策略及综合能力。

总之,高考数学复习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数学成绩的提高,影响着学生能力与个性的发展,必须要予以重视。我们要认真遵循教学规律、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法,深刻挖掘知识的内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为高考做好准备。

猜你喜欢

习题定义解题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用“同样多”解题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解题勿忘我
成功的定义
修辞学的重大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