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诗歌高效课堂教学探索

2018-02-24林冬连

新课程(下) 2018年8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诗歌教学内容

林冬连

(广东省韶关市曲江中学,广东 韶关)

传统的诗歌教学形式是教师通过对诗歌意义的整理来让学生进行记忆,以此作为教学的基本流程,整堂课学生都没有学习到实质的学习技巧,只是单纯地的进行硬性记忆,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诗歌内涵的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实现思维的发展,教师需要做好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师生之间要进行交流和沟通,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来制定教学任务。高效课堂的创建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课前准备阶段

教学课堂大多都是由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得来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网络为教师创造了更多资源获取的渠道,教师在进行教学准备和教学内容规划的过程中也更加便利。高效课堂的建设要求教师必须要在设计阶段就做到严格组织,对课堂教学中的所有要素和环节都进行思考,反复地进行研究,实现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案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过程和所能得到的教学结果。优秀的教师会设计出精致的、全面的教学规划,并且能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氛围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进行内容调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遵循学生心理的发展规律,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好资源储备;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契合,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在教学中明确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方向。

例如,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诗歌作品在进行复杂事情的表达过程中常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就应让学生明确虚实结合能够让作品的结构变得更加严谨,塑造出个性鲜明的形象。诗歌中的“虚”指的是直觉中感受不到的,只能从文字中体会出文学境界,处于一个虚象、空灵的环境中;诗歌中的“实”则指的是宏观世界中真实存在的现象、事物和场景。一般情况下诗歌中的“虚”和“实”所具有的含义有:诗歌描写对象中的情(理)为虚,景(形)为实,诗歌所具有的作用与方法中的间接描写手法为虚,直接描写为实。我们在学习古典诗歌的过程中,一般会将两者进行结合,从而让整个诗歌形象变得更加鲜明和生动,所体现出的情感也更加充沛,以此来为读者营造一个想象的空间。例如:在进行刘禹锡的《望洞庭》的教学欣赏中,前两句主要写的是实景,后两句则是用虚写的手法来实现。“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象未来一天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今晚巴山夜雨的情景。全诗通过虚实结合来收到意想不到的文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阶段

高效课堂的建立不只是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师还要做好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下掌握诗歌写作技巧和理解方式,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教学开展过程中需要创建一个优秀的教学场景,这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基础。教学设计中要做好教学方式的选择,实现教学的多样性发展,通过优化教学手段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其中情境教学、分组教学、探究式教学都是很好的选择,能够帮助学生强化阅读技巧,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记忆,其通过竞技的形式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强化。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人,从中体会到学习带来的快乐,收获成功的喜悦,体味诗歌教学的模式:粗读领悟情感、细读表达情感、再读玩味思路、研读品味语言。

诗歌教学中有很多表现形式值得进行介绍和教学,这些表现形式的运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文学素养。诗歌是我国多年发展历史中的重要文化传承,诗人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融入了很多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文学表现形式,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学习中得到艺术的升华。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高效课堂的建立必须围绕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来进行,教师要做好教学引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在诗歌中体会诗人的创作意图。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诗歌教学内容
诗歌不除外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