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篇
2018-02-23
儿童“行走日记”的实践与研究,对我们而言还是一个新的起点。如何长期确保儿童有日记写作的时间,如何让儿童得到更为科学适切的指导与评价……这些都是儿童“行走日记”项目研究的重要内容。真正让日记成为儿童终身的学习习惯、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
一、儿童“行走日记”重在行动
儿童“行走日记”重在行动,贵在实践。有些儿童反映没有时间写,因为作业负担重,就不能静下心来尽情地写。我们要处理好日记与其他作业的关系。先从语文回家作业改革入手。实验班尝试课外阅读和日记两项作业。我们就要抓紧课堂四十分钟,语文基本知识在课堂上掌握,基本技能在课堂上训练,每节课安排十分钟完成作业,争取高质量完成作业,不把作业留到课外。不仅如此,我们还需要研究学生,关注学情,把科研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把日记研究和平时的德育活动、课堂学习等结合起来,让日记成为学生真正需要的能从容完成的学习项目,记录每天的真实生活,努力成为自发自觉的生活习惯。
作为校本课程,我们把日记写作列入课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日记实验。如果我们国家在课程顶层设计中增加写作的时间和频率,那么会更有利学生养成日记的习惯,提高日记写作的能力。
二、教师对学生作品的评价要求太高
“学生的作品很丑。”当我们倡议在全班试行日记实验时,有老师感觉很为难。这就意味着老师的观念要转变,老师对学生作品的评价观念要改变。那么我们怎样为学生习作能力评价提供清晰的准绳,让习作能力评价不超标、不逾矩,使习作评价有度呢?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参考吴忠豪教授主编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写话·习作》,结合各年段特点,尝试制定出各年级的写作能力目标:
一年级:练习写句基本功,培养写话兴趣。能写自己想说的话,以说、写一句完整通顺的句子为主要指向。建立句子概念,能表达“结构完整、用词适宜、标点正确”的句子,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句。
二年级:练习写“句组”的能力,对写话有兴趣。能通顺、连贯地写几句话,根据自己生活中的见闻、观察到的事物,能用几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做到意思完整、语意集中、语序合理。选择介于“一句话”和“一段话”中间的言语表达单位“句组”作为二年级写话能力训练的落点,既是对一年级“说写完整句”的承接,又为三年级写好一段话做好准备。
三年级:练习写一段话,初步培养“构段”的能力,重在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做到顺序合理、连接自然。“写清楚”,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整段话的语言表述,“语句意思清楚,语意集中明确,词语和标点使用正确”;二是整段话的语序合理,句子之间不重复,句组和句组之间语意连贯、衔接自然。尝试运用有新鲜感的词句。
四年级:练习完整、具体地写一件事。能抓住特点具体、有条理地写一个人、一样事物、一处景物。有主动运用积累的语言材料的意识。学习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初步形成篇章架构能力,包括内容完整,能分段表达,有题目、开头和结尾几个方面。
五年级:练习具体、有条理地写一件事情、—次活动、一个人或一处景物,写出特点。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以习作能力培养为主旨,习作的关键是借助一定的写作方法,根据表达的需要选用材料、架构表达思路,能表达真情实感。
六年级:练习有条理地写一件事情、一次活动、一个人、一处景物或事物。内涵具体,感情真实。初步具备主题化表达的能力,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对材料组织、遣词造句、篇章布局等进行有意图的安排,学习编写习作提纲,学写调查报告。六年级各项能力训练此前已有所涉猎,重在强化巩固和综合性训练提升。
加上儿童“行走日记”的一些特点,如字数不限,内容不限,形式不限,老师在点评时多一把欣赏的尺子,就会多一些优秀的作品。
再者,老师们也需要认识到:很多有名的实验一开始都是在普通儿童身上进行。如蒙氏教学法,只招收那些“普通的、贫寒的”儿童,几年后,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孩子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让孩子适时、适性地成长,虽然在短时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力量彰显出孩子内在心智的成长”。优秀的孩子需要日记实验的滋养,普通的、后进的孩子更需要参与实验,在实验中成长。当他们的作品不那么丑了,有一点点亮点了,直至比较像样了,可能追不上优秀的孩子,但对他们来说,成长比作品的完美更重要。另外,如何看待日记中的错别字、日记中的网络用语、日记中的脏话等问题,都需要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站在时代的前端对这些问题做出新的理解和判断,尝试新的教学策略。
三、日记教学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学科日记的挑战
在国外,写作是当作第一技能来学习,也就是说各门学科的老师都有责任为孩子推荐相关的阅读书目,写相应的学科论文、调查报告……所有老师参与进来,作文教学不再是语文教师的专利。而目前我们的写作依然是语文教师的重要功课,打开学科壁垒,任重而道远。
就目前而言,学生每天的生活当中,所见所闻、所学所作、所思所感大都是与各个学科学习密切相关的,所以只要稍加引导,学科的内容就能及时成为真实的日记。各个学科动起来,学生日记写作的频率增加,多角度、多层次的训练让学生应需而说、应需而写,并随着各个学科教学内容的深入,学科日记也自然越来越全面,日记质量也越来越提升。但由于学科日记需要语文老师全面了解各个学科,也需要各个学科的老师积极配合支持,所以无论从认识到位上还是从知识储备上,都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尝试利用课题研究,成立课题先导组,让一部分感兴趣的其他学科的老师一起来参与实验。
(二)“行走日记”与儿童优势性格的养成
科学家们将24种性格优点分为6项核心长处,而培养这24种性格优点就是获得核心长处的途径。他们认为,每个个体如果能在每天的生活中运用与生俱来的一系列优点,将会最大限度地促进个体的参与感与意义感。具体分类如下:
长处之一:智慧与知识(1.创造力;2.好奇心;3.开放性思维;4.好学;5.洞察力)
长处之二:勇气(6.勇敢;7.毅力;8.正直;9.热情)
长处之三:仁慈(10.爱与被爱的能力;11.善良;12.社交能力)
长处之四:公正(13合作;14.公平;15领导力)
长处之五:节制(16.宽恕;17.谦逊;18.谨慎;19.自我调节)
长处之六:自我超越(20.对美和卓越的欣赏;21.感激;22.希望;23.幽默;24.信仰)
無疑,儿童“行走日记”能让儿童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自己的优势性格,逐渐养成核心长处,最终提升学生幸福生活的能力。如何在研究培养学生表达品质的同时,关注儿童的心灵成长,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