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作后讲评纳入到写作教学中

2018-02-23许继忠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课例环节技能

许继忠

作后讲评是什么?一直以来,我们对其认识与定位是偏颇的,仅仅将其当作“‘作前指导下的一个附庸环节。……它只是公开课为求所谓的教学环节的完整,不得已而为之。”(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主张.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63.)“附庸说”一针见血,直接点出了以往作后讲评的尴尬境地

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因此,作后讲评基本上就是学生写完之后读一读作文,教师讲一讲、评一评。

这样的作后讲评基本上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它没有教学目标,也没有教学过程,更没有教学设计,基本上就是一个“三无产品”。你能指望这样的作后讲评有什么教学效果吗?你能指望这样的作后讲评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吗?不可能的。

直到管建刚老师的作后讲评课横空出世。管老师提出“作后讲评重于作前指导”“讲评第一”“先写后教”“以写定教”等主张,并亲自实践,设计作后讲评课三环节:语言的欣赏,语言的挑刺,作后训练。管老师的作后讲评改革试验为作后讲评课正名,原来作后讲评课真的可以成为一节课,而不只是读一读、讲一讲和评一评:他又为作后讲评课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模式,原来作后讲评课应该这样上。

管老师的作后讲评课对写作教学的贡献是什么?又为什么有效?我认为,从写作教学的角度来看,就是让作后讲评摆脱“附庸”这一窘境,将其重新纳入到教学中来。我将从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简要评述。

一、作后讲评,基于学情

王荣生教授曾这样说过:写作教学应基于学生的需求,研究学生的写作困难,确定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这是写作教学的基本要义。

因此,写作教学基本上相当于先诊断后开处方。首先是研究学生的写作样态—包括学习起点、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把握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和存在的问题,从而确定学生的实际需要,这就是诊断。接着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选择一两个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写作技能,让学生运用该写作技能完成作文,这就是开处方。诊断是明确教学方向、处方是解决实际困难。

管建刚老师正是这样做的,他在评述自己的作后讲评课时说:“上讲评课,教师要研究学生的作文;研究学生的作文,是讲评课最为有力的起点。”(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课例.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11.)“讲评课,就是先号脉,再下药,这药就能下的准,就能药到病除。”(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课例.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84.)

由此可以看出,管老师的作后讲评课为什么有效。他是真正的基于学情,基于学生的实际需求,这样的写作教学当然有效。

二、教什么:指向写作技能

管建刚老师在<<我的作文教学课例》一书中,选取了十六个经典课例,诊断出大约三十八种病例,可以归为两类:

第一类是语言,如“心想”病、“关联”病、“说”病、“我想”病、“然后”病等,这一类大约有二十种左右。语言不简洁,语言不准确,这是小学生作文的通病,这一类语言病,基本上在“语言的挑刺”这一环节中解决了。

第二类是写作技能,如“囫囵吞枣”病、故事炒故事等,大约有十八种左右。这一类“病症”的产生,是因为学生缺乏某个写作技能,以至于不知道该怎么写,如“囫囵吞枣”病是因为学生不会剪裁,“自相矛盾”病是因为不会构思。这一类问题是重中之重,管老师将其放在“作后训练”这一环节,通过正反例反馈和变式练习,使学生能够迁移运用这一写作技能。

我们不能忽视学生不会写这一问题,更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让学生自由抒发之后,学生就能够自然而然地学会写作了。不会写,一定是因为学生无法从记忆中提取与迁移运用某项写作技能。

三、怎么教:指向写作能力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作后讲评的教学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修改“这一篇”,更应该指向迁移运用相关的写作知识技能,通过诊断,反馈,矫正、练习,让学生能够迁移运用写作技能,从而形成写作能力。

如果想在写作中运用已学过的写作技能,那么在教学写作技能时,必须用促进提取和应用的方式组织写作技能,必须設计促进理解与运用的丰富的变式练习,帮助学生形成运用写作技能的策略。

管建刚老师亲自实践,设计作后讲评课三环节:语言的欣赏、语言的挑刺、作后训练。尤其是作后训练环节,为了让“技术‘活起来”,(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课例.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75.)管老师精心设计训练流程,我们且以一个课例为例,看看其中蕴含着哪些奥秘。

《重要的是内心的想法和感受》(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课例.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151.)这一案例中,管老师诊断出学生不会写心理活动这一问题,采取如下教学步骤:1.出示两个反例,发现问题;2.欣赏九个正例,明确怎样写心理活动;3.练习:猜谜语,说心理活动;4.出示一段话,添加心理活动。

第一步和第二步属于反馈环节,通过正例和反例,可以明确问题是什么,以及应该运用哪个写作技能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一环节中,重点解决该写作技能“怎样用”“何时用”“何处用”和“为什么用”的问题。

第三步和第四步属于练习环节、通过两个不同的情境,促进写作技能与复合情境的联结,预防情境依赖,写作技能向写作能力转变。如果说反馈环节仅仅是教过了,在这一环节中,就是教会了。通过这一个环节,学生才能真正学会运用“心理活动描写”这一写作技能,

其实还应该有第五步:修改作文。这一步属于修改环节,既可以修改完成作文,又可以再次检验学生对该写作技能的理解与运用状况。

将作后讲评纳入到教学中,就是把作后讲评当作教学。“教学是有目的地促进学习以达成既定学习目标的活动。”应关注三个问题:1.到哪儿去?也就是教学目标是什么;2.怎么去?也就是采用什么教学策略方法;3.到了没有?这是指检测评价。因此,作后讲评教学就需预先诊断,确定教学目标,接着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进行反馈,然后进行变式练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形成写作能力,最后修改检测,以确定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这一点,管建刚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标杆。

[注:本文为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学情的小学习作教学的实践研究》成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例环节技能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课例
拼技能,享丰收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