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作动力,儿童作文的第一要素

2018-02-23徐栋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好作文技法动力

徐栋

一、学生患上了“作文兴趣缺失病”

学生不爱写作文,老师不会教作文,似乎是全国小语界的通病。人生病了,要找病因,寻求治疗。作文教学出问题了,教师们也要找原因,帮助学生爱上作文。

朋友喜欢钓鱼,除了上班,业余时间都泡在上面了,不顾业务,不顾老婆,不顾孩子。大家都开导他,整天钓鱼,你这么爱吃鱼吗?买点儿不就得了。朋友听了,笑而不语。这叫兴趣,发自内心的喜欢。对一件事情有兴趣,就会产生实践的欲望;学生对作文有兴趣,就会产生表达的冲动。没有写作兴趣,学生自然厌恶作文;没有表达的欲望,学生当然文思枯竭。有一种病,叫“作文兴趣缺失病”,在学生眼里,作文,成了一种可怕的东西,叫“作业”。作业,完成就可以,其他不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生的作文水平没见长。即使少数学生见长,那是学生自己“开窍”了,与语文教师关系不大。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成长中,往往会语出惊人,灵光乍现,他们的言语创造性,有时是成人难以企及的。因此,不少人感叹,每个孩子都是言语的天才。那么,孩子进入学校学习,怎么会患上“作文兴趣缺失病”呢?

路遥为了写《平凡的世界》,提着一个装满书的大箱子,在陕北各地奔波,乡村城镇、工矿企业、学校机关、集贸市场;国营、集体、个体;上至省委书记,下至普通百姓;只要能触及的,就竭力触及。在作家眼里,这叫体验生活,寻找素材。学生的学习生活如此单调,没有时间去体验生活,自然没有素材;没有写作材料,自然写不好作文;没有满意的作文,自然不喜欢表达。如作家一样,缺少了生活源泉的滋润,学生当然写不好作文。想想也是。学生的生活,除了读书,就是上课,难得下课,想着作业,—不小心忘了,指定被老师“教育教育”。你说,让学生写什么呢?学生难得有一件趣事,还要想想,“三观”正不正?“立意”高不高?适不适合写成作文?

表哥读书不行,去学泥水匠。从搬砖开始,搅拌水泥、测量水平、垒砖和泥……一点一滴学技术,整整三年,才算出师。泥水匠可是个技术活,技术高低决定着活儿干得好不好。作文,也是个技术活。你去百度—下“写作技法”,会有无数的文章,教你写作的技巧和方法。我们一直强调“文无定法”,但不得不承认,学生学习作文阶段,还是有章法可循的。不懂技法,作文写不精彩,得不到表扬,学生对写作当然没有兴趣。在教师指导下'在作文实践中,学生慢慢提升水平,获得表达的成功感,会逐渐喜欢上写作文。

什么是好的文章呢?夏丐尊先生说,所谓好的文章就是使读者容易领略、感动、乐于阅读的文字。诸君执笔为文的时候,第—不要忘记有读者;第二须努力地求适合读者的心情,要使读者在你的文字中得到兴趣或愉快悦耳,不要使读者感到厌倦。作文,是有读者的。学生的作文,是孤独者的舞蹈,鲜有欣赏者,就像一个优雅的舞者,一人在舞台上翩翩起舞,下面只有一个教者,还在不时“挑刺”。少了读者的欣赏,对学生而言,作文不是渴求的内心表达的,而是应付学习的沉重作业。要感兴趣,只能“呵呵”了。

二、寻找学生丢失的“作文兴趣”

兴趣丢失了,总要找回来,这是我们语文教师要干的事儿。

有家长抱怨,每次写作,孩子咬着笔杆,想了几个小时都不会写;有学生倾诉,一到作文,自己的脑子—片空白,没有什么内容可写。怎么办?教师启发。每次写作,教师成为学生心灵的导师,循循善诱,将沉睡的素材一股脑儿激发出来。一次,两次,三次……总不能没完没了。婴儿学步,搀扶着只是过渡,总要放手,让他自由自在地奔跑。教师害怕学生跌倒,总是“搀扶”着学生作文,不放手,哪来“奔跑”的机会?

没有材料,还可以创造材料。听过很多的作文指导课,教师预设了许多的活动环节,学生倍感兴趣,一边参与,一边写作。在教师的点评中,学生找到了作文的内容,按照活动的开展、教师的目标,学生的写作思维得到了开放,写出了生动有趣的好作文。每次作文,来次活动,学生就有写作材料,有了写作方法的指导,能写出让教师比较满意的作文。这样的作文教学,犹如给学生注入强心针,学生获得了写作的活力。只是,这种作文动力是外部赋予的,并非发自学生内在的需要,不符合学生的常态表达。被动的接受,无法调动起学生真正的写作激情,写作兴趣的维持不会长久。学生参与这样的作文,写出来的文章,在内容、结构甚至技法上会是大同小异的。如果这仅仅是写作技法、表达形式的巩固训练,也就罢了。如果把西餐中的开胃菜当作主菜,久而久之,学生会不会饿死在西餐店里?个性,是写作的永恒追求,失去了个性的写作教学,纠缠于写作技法和言语形式,最终,不会走得太远。

不少语文教师抱怨,学生不懂得写作的技巧,怎么写得好作文呢?言下之意,学生只有掌握了写作技法,才能写好作文。不得不承认,写作是有技巧的。这些技法藏在文章中,只是明显和不明显而已。你看,在阅读教学中,提倡“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教师不遗余力地深入解读文章,从内容入手,到言语形式,充分挖掘表达技巧,培养写作思维,进行相关训练。阅读教学中的寫作技法教学,直接指向写作教学。学习《黄果树瀑布》,教学移步换景的方法;学习《莫高窟》,教学总分总、排比式的方法……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心愿,通过课文中写作技法的教学,实现迁移,提高写作水平,这样,作文教学就能轻松许多。作前指导课,教师更是不遗余力地渗透写作技法,抓住外貌描写、突出中心思想;注意细节描写、把握心理活动;一波三折,设下悬念……教师通过生动的事例,把一个个写作技法教授给学生,鼓励在实践中能巧妙地运用。儿童写作教学,不来点儿技法,那都不好意思教作文指导课。教师教得来劲儿,学生练得有趣味,似乎掌握写作技法,就像郭靖习得了降龙十八掌,从此,在写作的道路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语文教师们坚信,学生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掌握系统的写作技法,加以操练,就算是“九阴真经”,也能修成了,何况是作文这样的小事儿。

三、破解“作文兴趣缺失病”的密码

写作技法,真的可以拯救学生的写作吗?或许,或许……endprint

儿子想学游泳,我不敢放他去野游。送到培训班学习蛙泳,教练从基本的技术抓起,憋气、换气、摆腿、摆臂……儿子身体素质还行,很快掌握了蛙泳的技术,动作比我还标准。看着他穿着泳裤,带着泳镜,加上修长的身体,特有范儿。出来后,我问他:“不借助浮板,你能游多少米?”“不借助浮板,我能游五米……”看着儿子骄傲的样子,我不禁笑着说:“看你蛙泳的动作这么标准,才游五米?爸爸是癞蛤蟆式,能游五百米。”好在,十天下来,儿子跌跌撞撞能游四十多米。

游泳,掌握了技术,不一定能游好;写作,习得了技法,不一定能写好。否则,—定会出—本书,名字叫《作文技法大全》,而且必定会畅销。老舍先生说,写作最大的技巧就是无技巧。在文学巨匠的眼里,写作是没有技巧的,他能写好文章的秘诀是有无限的感情。鲁迅先生在《作文秘诀》—文中说,“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去技法,以最无痕的形式写作,是鲁迅先生对我们的告诫。很多的写作高手都认为,掌握技法并非是写好作文最重要的法宝。语言,作为孩子的母语,从小耳闻目染,有着一种天生的灵性。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学生对很多的写作技法是有感觉的,他们不懂技法名称,却无师自通地熟练运用。过于纠结技法,有时反而会束缚学生的言语表达灵气。

小时候,我们学游泳,源于孩子的本真,心中有一种强烈的想学会的愿望。只有学会了游泳,父母才同意让我们下水,可以摸鱼摸河蚌,可以洗澡解酷暑。在这样的动力驱使下,一个夏天,我就自学成才了,可以经受大风大浪的洗礼。中外众多的作家都谈到为什么写作的问题,有为生存,有为喜爱,有为孤独,有为名利,有为认可……成功的作家都认为,写作动力是推动自己不断创作的源泉。无论学游泳,还是学写作,那个强烈的愿望,就是动力。做任何事情,一旦有了动力,将会带来源源不断的奇迹。

作家的才能,学生自然无法比拟;作家的动力,学生不会天生产生。但是,在学生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能给予一种强烈的愿望,赋予写好作文的动力,那样,学生就会和作家一样,疯狂地爱上写作,兴趣被调动,才能被激发,灵性被触动,学生写不好作文,岂不是成了怪事?

学生写作文,缺少一些写作内容,不影响;缺少一些写作技法,没大事。可是,一旦缺乏了写作动力,学生写作技成了被动、应付,很难长久地坚持下去。即使坚持下去了,写作也畸变为另一种东西,叫“写作业”。在学生眼里,寫作文就是写作业,怎么提得起兴趣呢?

绝大部分的学生,一辈子都不会自觉自发地产生内在的写作动力,它沉睡着,或者不存在。作为教师,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人为地设立一些写作规则,激起藏在学生心底的那份执着和热爱,产生无穷的写作动力,享受言语表达带来的乐趣。

儿童写作教学,不缺乏写作技法,缺乏的是持续的写作动力。语文老师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未完待续)endprint

猜你喜欢

好作文技法动力
手绘技法表现
作品一
独抒真意始为佳
好作文是“看”出来的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阳光动力
动力船
好作文首先要好看
秀秀台
把美好的想像转化为动力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