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换教学方式 教出“语文味”
2018-02-23裴爱国
裴爱国
高中语文中选人教材的文章都是经典的文章,包含小说、散文、诗歌,还有一部分文言文。这些文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充满了语文味。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在掌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体会文本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从而感受无穷的语文味。
一、动情诵读感情浓烈的句子。创造“情味”
韩愈在《进学解》中明确指出:“手披目视,口咏其言,心惟其义”。由此可见学习、赏析文章要诵读,只有在诵读中才能感受语言的魅力、语文的味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常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读赏结合”,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知晓文章的内容,让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感受文本的魅力。如果一节语文课,没有琅琅的读书声,那必定是一堂失败的语文课。
比如,在教学《故都的秋》一文时,我先让学生带着“你怎么理解‘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句话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这一问题去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但是学生在通读全文时,教师并不知道学生朗读的效果。所以,当学生朗读完以后,指名让几个学生做示范朗读。比如,学生在朗读“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这一内容时,就要指导学生读得缓慢一些、深情一些,这样才能和提挈全文的那句相呼应。最后,全班学生齐读这一句,加深学生读本句的理解,从而实现在朗读中品味作者情感的目标,以创造出语文的“情味”。
二、咀嚼品评意味特殊的词句。创造“品味”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对文本本身的解读,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文本,进入到文字的世界中去,这是语文学习的本原本真,就是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所以,在教学中,我常常带领学生去品析那些具有特殊内涵和意义的字词句,以提高学生对文本的品味能力,提高学生对文本的鉴赏力。
比如,在讲《祝福》一文时,我发现文章中有很多重复性的词句,尤其是祥林嫂的重复的词句更加典型。祥林嫂在叙述自己悲惨的命运时,总是这样开头:“我真傻,真的”这一内容一方面写出了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一方面写出了祥林嫂作为弱者的“哀嚎”,但是当祥林嫂和旁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时,旁人又用她曾说的话来堵住她的嘴,这突出了当时人们的麻木、愚妄,同时更暗示了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因此,在教学时,我带领学生着重分析这一内容,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你怎么看祥林嫂总是说:“我真傻,真的”这一事情,下文中别人又用祥林嫂的话来堵她的嘴,该怎么理解?
通过这一问题,学生就能在问题的引导下反复地诵读课文了,通过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学生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加之有写作背景的支撑,学生自然就理解了鲁迅先生所批判的对象。所以,让学生品味那些特殊的字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意图,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自己的情感审美。
三、静心批注深奥难解的句子。创造“原味”
黄厚江在《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和实践》一书中说:本原,就是始终坚持培养学生热爱母语和运用母语能力的课程目标。因此,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发现、创造语文的“原味”,就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发现文章的内涵,表达自己的思想。在我看来,语文教学的成功不在于一节课讲授了多少语文知识,而在于学生在一节课中学会了多少知识。为了让学生学习的更多,教师就要把阅读的机会给学生,让学生以批注的方式学习、思考语文的奥秘。
比如,在教学《滕王阁序》一文时,我先带学生阅读了一遍文本,然后我为学生讲授文章的主要内容,尤其是本文的写作背景,這样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理解创作背景的前提下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最后,给学生自主阅读和批注的时间和机会,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时,教师要明确提出批注要求,如:把自己喜欢的词句画出来,并进行批注。这样的阅读批注方式收获真的很大,有的学生批注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他的批注理由是这句话是全文写景的最高明之处,所以很喜欢。还有的学生批注的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他批注的理由是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
这样的阅读方式,让学生以批注的方式,走近文字,联想生活,体味生命本身,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更加深了学生对生活、生命的感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创设营造诗意盎然的氛围。创造“诗味”
高中语文课本上选取了很多古诗词,有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放与自信,有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迷离伤感,还有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困苦潦倒。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要创设诗意盎然的氛围,让学生在“语文味”情境中体会诗歌的美好与情感。
比如,在讲授《蜀道难》一文时,我就采用了新的诗歌教学方式——吟诵,吟诵是古代阅读诗歌的基本形式,现在的朗读都不能读出古代诗歌的韵味。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李白在写《蜀道难》时的情感,也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诗歌的情味,我借助多媒体视频为学生播放其吟诵视频。在吟诵视频中学生才能更好的感受诗歌的一吟三叹、一泻千里、气势磅礴、姿肆豪情的独特情感。
营造诗意盎然的教学氛围就是要让学生体会到语文课堂的浓浓诗味,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一种文学表达的氛围中,从而感染学生的情感和思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