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与教学

2018-02-23袁婷婷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读书生活

袁婷婷

(济南市堤口回民小学 山东 济南 250000)

虽说从小就爱看书,但真正意义上的读书生活应该从导师送我的那本影印版《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算起,娟秀的蝇头小楷,醒目的朱笔脂批,把红楼的儿女情长和社会的盛衰兴亡酣畅淋漓的展现了出来。每每掩卷,总觉字字动人。无论是清冷孤傲的潇湘妃子,温厚练达的蘅芜君,机关算尽的凤辣子,抑或乖张不羁的怡红公子,在曹雪芹那汪洋恣肆的笔下灵动的走了出来,那一颦一笑,那嬉笑怒骂,何尝不是雪芹对“锦衣纨绔”的哀悼,何尝不是对世俗樊篱的呐喊。雪芹的一支笔真是写尽了人情练达,世态炎凉,真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如果说书是人生的缩影,那《红楼梦》正是曹雪芹历经繁华衰落的一生,是他彻底与三教对抗的一生。可能与所学专业有关,相对于现代文学,我对古代典籍更加的情有独钟,有时候,一个人在图书馆里捧着一本《楚辞》,静静地欣赏着那七国的战火纷争,悲悯着“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子精神 ,领略着“香草美人的”魅力,感觉整个人进行了一场精神的洗礼。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老师,“一桶水”总有耗尽的时候,一支“蜡炬”总有燃尽的时候,倘若给学生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教师必须要充实自己的文化积淀。如果说工作前读书出于兴趣,那工作后的读书更多了一些目的性,那就是让学生享受读书的乐趣,感悟经典的魅力。

正如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除了安静读书,有时候分享、交流、倾听,也会充实对一本书的认识,一次现场聆听了陈琴老师的《诗经·黍离 》,那种“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的文本讲解方式,使我对阅读有了新的认识,经过讲读吟背的环节,每一篇看似晦涩的经典文字变成了有趣的故事和曲调,学生通过兴致勃勃的吟诵,不仅在无形中体味到了用典的美,历史的美,也感受到了文辞之美、对仗之美。所以,此时《诗经》不再是文章,而是一个个小故事的串联,正因为是故事,孩子们才知道什么是投桃报李,才知道什么是他山之石,才会在读到“螽斯”“卷耳”时会心一笑。确实如陈老师所说,儿童的阅读是需要有美的驱动力的,没有可感的画面,没有顿悟的愉悦,没跌宕的情节,文字无法走进他们的心灵,更无法朗朗诵出。所以读书不仅要形成一种习惯,更要阅读有方,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促生者,教师在自身读书的同时,只有传授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才能更好的塑造学生的人格,传承经典的文化。

快节奏的生活,快餐式的学习,有时候会打乱我们静心读书的节奏,有时索性下几本电子书浏览,但是那种娱乐消遣式的阅读,虽然也能传递某种信息,却始终不能给我像纸质书那样的浸润和愉悦感。因为只有抚摸着弥漫着墨香的纸张,才能让我整个人平静下来,暂时的脱离烦躁的现实,只用心去咀嚼作者的文字,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畅想那个年代的风起云涌。

一本好书可能没有一些巨著的魅力,但就这么一个个简短的故事,有的只是只言片语相信也会带给你独到的品位和思考,总是在不经意间,让我心弦为之一颤,它所带给我的精神和生活上的愉悦和顿悟,细细品位,从中感悟,便对自已有帮助。最近读的一本书是 《人生哲理枕边书》,她教会了我自信,还教会了我宽容的重要、对生活的态度、把握机会......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会如尘土一般落到我们头上,要想从这苦难的枯井里脱身逃出来,走向人生的成功与辉煌,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将它们统统都抖落在地,重重地踩在脚下。因为,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每一个困难,每一次失败,其实都是人生历程中的一块垫脚石。生活是自己创造的,每个人都会时常面临来自生活、工作和社会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的处世方法、工作态度、努力程度、思维方式和心态信念等等决定了我们一生的成败。不论干什么,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成功,都试图尽量避免失败或走弯路。这本书,正是我们成功奔向自己理想、轻松而潇洒地生活的一盏明灯。

北宋诗人黄庭坚说过:“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这种对于读书的坚定态度,我实感惭愧,但是对于读书的执着却没有改变过。“心安茅屋稳,情定菜羹香”,坚守着自己的三尺讲台,与书对话,以书为伴,沉醉于书香之中,让我在平淡中收获着自己的职业幸福感。

猜你喜欢

读书生活
郭初阳:读书真的太有意思了
读书使人进步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我们一起读书吧
无厘头生活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