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华文媒体的发展沿革与前景
2018-02-23商永
商 永
(中国新闻社,北京 100007)
俄罗斯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中国最大的陆上邻国。中国人移民俄罗斯的历史较短、在俄华侨华人数量也较少,但这些华侨华人在俄罗斯团结一致,创立社团、商会等组织,并创办华文媒体传播中国文化,为中俄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中俄是友好邻邦,两国之间的政治、经贸、文化等交流也越来越多,华侨华人及华文媒体在沟通两国关系、拉近两国人民距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俄罗斯华人移民及社团、商会情况简介
俄罗斯是一个非移民国家,相对于欧美、东南亚地区,在俄罗斯的华人数量较少;加之中国人移民俄罗斯的历史较短,因此在当地对主流社会的影响力也十分有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0年代时值中苏关系“蜜月期”,两国开始批量互派留学生及访问学者。由于通婚等种种原因,其中一小部分中国留学生留在了苏联,这部分人就是在俄罗斯的第一代华人华侨。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对俄贸易异军突起,尤其是民间贸易呈现爆发式增长,大量中国人赴俄经商,并留在俄罗斯发展。据统计,当时大约有10万左右的华侨华人在俄罗斯生活。90年代后,中俄边界开放多个口岸,两国民众往来更加频繁,有更多人留在俄罗斯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居住在俄罗斯的华侨华人约有30万至50万人。[2]
中俄贸易兴起后,旅俄华商的数量也逐渐增多,他们主要集中在俄罗斯远东边境地区和莫斯科市,居住地较为分散。华商在俄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需要有一个自己的组织来负责帮助协调和解决一些事务,一部分有经济实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的华侨华人便考虑成立社团,于是华人社团应运而生。当时,在俄罗斯影响力相对较大的是俄罗斯华人华侨联合总会,此外,还有俄罗斯华人妇女联合会、俄罗斯南方商会、俄罗斯北方商会、圣彼得堡华人华侨联合会、圣彼得堡华人华侨协会等等。这些华人社团的成立使旅俄华人有了组织,为树立华人华商形象产生了诸多正面作用,在维护华侨华人合法权益方面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旅俄华人在当地的地位也不断提升,中俄两国空前友好的政治关系也为华侨华人在俄罗斯的各项经营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华人社团的数量不断增多,如俄罗斯华人艺术家协会、圣彼得堡华人妇女联合会、圣彼得堡中国商会、圣彼得堡中国博士留学生联谊会等,都是近年来活跃在俄罗斯当地社会的华人社团组织。老一代的华人社团在新一代华商的参与下重新焕发了青春与活力,如圣彼得堡华人华侨联合会等社团在老侨领的带领下,注入了新生力量,使其更具领导力和权威性。
二、俄罗斯华文媒体的发展沿革及前景
通过上文阐述的华人移民历史、华人数量、华人分布情况,可清楚地了解到华文媒体在俄发展时间并不长,但在传播信息、对中俄文化交流及政策解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俄华文媒体应走进大众的视野,其发展前景也应该得到重视。
(一)俄罗斯华文媒体存在的必要性
首先,华文媒体可以为在俄华侨华人提供快速准确的全球及当地资讯。在俄罗斯并没有像美国“唐人街”一样的华人集中聚居地,华侨华人在俄罗斯的分布很分散,且大部分旅俄华人采取“候鸟式”生存方式——商贸旺季时回俄罗斯、商贸淡季时回中国。这种特点使华人在俄罗斯的各项活动和生活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在这里有长期发展目标的华人也不多见。所以当地的华人消息闭塞,信息难以传达。因此,华文媒体可以充当华人内部信息交流的媒介,传递各方消息。
其次,华文媒体是连接中俄两国的一座桥梁,起着一定的双向传播交流的作用,也对中国形象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中俄作为友好邻邦,两国需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外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因为种种原因总会存在一些偏差,而华文媒体既熟悉当地受众的阅读习惯又根植于中国文化,在对中国进行报道时能更直观、更全面,能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与中国精神,对中国形象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作为一个新闻机构,华文媒体在传达及解读政策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当今中国大力推行“一带一路”建设的情况下,俄罗斯是沿线国家中很重要的一环。华文媒体对“一带一路”的解读能够使华侨华人认识到“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意义,也能将中国声音传递到俄罗斯主流社会,加深当地政府、企业和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
(二)俄罗斯华文媒体的历史沿革
20世纪90年代初,中俄贸易兴起,怀着淘金梦想的中国商人如潮水般涌进俄罗斯。由于懂俄语的人并不多且当时互联网远未普及,因此这些来到俄罗斯的华商们恍若进入另一个世界,他们在当地需要了解国际、国内、俄罗斯的新闻,需要了解当地华人的情况,需要了解各类服务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华文媒体应运而生。这一时期出版的报纸,华人称之为“小报”,它与杂志一般大小,用最廉价的新闻纸在手动速印机上印制而成。由于成本低廉,售价不菲,这类小报的经济效益不可小觑,譬如《路讯》等。信息量大、服务性强是这些“小报”在当时历久不衰的生存之道。
90年代末期,中俄两国关系日益友好,经贸合作日益深化,在俄罗斯的华侨华人们都期盼着能诞生一份真正可以代表中国人形象的华文报纸。此时,一些有一定实力和远见的华商也从中看到了华文媒体的发展潜力与空间,他们怀着一种责任感,投资这项有特殊意义的经营项目——创办中文报纸。
2000年,在千禧之年的钟声刚刚敲响之际,《俄罗斯龙报》在莫斯科创刊。创刊仪式上,来自中国驻俄大使馆、俄中友好协会、俄罗斯消息报社等中俄政界、经济界、文化界的代表百余人汇聚一堂,共同庆祝《俄罗斯龙报》创刊。很多俄罗斯友人在创刊仪式上表示,《俄罗斯龙报》将成为俄中文化史上浓重的一笔,被载入史册。
初创时期的《俄罗斯龙报》为大度八开24版套红印刷,成为在俄罗斯正规印刷厂(消息报社印刷厂)印刷中文的首创。创刊伊始,《俄罗斯龙报》的发行遍布全俄的主要城市——莫斯科、圣彼得堡、叶卡捷林堡、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乌兰乌德、伊尔库茨克、哈巴罗夫斯克、海参崴等,[3]其影响力覆盖俄罗斯和中国主要城市。
2000年上半年,在莫斯科相继创刊的中文报纸还有《世纪日报》,其形式与内容同《俄罗斯龙报》基本相似,两份报纸在当时的俄罗斯华文媒体领域形成了相互竞争、相互辉映的局面。此外,还有不定期出版的《莫斯科华人报》《华商报》等。
由于俄罗斯华侨华人和华文媒体的生存环境艰难复杂,发展空间有限,经营过程面临各种风险,到2003年底,在俄罗斯的正规华文媒体仅剩《俄罗斯龙报》,这种局面一直延续至今。目前,《俄罗斯龙报》在俄罗斯华文媒体中一枝独秀,在经历了俄罗斯两次金融危机和中俄贸易(主要是民间贸易)几次大的波折后,《俄罗斯龙报》于2012年迎来了它的第二次辉煌——2012年,《俄罗斯龙报》进行了俄文版创刊、中文版改扩版,其影响力在当地社会不断扩大,得到中、俄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支持和好评。
(三)俄罗斯华文媒体的发展困境
俄罗斯华文媒体发展时间较短,加之俄罗斯的特殊国情,致使在俄华文媒体发展不易、生存艰难,因此在俄华文媒体的发展也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俄罗斯华文媒体数量少。移居俄罗斯的华人相较于其他国家的华人来说数量较少、定居者也较少,因此俄罗斯华文媒体的目标受众有限。并且俄罗斯华文媒体的发展时间较短(不到30年的时间),发展不充分,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所以俄罗斯的华文媒体种类不多,主要以综合类报纸为主,且数量不是很多。此外,媒体作为文化产业,本身并没有自立的能力。[4]媒体的发展一般要依靠广告商的支持,而俄罗斯华文媒体的目标受众较少,得不到强有力的经济支持,因此难以为继,所以才形成了上文所说的《俄罗斯龙报》一枝独秀的局面。
其次,俄罗斯华文媒体对俄罗斯主流社会的影响力较小。由于移民时间较短、在俄华人数量有限,也致使在俄华侨华人还未真正融入俄罗斯的主流社会;而俄罗斯华文媒体的主要受众群体也局限于旅俄华人内部群体,处于俄罗斯主流媒体的边缘地带,对俄罗斯主流社会所能产生的影响较小。
再次,华文媒体间内容差异小,没有专业性报纸。俄罗斯华文媒体的栏目设置与主要内容之间差异不大,版面设置主要分为国内、国际及俄罗斯当地资讯三大版块,内容普遍集中在新闻和商贸信息上。虽然一些报纸也有了自己的品牌,如《路迅》的留学、《俄罗斯龙报》的新闻、《捷通时讯》的连载等,但实质上各报的主要新闻内容差别不大。另外,俄罗斯的华文报纸虽然因综合性特征而能够满足更多人的需求,但这也使报纸的专业化程度降低,从而使得几乎所有的华文媒体针对的都是同一个目标读者,减少了市场份额。[5]
最后,媒体成本较高。俄罗斯的政治、经济环境相对复杂,加之又不是移民国家,所以俄罗斯的华侨华人分布并不集中,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华文媒体运营的成本。
(四)俄罗斯华文媒体的发展前景
因为种种原因,俄罗斯华文媒体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如何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变化的时代突破局限、迎来发展的黄金期,就变成值得讨论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1.同俄罗斯主流媒体合作。俄罗斯华文媒体影响力较小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在俄罗斯媒体中处于边缘化的境地,因此同俄罗斯当地主流媒体合作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引起主流社会的关注,从而增强华文媒体的影响力,获得更多话语权。华文媒体与俄罗斯主流媒体合作可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从而实现双方共赢。一方面,与俄罗斯主流媒体合作,华文媒体可以更好地适应俄罗斯当地的文化氛围,更好地实现“本地化”;可以更快地得到更多的新闻信息以传播给受众,还可以将本地华人的资讯和动态第一时间传递给主流媒体,[6]从而避免信息不畅带来的新闻误读。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俄罗斯当地媒体在民众心中的形象来为自己宣传,争取更多读者,获得更高的知名度,从而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2.更充分地利用网络。当今时代是网络的时代、信息的时代。网络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交互性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正如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所说:“互联网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中国愿通过互联网架设国际交流桥梁,推动世界优秀文化交流互鉴,推动各国人民情感交流、心灵沟通。”[7]因此,在俄华文媒体更要把握住网络时代的时机发展自己,形成互联网思维,用新的内容与形式吸引和服务受众群体。目前,俄罗斯的华文媒体大都创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是这些媒体网站发展并不充分,都仅以自己的报纸为依托,并不能为其发展提供很大的助力。在俄华文媒体应重视网站建设,开设更多的板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可以设立更多的服务栏目与论坛互动板块等,满足读者多样的物质文化需求;还可以设置俄文栏目,扩大俄罗斯受众群体,提高华文媒体在俄罗斯读者当中的影响力。
3.重视社交媒体的发展。当今,社交媒体在宣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也是在俄华文媒体在发展中需要重视的课题。目前,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均在俄罗斯社交媒体VK(全称VKontakte)上,全方位报道中国国内的资讯。在俄华文媒体在VK社交媒体上的发展、读者群定位应该与央媒区分开,需要重视“本土化”发展的要求,重视“中俄之间经贸、人文交流合作等方面的俄文原创内容”,重视服务华侨华人的信息。通过这些新闻产品的发布,能让更多俄罗斯读者了解中国,了解中俄之间的各项合作与交流。“以文字为媒”传播俄中友好概念,增进两国人民彼此了解。充分利用该社交媒体平台,也能够让华文媒体更好地在俄罗斯开拓市场,从而实现知名度与利润双丰收。
4.讲好中国故事。华文媒体既是华侨华人与中国沟通的纽带,也是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的舞台。华文媒体虽然在俄罗斯生存,但又对中国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有特殊的感知,能在两种不同的话语体系中融会贯通。因此,华文媒体更应选择适合的报道角度、报道方式,用国际化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将更真实的中国展现给世界。比如《俄罗斯龙报》已经针对俄罗斯本地受众开辟俄文版,实现了中俄双语报道,更加注重如何在俄罗斯的文化环境中讲好中国故事,将真实的中国展现给俄罗斯民众。
海外华文媒体是加强中国国际传播力的重要力量,海外华文媒体的传播视角、传播体制等是中华文化与当地文化的结合,在跨文化传播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正如习近平于2016年2月19日在中央电视台实地调研时所说:“用好国际化传播平台,客观、真实、生动报道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促进外国观众更多更好了解中国。”
目前,中俄关系空前友好,两国的经贸合作不断升级,文化交流活动逐渐增多。在此大背景下,俄罗斯的华文媒体在传播新闻信息和弘扬中华文化方面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的华文媒体必定要采取策略,整合资源,以取得长足的发展。此外,要加大对俄罗斯主流社会的影响力,取得更多话语权,充分发挥华文媒体在我国对外传播方面的作用。
[1]李旻,朴键一.远东“黄祸”的演变与启示——中朝移民在俄罗斯滨海地区的历史轨迹(19世纪中叶至1938年)[J].朝鲜·韩国历史研究,2016(00):309-329.
[2][华人世界]俄罗斯·新闻链接:俄罗斯华侨华人历史[DB/OL].央视网,http://tv.cntv.cn/video/C17604/2247 0ea9d0bf49f8ab1e8730eaaab97c,2017-07-03.
[3]欧阳向英.成长中的俄罗斯华文媒体[J].对外传播,2010(04):57-58.
[4]郑梅.海外华文媒体的困境和坚持[A].国际话语体系中的海外华文媒体——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论文集[C].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组委会,2011:4.
[5]欧阳向英.成长中的俄罗斯华文媒体[J].对外传播,2010(04):57-58.
[6]张晓华.本地化助华文媒体在海外发声[A].国际话语体系中的海外华文媒体——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论文集[C].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组委会,2011:3.
[7]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2-1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