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评价中真情价值初探
2018-02-23
一、充分认识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性,认清真情价值的起点
由于教学评价具有强烈的引领作用,因而它是课改的突破口和支撑点。既是教学的基本环节,也是保证教学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教师,既要认识它对整个课改的重要性,也要认识它对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更要认清教学评价是真情交流真情交融的原点起点。教师要善于驾驭真情的激流,巧用真情形式的手术刀,避免伤害学生的“技经肯綮”,为学生袪阻化瘀,解表除湿,去沉疴,生髀骨。在情与情的交流中,播撒智慧的种子;在心与心的碰撞中,感悟生命的价值。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要求教师不断反思,达到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目的,而且能有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除学生心灵的约束,放飞学生的思绪,在情感的交流中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纯洁升华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的情感得到真正的释放。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新一轮课改的核心内容。现代心理学认为,主体的参与性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原始性机制,而有效开展课堂教学评价是调动学生主体性的强有力机制。教学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有学生提出“陶渊明会种田种地吗?”的疑问。“问得好!”教师因势利导,提出一系列的问题。“陶渊明为什么敢辞官回家?他的生活来源何在?陶渊明这样的人能当好官吗?能真正的为民办实事吗?当官要具备哪些才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坐不住了,各种想法如骾在喉,不吐不快。有的学生从农业生产劳动应具备的条件分析,陶种田的结果只能是“草盛豆苗稀”了,怎么可以养家糊口呢?有的同学从人的生存欲望出发,剖析人的社会活动的动因。更有学生尖锐地指出,像陶渊明这样一点委屈都不能承受的人,凭什么可以为民办好实事呢?一个好的官员,不仅需要有才能,有为民办事的愿望,更要有宽大的胸怀,坚韧的意志,决不会因受点委屈就 “甩手不干”“撂挑子”。争论中,我们读出了陶明快亮丽文辞背面的心酸与无奈;我们体会了陶对“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宁静美丽生活的向往;我们感悟了陶在“环堵萧然,箪瓢屡空”的困苦中“著书自娱”的精神追求,也更加理解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文化对知识分子的深刻影响,学会正确看待封建社会文人思想的局限性。教师随学生而动,学生随教师而思,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观点得阐述,情感有共鸣,喜悦获分享。所以说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理念是促进“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思想保障。
二、注重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让真情评价深入学生心灵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是主体对客体满足需要程度所做出的判断。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必须准确得体。准确性是课堂教学评价的 “灵魂”,没有 “灵魂”,评价就没有生命力。言不由衷、言过其实是目前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问题。为激励而激励,即使学生说的不对,甚至是虚妄的,都说“嗯,不错!”“很好,你真棒!”这种言不由衷的评价不仅不会起到激励的积极作用,反而会导致负面效应,让学生为肤浅的观点或不着边际的妄言而沾沾自喜,甚而至于引发东施效颦的效应。评价语言的准确得体,表现在课堂上,就是评价要符合学生的实际,不能随意打击,更不能夸大其实。如在教学 《活着的伤疤》时,一位同学朗读完第10段后,教师评价道: “你虽然声音不够响亮, 但读出了秃手伯心理的阴影。”该教师的评价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客观地指出了学生的长处和存在的缺点,既不一味地肯定,也不一味地批评,真正做到了评价的准确性。其次,评价的语言要激情洋溢,富有感染力,“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样一个“好”,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人感到有勉强应付之嫌,也可以说得激情满怀,让人感受到发自内心的赞赏。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很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的评价应注重情感的投入,用充满真情的激励语言,热情地给予褒奖。如“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你真了不起!”“这个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你的办法真好,考虑得真全面!”“你的见解真独特,很有创造性,老师特别欣赏你这点”等等,让学生实现情感共鸣和思想融通,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另外,评价的语言要根据个体,分层把握。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要有鼓励性,如“你的反应真快,要是再说得更具体清楚些,我觉得会更精彩”。对感悟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要带有诚挚的欣赏,如“你的观察很仔细,回答也与众不同,很有创造性,老师很欣赏你这一点”。对感悟能力强的学生,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要有启迪性,如“很好,‘衔远山’的‘衔’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洞庭湖水富有动感,除此之外还体现出了湖水的什么特点呢?想想平时‘衔’字常常用在何处?有何特点?”通过教师的启迪,学生感悟到衔在嘴里的东西相对较小,文中用“衔”字更突出了洞庭湖水的浩浩荡荡,宽阔无边。通过分层把握,使每一类学生通过有效评价,真正爱好学习,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