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求课堂实效 提高教学质量
——由公开课《葡萄沟》《纸船和风筝》想到的

2018-02-23

新课程研究 2018年21期
关键词:葡萄沟纸船风筝

近日,笔者有幸聆听了两位老教师的公开课教学,两位老师分别执教“人教版”第三册《纸船和风筝》、第四册《葡萄沟》,她们沉稳简练的教学语言、清晰简洁的教学思路,环环相套、丝丝入扣的教学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观摩两位老师的教学,笔者产生了一些教学感悟,下文进行相关分享,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一、课时目标,把握准确有实效

有实效的课堂教学首先要求教师善于提炼教材中本质的、主要的内容,把握准确的课时目标,并在教学活动中突出目标,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完成课时目标上来。

阅读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一般是学习生字词,读准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品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位老师都抓住了第二课时的课时目标开展教学:第一环节学习生字词和课文主要内容,第二环节开始带领学生品读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第三环节指导学生写字。值得肯定的是,两位老师在每个环节的教学中,对字词、句子教学把握的度都比较准确,如第一环节复习生字词,由于是第二课时,两位老师都是去掉生字词拼音,检查学生是否能读准。这不仅检查学生是否已经掌握生字词的读音,也为下面学习课文做好准备。再如,品读课文内容两位老师都是围绕课后思考题展开,饶老师《葡萄沟》围绕课后“你喜欢葡萄沟吗?说说理由”和“读读下面句子,照样子写一写。”两个思考题引导学生读文品悟。学生在老师带领下,有效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了解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及葡萄干是怎么制作的,从而感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同样,倪老师《纸船和风筝》围绕课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比一比”进行,学生在对比中感悟“飘哇飘”“漂哇漂”蕴含的情感以及“漂和飘”的不同用法,有效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进而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的真情实感。

二、教学环节,思路清晰有实效

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否清晰,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环节清晰、简洁,都是先复习导入,再品读课文,最后指导写字,这样教学由浅入深,一步步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生学习始终处于“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心理期待中,学习兴趣盎然,提高了教学实效。不仅如此,两位老师对各大环节下的小环节处理更是细致明了,舍得放慢脚步,花时间、花精力引导学生细斟慢品,达到教学实效。如饶老师引导品读《葡萄沟》句子“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她先让学生读句子找词语说感受,再利用媒体帮助学生理解“一大串一大串”和“一串”的不同,并相机指导学生读出感受,在读中更进一步感受葡萄之多;接着用图片、换词、联系句子中“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的描写等方法,让学生明白“五光十色”不仅表示颜色多,还含有品质好的意思,然后饶老师不失时机抛出课后训练题“读读下面的句子,照样子写一写。”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这样的教学,真正体现“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理念。

再如,倪老师引导学生品读《纸船和风筝》句子“纸船漂哇漂,漂到小熊家门口。”“风筝乘着风,飘哇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她先出示去掉“漂哇漂”“飘哇飘”一词的句子,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到纸船和风筝使他们建立了友谊,他们的内心充满快乐的情感;第二步,倪老师把课文中的两句话放在一起,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漂”和“飘”的异同点,从而明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第三步,通过语言创境、媒体演示等方式,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几个小步骤,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稳妥完成,有效达成既定教学目标。

三、媒体使用,恰当适宜有实效

课堂教学中,恰当、适宜地使用媒体,把静止的文字生成为生动可感的画面,能有效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重点和难点,提高活动知识技能的效率。两节课,两位老师都充分运用媒体服务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利用媒体,激发情感。教学中,对于那些远离学生生活的画面、知识,借助媒体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比如,饶老师教学《葡萄沟》,进入品读课文环节之前,借助媒体出示葡萄沟图,让学生瞬间感受到葡萄沟的美丽,产生对“好地方”的向往之情。

2.利用媒体,帮助理解。教学中,教师遇到一些难以用语言说清或抽象难懂的重点、难点,此时利用媒体形象生动地向学生展现,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比如,饶老师借助媒体,出示“梯田”图、“阴房和碉堡”图,学生通过图画,毫不费力理解了“梯田”“阴房”“碉堡”等词语意思;再如,教学 “五光十色”“一大串一大串”“热情好客”等词语,学生通过换词、联系课文、联系生活等方式已经懂得字面意思,但对词中蕴含的深层意思还是模糊的。饶老师通过媒体出示葡萄图、维吾尔族老乡招待客人图,让学生通过图直观感受到葡萄多且色质好。维吾尔族老乡拿出各种葡萄,载歌载舞欢迎客人,从而再次激发学生对吐鲁番的喜爱、向往之情。再如,倪老师《纸船和风筝》借助媒体演示纸船的漂流和风筝的飘动,直观形象地理解了“漂”和“飘”这对形声字的特点,再次利用汉字构字特点有效帮助学生识字。

四、写字教学,习惯培养有实效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都在课的最后留出约十分钟时间,实实在在指导学生写字,不仅体现了课程理念,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教学中,两位老师先出示字帖,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间架比例、关键笔画写法,接着在田字格中示范书写,提示笔画位置,让学生在书上田字格规规矩矩描红、临写两个,最后进行作业点评。这样从读帖揣摩到练习实践的指导过程,既遵循了汉字书写规律,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学生在实践中自然而然明白要写好字,不仅要观察清楚字的结构、间架比例及关键笔画的写法,还要注意运笔方法,更要做到持之以恒。

总之,讲求课堂实效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是教师永恒的追求。两位老师朴实的教学设计,不仅让学生确确实实学到了知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而且她们的教学也让听课教师得到确实的学习,发挥学校日常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可谓一举两得!

猜你喜欢

葡萄沟纸船风筝
甜甜的葡萄沟
纸船
在手账中为风筝比心
火焰山下葡萄沟
学做风筝
纸船
探秘“纸船承重”
纸船湖面漂
国家AAAAA级景区葡萄沟
葡萄沟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