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2-23

新课程研究 2018年21期
关键词:传统农村学校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小学学校关于这方面的教育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教育部于2014年3月颁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1]在《纲要》中明确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等,该内容为传统文化教育提出了较清晰的思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以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广大农村地区在传播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却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

传统,是特定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实践活动中积累而成的稳定的社会文化素质;[2]而英文中传统(tradition)源于拉丁文tradere,是“传下来”的含义,在这里,传统就是从古时候传下来。[3]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价值取向的总体表征,在我国不仅涵盖儒家文化,还包括其他各种各样的文化形态,诸如道家文化、法家文化、书法、绘画,等等。[4]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相对于传统文化来说,往往是更核心的内容。本文中如没有特别说明,后续论述的传统文化指代的是优秀传统文化部分。当前,传统文化教育得到重视,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其对于社会、个人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1.从社会的角度来说。首先,要推动文化传承。在当今国际舞台上,文化对于提高综合国力及竞争地位非常重要,它是我们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史的积淀下,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形成,这也是我国发展的一笔宝贵财富。但当前,面对世界全球化发展,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流失,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中小学作为教育的重要时期,对于该阶段的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无疑有助于我国文化的传承。其次,要增强民族凝聚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形成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精神力量,在共同地域下发展而成的文化往往会独具特色,而这种特色会构建维系地域成员发展的心理纽带。实践也证明,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促进人们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正确认识,进而也有助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

2.从个人的角度来说。首先,要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德育作为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蔡元培在对教育的论述中说道: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当前,中小学学校也在大力促进德育的建设。在此背景之下,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学生更多地接触民族精神、传统美德和古典经学等,对其内在的道德修养具有促进作用。其次,健康思想的形成。随着世界多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的变革,社会思想观念日益活跃和开放。中小学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思想意识会更加自主,价值追求会更加多样化,个性特点也会更加鲜明。因此,我们应重视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加强对中小学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播传统文化中的仁爱、诚信、正义等,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

面对我国新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教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传统文化教育所包含的作用除了上述内容以外,对于社会稳定、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加强文化创新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农村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

农村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地区,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当前,社会掀起了传统文化教育热潮,农村传统文化教育也得到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调查发现,很多农村教师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素养并不高,师资力量薄弱是导致传统文化教育效率偏低的核心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能够胜任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教师较少。传统文化教育所涵盖的内容丰富,《纲要》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小学低年级主要是培养亲切感;小学高年级是培养感受力;初中阶段为增强理解力;高中阶段为提升理性认识。要有效教学这些内容,对于师资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纲要》中对传统文化教育所提到的书法、音乐、戏剧、美术等,农村地区教师能胜任的很少。其次,多数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不足。①对传统文化的内涵和认识上有偏差。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多数教师都认为只要把《三字经》《百家姓》等内容熟读背诵就达到了教育的效果,而忽略了传统文化教育中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等所蕴含的更深层次含义。[5]②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容易讲错,使教学效果得不到有力保证。在自身传统文化积累不充足的情况下进行讲学,无疑是事倍功半。教师作为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对于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农村地区能胜任的教师贫乏和教师在该方面认识的偏差,无疑对于中小学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发挥着消极的作用。

2.资源开发不足。虽然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来说,所占有的诸多资源都不够充足,但在加强传统民族文化教育方面,农村地区其实是有着内在独特性的。在实际生活中,农村地区的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开发。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在校本课程方面。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国家鼓励各地各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部分城市学校已经进行了相关方面的探索,如成都市娇子小学开发了“蜀蚕吞绣”“川菜飘香”等校本课程,然而在农村地区关于这方面的资源开发却很少,有很多相关的内容并没有通过校本课程去表达。其次,民间文化方面。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于农村,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农村地区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基本每个地方都存在着一些习俗特色,如歌曲、舞蹈等。除此之外,农村也不乏民间艺人,有的甚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人。但在广大农村学校,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却较少涉及和利用这方面的资源。实践证明,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带动民间文化的开发,而民间文化的开发也可以促进校本课程的发展,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使农村地区的传统文化教育得到有效、持续发展。

3.教育途径匮乏。农村地区的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且教学方式较为单一。首先,校园活动的开展较少。在城市地区,传统文化教育的校园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之时,农村地区在这方面的活动开展得却很少,很多农村学校对于如何有效开展指导都缺乏经验,自身可挖掘性普遍较差(利用自身学校的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等开展学校活动)。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学校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就会存在“消极怠工”的情况,致使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活动形式无法传递给学生。其次,公共基础设施贫乏。城市地区的学生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音乐厅和剧院等,进行实地考察和现场学习。而农村地区这些资源就会相对贫乏,利用公共基础设施补充学习传统文化存在着先天不足。再次,家庭教育相对缺失。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家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学校教育要和家庭教育相互结合,并积极地组织学校和家庭共同参与传统文化的体验。由此,让家长通过言传身教,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珍视亲情等良好家风。这种潜移默化地渗入,无疑对于中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农村地区的家长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他们在学生的教育上虽然重视,但是在教育形式和方法上却显得很无助,在创设弘扬传统文化的家庭氛围上更显得不如人意。

三、农村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面对师资力量薄弱、资源开发不足和教育途径匮乏等情况,要促进农村地区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和策略:

1.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科技也在不断地发展,在现实生活中,当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传统文化教育培训无法达到要求时,可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在国家积极建设适应时代需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教育平台的背景下,农村地区的学校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如慕课(MOOC)、网易公开课等平台,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教师培训体系中。一方面,积极促进教师传统文化教育的远程培训。学校可以组织教师进行相关方面的网络集体学习,提升其在这方面的知识和自觉意识,充分理解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和外延,进而促使其在教学方法和形式上更加多样化。另一方面,借鉴网络上校本课程开发较好的学校。在网络平台上,收集各学校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较好的学校,结合自身地区的实际情况,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由此,让学校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提升教师传统文化教育的素养和能力,进而促使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知识时,能更加轻松。

2.积极挖掘民间资源。在自身教育公共基础资源匮乏的情况下,除了教材中所学习到的传统文化以外,积极探索农村当地已有的“纯天然”传统文化也应成为应有之义。首先,挖掘当地的传统民风和民俗。调查发现,农村地区涵盖大量丰富多彩的文化,如北京的抖空竹、河北的鼓吹乐、山西的河曲民歌、内蒙古的长调民歌、安徽的黄梅戏、湖南的土家族打溜子,等等,充分挖掘其中的内容,对当地民间信息进行有意识地收集,这些都可以成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资源。另外,农村地区在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各地方的习俗虽大致差不多,但也存在着细微不同。充分利用当地的节日特色,可以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其次,加强对农村地区“人”的探索。中小学学校可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请农村地区的艺人进行传统文化的展示。再次,家长也可以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资源。学校可以充分利用那些掌握传统技能的家长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播,从而丰富传统文化教育资源。

3.大力建设学校文化。除了课堂教学这一主要的传统文化教育方式以外,还可以充分发挥学校文化建设的作用,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6]一方面,可以创造传统文化走廊、学习园地、读书角等,利用学校黑板报、橱窗等进行传统文化宣传。学校也可以贴上关于传统文化的图画、警句、诗词等,努力打造学生所喜欢的传统文化传承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组织关于传统文化的校园比赛活动,从而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的学校建设。在方法上,可以通过演讲、讲故事、书法、绘画等比赛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有趣的教学形式之下,接受传统文化的知识。而对于比赛之后的学生成果,也可以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产品在学校角落进行展示。除此之外,在大众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其文化导向功能也在日益扩大。农村地区中小学学校可以定期播放《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华好诗词》《国家宝藏》等电视节目给学生观看,充分利用媒体的影响力,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能力。[7]总之,在良好的学校文化下,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效率。

猜你喜欢

传统农村学校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学校推介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