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体结合”模式培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研究

2018-02-23

新课程研究 2018年21期
关键词:教体教育部门后备

我国传统的运动员培养模式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以国家需要为中心,很难顾及运动员个人的全面发展,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进一步发展,传统运动员培养模式的弊端明显凸显出来。体育人才的培养要双管齐下,不仅要考虑国家需要,还要重视个人的发展需求,以实现学校教育、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三者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开展“教体结合”工作的必要性

1.是体育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当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以及我国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的统一性,为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可能。

2.是个人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马斯洛认为,生存需要是每个人最基本、最低级的需要,只有在满足最基本的需要之后,才能追求高一级的需要,也就是说,个人身体的健康是实现自我的前提。[1]社会进步要求社会中个人的全面发展,个人的全面发展又推动社会不断进步,所以,对运动员的培养也要从其个人的全面发展出发,将个人与社会统一起来。通过发掘有运动潜能的人才,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教体结合”有利于满足学生的自身发展需要。

3.“教体结合”是教育自身的需要。我国各个学校所追求的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从德、智、体、美、劳出发,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基础教育。“教体结合”将文化知识教育和体育教学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使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策略。

实践证明,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使学生保持健康、健美的身材,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运动,还能提高大脑的工作能力,促使学生保持头脑清醒,提高思维的敏捷度。体育运动能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转化为体育能力,促使他们利用相关知识在运动实践中创造出更加精湛的动作,同时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由此可见,体育以及“教体结合”的开展,对学生智力开发和潜能挖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可以看出,“教体结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人才,这是教育自身的需要,也是教育工作的目的。

二、当前“教体结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意识不正确。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很多学校只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体育教学。部分学校虽然意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但也只关注学生在体育考试中的成绩或体育比赛中的名次。另一方面,很多学校师生几乎都有一种误解和偏见,即认为学校各种体育队的成员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后进生,甚至不少班主任对这些爱好体育的学生放任不管。种种现象表明,当前的学校教育普遍缺乏人才培养的意识。

2.“教体结合”模式不完善。我国政府很早就提出学校教育要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体结合”工作其实早就开展,但并没有取得预期成果。一方面在于大部分学校教育工作都比较随意,没有认识到学校教育的责任及义务,不能真正冲破应试教育的束缚;另一方面,国家没有具体的政策规范,体育教学缺乏与相关教育机构的沟通,“教体结合”工作没有明确的规划措施及评价体系,造成各个学校之间激烈争夺体育相关资源,频繁出现恶性竞争的现象。

3.体育经费不足。现阶段,许多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教育经费,单一的经费来源渠道给学校吸纳运动员、组建体育运动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受体育经费的制约,不少学校特别是体校严重缺乏专业的体育设施,专业教练和运动员没有良好的食宿条件和相关待遇,使他们缺乏开展高水平体育训练的条件和动力,不利于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2]

4.学训矛盾突出。“教体结合”的教育模式,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学训矛盾:学校要对运动员加强训练,必然会造成学生文化知识学习时间的减少,最终导致其文化水平跟不上。目前,相关学校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再加上没有接受系统、完善的文化知识教育,这些学生毕业之后会缺乏自信。在这样的形势下,由于难以兼顾文化知识学习和体育训练,就必然会加深学习与训练的矛盾。

三、“教体结合”模式培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路径

1.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体育部门要重视业余体校建设,主抓业余训练,建立体育训练网点,增强系统训练能力,教育部门则应对相关运动员在择校、升学及文化教育方面给予相应支持。其次,教育部门要注重学校学生的学与训练,致力于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后备人才试点学校的建设,保持传统项目优势,抓好从小学到大学过程中学生体育训练的良好衔接,保证合适的训练层次。再次,“教体结合”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社会工程,体育和教育相关部门要在各个方面予以支持,保证“教体结合”工程的正常实施,真正实现“教体结合”工作长期有效开展。

2.加强体育教师、教练员队伍建设。当前,很多地方运动员的选拔工作不到位,选拔范围较小,使部分有潜力的青少年人才流失。由于体育教师或教练员专业水平不高,训练方法和手段跟不上时代发展,浪费了不少人才资源。所以,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体育部门要充分发挥教练员的作用,鼓励和支持教练员到各个学校开展体育训练,帮助学校体育教师提高专业水平,[3]教育部门要采取相关措施,鼓励体育教师到学生中去,为培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贡献力量。

3.拓展体育经费来源渠道。近些年来,随着老百姓收入的增加,我国相关物价也不断升高,各个学校只靠国家教育经费来发展体育事业已经相形见绌,开发社会资源来拓展体育经费来源渠道,显得尤为重要。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在体育设施的建设中,以相关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如某一企业投资建设相关体育设施,可允许该企业员工在规定时间内到校使用部分体育设施。另外,在体育部门领导下,利用社会资源成立相关体育协会,定期组织体育竞赛,争取社会资金投入。

4.为优秀体育生创造良好条件。教育部门要做好相关政策指导,在入学、升学等方面适当照顾体育特长生,改变家长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偏见,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各级各类学校要在优秀体育特长生入学条件方面给予特殊照顾,如每年的招生计划中要有一定比例的体育特长生,适当降低优秀体育特长生的文化课录取成绩。同时,还要扩大体育特长生的招生范围,为发现和培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创造良好条件。

“教体结合”是培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教育模式,同时也能满足我国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对学生个人以及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各地教育部门、体育部门以及各个学校应重视“教体结合”工作,为培养优秀体育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猜你喜欢

教体教育部门后备
湘西州举行教体工作务虚会议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荥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曾厚宏 慰问教体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浅谈内部控制在教育部门财物管理中的重要性
岳阳县:歌唱教体事业,献礼70周年
上饶县教体系统积极 投身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创新策略分析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