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助力项目式学习案例学校:江苏省江阴市要塞实验小学
2018-02-23包士娟孟延豹
文 包士娟 孟延豹
项目式学习被越来越多运用到教学中,它解决了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得声嘶力竭,学生听得头痛欲裂”的问题,将双方解放出来,获得更好的教与学体验。但是,若要避免整个过程流于形式,帮助学生将主题项目与课程学习相结合,教学过程还少不了适配的APP进行辅助。
制订计划:幕布APP来帮忙
“我们来养蚕”的项目主题,来自苏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养蚕”的学习内容,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发起并指导学生开展养蚕实践活动,指导他们学会观察蚕的卵以及幼蚕;
二是引导学生亲自照料并自主观察、记录蚕的发育过程,开展观察、实践、探究活动,能够明确辨识蚕生长发育阶段,并详细记录它们进食、眠起、蜕皮、羽化、繁殖的全过程,鼓励学生围绕自主发现的主题进行探究式学习;
三是介绍我国古代养蚕业的悠久历史,指导学生体验抽丝活动并测量丝的长度;
四是组织交流活动,总结养蚕活动收获、心得,通过整理记录、汇报发现、展示学习成果等方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蚕一生变化的几个主要阶段。
不难看出,该项目以科学课中的养蚕实验为主线,涉及语文、美术、信息技术等多学科课程内容的统整,研究主题集中,且内容丰富、文化底蕴深厚。
为了确保项目学习有序开展,我们首先要制订一个项目学习的方案,包括项目学习内容、目标、准备,以及开展流程、人员分工等。在项目实施前,我们计划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以便凸显项目活动中的重点和难点,把握项目实施的重心。
幕布APP可以快速整理思路,其中一键查看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养成结构化的思维方式,不断拆分细化每一个主题;一键分享、演示,有助于思维碰撞与头脑风暴。幕布APP介入学习,能让活动开展得更有效。
项目实施:美图秀秀、小影来制作
在养蚕初级阶段,我们设定的学习目标是学会观察蚕卵,知道蚕孵化的过程,掌握喂养蚁蚕的方法。蚕宝宝产卵了,但肉眼很难看清它的样貌,于是笔者带来放大镜,指导学生从蚕卵的大小、颜色、形状等来观察和描述蚕卵,或者在纸上画一画蚕卵的样子。
如何把看到的图像记录下来呢?由于学生学习过美图秀秀的相关技能,能用相机捕捉蚕吃桑叶、吐丝结茧、交配等照片,并通过美化、拼接,用图片展示蚕一生的变化。在养蚕活动中,观察是学生最重要的体验活动,所以我们布置的学习任务是,在蚕生长的每个阶段,用不少于四张的照片记录生长发育。
然而,照片只是静态记录蚕的生长过程,学生更关注的是蚕宝宝吃食、运动等动态活动过程。小影这款全能剪辑的短视频社区APP,可以录制10秒短视频,内置多种拍摄镜头、多段视频剪辑、创意画中画,有字幕配音、自定义配乐等特性,给学生的创作学习带来无限动力。蚕吐丝结茧要两天两夜,学生不可能每时每刻守在旁边,怎么办呢?笔者把问题抛给了学生。
没过几天,四(3)班的许心怡带来了她的成果:她爸爸借来舅舅家的摄像头,这个摄像头事无巨细地捕捉到了蚕结茧的全过程。她绘声绘色地讲述道:“我家的蚕宝宝对高科技可感兴趣了,结茧的时候居然就待在摄像机旁。后来我发现,原来是摄像机旁有支点,正好支持蚕宝宝结茧,真是一只聪明的蚕宝宝!”后来,许心怡用小影技术制作了蚕宝宝结茧的微电影,成了全年级的养蚕红人。
成果分享:美篇来呈现
项目成果分享交流阶段的学习目标是,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达有关蚕的知识和自己的研究成果。学生已经有用WPS文字制作电子小报的经验,虽然图文并茂,但并不能及时分享。而美篇是一款图文创作分享应用APP,操作简单,版面美观,能为学生提供流畅的创作体验。很多学生在选择记录方式时,都选用了美篇进行记录。
在美篇观察日记记录中,学生们利用图片、文字、音乐等方式将养蚕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一一记录,分享养蚕的快乐生活。
在项目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手机APP,创新教学方式,从基于教材的课程走向基于资源的课程,从基于教师的课程走向基于学生的课程,从基于结果的课程走向基于过程的课程。APP助力项目学习,促进学生成果的分享、交流。
作为一个比较完整的项目式学习课程的设计者,包老师充分利用了教学APP这种信息化工具,让课程结构更严谨、过程更流畅、记录更翔实、展现更充分。虽然学生在课程过程中要用多种不同的APP来完成课程不同阶段中需要完成的任务,但我们能够看到,学生是在教师设计的学习过程的引导下,主动完成知识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