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18-02-23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 刘 倩
从幻灯片到投影仪,从投影仪到多媒体,再从多媒体到微课,作为教师的我们目睹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幅幅丰富多彩的图境。如何让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闪光?基于此,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浅析。
一、利用微课,提高预习效果
在学习新的知识点之前,教师通常会让学生在课下提前预习。然而,在预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以下问题:
1.有些学生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去预习新的章节,尤其是遇到抽象的知识时,更是无从下手;
2.对于哪些是重点知识,哪些是难点知识,有些学生总是把握不准;
3.有些学生在预习新知识时产生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
这问题充分显示出那种只凭借看课本来实现预习目的的方式的弊端。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借助微课这一新颖的教学设备,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确定知识的重点与难点,还有利于解决他们在预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提升学生的预习效果。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之前,笔者事先给学生布置了预习的学习任务:下节课我们将要学习“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数学知识,请你们在课下寻找含有角的物体,并搜集一些含有角的物体。你们要认真地阅读教材中的内容,画出重点与难点以及自己不懂的地方。为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明白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联系,笔者制作了一个微视频,演示两个角平移、重叠的过程,请学生认真观看。
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预习新知识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难点。
二、利用微课,突破教学难点
突破教学的难点是学生课堂学习主要目的,重难点的解决是需要教师认真设计和引导学生探索的核心内容。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让学生从设计的众多教学环节中,对整个知识链有意识地进行感知,由于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微课的教学形式则解决了学生的这一烦恼,可以利用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比如,在开展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时、分、秒”这一教学内容的学习时,“24小时制”这一知识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在讲授这一知识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有很多学生往往将小时部分读错。假如教师仅仅依靠如粉笔、黑板等传统的教学手段,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这一知识点的兴趣。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设计了一个与“24小时制”这一教学内容相关的微课。在微课的当中设计了一些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这一知识点,比如,寻宝游戏:当他们每说对一个时间就离宝藏更进一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利用微课的方式,不仅把“24小时制”这一复杂的知识点变得简单有趣,还使他们更好地明白了如何识别这样的时间,以及怎样进行时间的转化。
三、利用微课,延展课外知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课这一新颖的教学手段应运而出,它凭借自己的独特优势赢得了广大教师的好评。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微课为学生延展课外知识,那么,这不仅可以使小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还能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给学生延展数学史、数学家、数学故事、数学发明等课外知识,这在使学生学到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中“有趣的七巧板”时,笔者制作了一个相关的微课。首先,向学生展示一幅幅由七巧板拼合而成的各种各样的有趣的图形,如:由三角形构成的小树,由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构成的小屋子等,让学生仔细地观察这些图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接下来,让他们利用手中的七巧板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最后,通过微课向学生介绍了七巧板的历史。在观察视频的和倾听有关七巧板故事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体会到数学家的聪明智慧,还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丰富多彩。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借助微课这一设备,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有关七巧板的相关知识,还使他们受到了德育教育。
总之,在小学数学微课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利用微课这一新颖的教学设备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还可以利用微课帮助学生突破知识难点,延展课外知识,使小学数学教学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王伟柏.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
[2]何晓园.小学数学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宁波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