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8-02-23四川省苍溪中学校张水平
四川省苍溪中学校 张水平
导学案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步入了高中数学的课堂,为高中数学教学打造出一个有效的教学方式。由于其应用性强,趣味性浓,在实际应用中,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并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其在应用中所出现的问题和弊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造成影响,不利于数学教学的顺利开展,应该引起广大高中数学教师的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导学案的应用问题分析
(一)框架尚需完善
近年来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不断推广,并且形成了模板式的认知,但导学案框架单一,并且被广泛传播。单一模板对于教师来说自然是省心省力,但是却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帮助学生开拓思维。特别是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因题型的变化越来越复杂,解题方法也越来越多,单一套用的导学案模板不仅无法起到润色课堂的作用,反而会让学生更容易走进思维死角,即便是题型产生细微的变化,也不知该如何应对。
(二)课前预习的不可预见性
课前预习是学习过程中必要的一环,但是因教师无法随时在学生身边对其预习的过程进行监督,因此对学生预习的进度也缺乏了解与掌控,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导学案中预留了预习的问题,也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偏差。而且导学案的创作人并不是学生而是教师,因此教师如果在创作及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能力水平,导致导学案中的预习环节不符合学生的个人情况,难以预见预习情况。简而言之如果不注重与学生的沟通,用导学案引导学生的自主预习,只能是无用的空想。
(三)教师对导学案的非合理应用
导学案显然是有利于教学优化的教学方式,但是部分教师对导学案不够重视,认知不明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导学案应用不合理的问题也是可以预见的。某些资深教师,不认同导学案因材施教的方针,认为自己的教学方案只要统一规划,便能够引导学生,因此依然会以统一化的思想去实施教学,无法以积极谦逊的态度去发现导学案的优势。这对教学改革来说是十分不利的。究其原因,这也与学校教学要求力度不足有关,没有将导学案的应用提上日程。而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学习环境下,学生显然不敢质疑教师导学存在的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导学案的渗透,也会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产生负面影响。
二、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的优化要点
(一)导学案设计阶段的优化
要用导学案引导学生,首先要进行教学设计,为了达成高中数学教学目标,教师的设计,必须以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状况及需求为起点,结合学生不同的认知基础、思维特点来分层设计,生拉硬套的模板式教学不能够算作真正的导学案教学,教师必须要融入自身的思想及规划,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设计出吸引学生的课题。在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压力大、任务重,为了缓解压力,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适当融入解密、刑侦等内容设计去吸引学生,并且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得出更多有趣的要素,这样会让导学案内容更加丰富且符合学生的喜好,也就把课堂的主动权留给了学生。在这样的思想下,教师的导学案设计会更加顺利,而且最终得出的导学案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完成课前的预习、课上的学习及课后的复习。
(二)导学案应用阶段的优化
导学案教学讲求层次化、递进性的基本原则,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基础,不同需求,去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激励学生逐步跨越难关,一个班级当中,学生不可能都处在同一水平,因此教师如果采用统一策略去落实导学案教学,是不合理的。为了让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容易理解,教师应遵循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方针,将学生进行分组,给每组学生分配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去进行研究讨论,而且在发现学生有了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要适当提升问题的难度,但只要认真思考便一定能够找到解决思路,这样学生不会因简单而松懈,也不会因困难而放弃,引导学生进步,这便是导学案教学的重点。
(三)导学案总结阶段的优化
课后的总结是必要的一环,对于学生、教师,都是如此。在运用导学案完成一节课后,学生需要总结这堂课中自身的收获以及残留的疑问,做到“三思”:思得、思失、思改。教师需要总结这堂课程中哪个环节学生的反应不如预期,哪些内容是多数学生都没有听懂的,哪些知识点没有讲明白,这堂课的设计存在哪些问题等。
三、结语
在高中数学教学体系中,导学案显然是有效的教学方式,集合了多方的理念,从学生的自主意识出发,完全符合当前新课改环境下的教学需求。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更积极地了解并娴熟地将导学案落实到数学教学中,才能学有所获,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能力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高燕玲.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29).
[2]韩薇.“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