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温情、广度、高度”三维 上好初中历史课

2018-02-23山东省烟台第三中学初中部朱咏春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广度历史课温情

山东省烟台第三中学初中部 朱咏春

古语有云: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初中历史教师,笔者乐于倾听众人之言,尤其是优秀青年教师充满活力的课堂,因为其紧贴教学实际且远远优于普通教师的平均授课水平。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多年一线教学、听课、评课经验,就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如何上好初中历史课这一问题略抒管见,并就教于诸位方家,以期能为今后的教学和教研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充满温情是初中历史课的显著特征

初中历史课堂不仅承载着历史知识、历史规律与道理,还彰显着先贤的情怀和良知。基于此点,历史教学应当将其“教育”功能充分凸显出来,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讲授,将枯燥乏味的知识和数字汇聚为历史之流,从而引导学生感受历史故事的始末、伟人的举手投足之于历史进程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最终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其认识、感受并触摸到历史的温情[1]。

如何使初中历史课充满温情?对学生的知识积累、兴趣点等学情做到全面、科学、系统地分析,是实现此点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移情入史、怡情于生。受初中学段历史基础知识与接收信息渠道的影响,初中生对历史的兴趣比较浓厚且乐于试图通过多种方式去了解历史真相。然而,初中生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历史知识体系,分析问题的能力尚不够全面、客观和理性。鉴于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领,使课堂充满温情。通常情况下,这是以一条清晰或隐性的情感主线、某个触动人心的“点”来实现的。比如,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课的讲授时,笔者通过系统列出相关事件,比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对峙、第二次国共合作、第二次国共对峙等,来讲授“在历史上,国共两党为何会经历多次分分合合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取得最终胜利的法宝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学生经过自我思考、小组交流以及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讨论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革命先烈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的事迹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最终得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结论。

再如,笔者在教授《电影与电视》这堂课的知识时,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列出了以下几个相关性比较强的历史事件,以便引起学生的共鸣,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是以图片和资料的方式描述慈禧太后观看戏剧的场景;二是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出电影首映时的场景;三是以历史资料的形式介绍了格里菲斯的贡献;四是截取卓别林代表作《摩登时代》中的片段;五是用图片的形式较为直观地缕清了电视的发展历程,并将当代液晶电视与其做了对比。之后,根据这些内容设置了如下问题:电影与电视产生与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同学们在其发展进程中产生了哪些比较深刻的感触?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因为受到电影、电视的影响发生了哪些变化?基于娱乐方式的差异,同时代的东西方在经济、政治、文化、思想以及科技方面有怎样的差距?

通过辩论和思考,学生较为全面地认识到电影与电视背后所隐藏的社会现象,对我国近现代以来涌现出的一代代科学家为谋求社会发展与进步所作的卓越贡献倍感钦佩,极大地树立了其发奋图强的决心。

二、初中历史课应该充分拓展其知识的广度

众所周知,简单地向学生传递某些特定的历史知识是非常容易的,但此种简单机械的教学模式与新课改的理念是相悖的。实际教学中,笔者主要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心理特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最大努力拓展授课知识的广度。

首先,对于一些基本历史史实等简单的学生容易理解的知识,笔者往往是通过纵向和横向关联度来拓展其广度,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其次,对于一些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比如说历史发展的规律、趋势、本质等,笔者往往在课前尽可能多地收集相关资料并予以有机整合,同时进行系统阐释,从而最大程度地拓宽历史知识学习的广度。

最后,每堂历史课结束之后,坚持列课堂小结,出示知识经纬网。这是课堂的“点睛”之笔,不仅能使知识得到概括和深化,并且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拓展历史教学的广度[2]。

三、努力提升知识的高度是初中历史课的应有之义

初中历史课应该具有全方位、立体式的“高度”。概而言之,即决定一堂课灵魂与品质的教学立意一定要有“高度”。例如,笔者曾听过一堂《雅典的民主政治》的优质课,授课老师提出了“雅典的民主与现在西方民主有何联系与区别(时代、内容、体现的人文价值等);中国的民主政治与西方、与雅典民主有何联系与区别;我们现在的民主有哪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师准备的相关资料信息、小组讨论等方式予以解决。最终,学生理解了不同时代民主的区别与我国民主进程的任重道远。

毫无疑问,这样的立意、高度和效果,已经远远超出了教材和历史知识本身。而这样的历史课堂才是真正的历史课堂,能够将历史教育的功用与本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朱晔.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1).

[2]张重载.利用教学反思,促进教学成长[J].学周刊,2016(3).

猜你喜欢

广度历史课温情
氤氲的温情,混沌的大美
“斜杠青年”的斜与不斜——“斜杠”实际是对青春宽度与广度的追求
追求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五味杂陈”——让历史课充满“历史味”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政治课堂提问技巧探微
网络在拓展学生阅读广度中的运用
温情美文两则
温情故事两篇
温情故事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