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
2018-02-23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古云镇中心初级中学宋永胜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古云镇中心初级中学 宋永胜
互动合作教学模式是小班化课堂中一个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它能有效地改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提高小班化课堂互动合作的有效性,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进而构建和谐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学媒体之间的互动合作。本文通过理论学习、课堂实践、专题研讨等途径从教学策略、教学内容等几方面探讨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
一、合理利用互动合作的策略时机,提高师生互动合作的有效性
(一)情感策略
加强情感、情绪的互动是师生互动合作的前提。恰当的情感、情绪互动能够让课堂气氛融洽、和谐,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课堂上,如果老师对学生始终保持友好和善的态度,在回答问题时用友好、协商的口吻与学生进行对话,如“你说得棒极了”“这个问题,我认为是这样……你说呢?”就会让师生情感交融,消除交流障碍,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提高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
(二)问题策略
问题的设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问题的设置要遵循科学、巧妙、有针对性的原则。教师要巧妙地设置一些能够引发学生分析思考,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问题,让他们围绕问题展开思维的碰撞,进行质疑、探讨、交流、归纳。教师要围绕问题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见解,尽可能让大多数学生参与进来。通过师生交往互动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知识,使教学真正达到灵动的境界。
(三)实时调控策略
在教学时教师既要善于倾听,有效提高学生的认同感,又要适时对学生加强引导,及时把握互动的机会,教师既要做好组织者、指导者,也要当好参与者。当教师感到个别学生的资源有价值,能够引起其他学生共鸣时,要及时启发全体学生进行思考,并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梳理、归纳、升华,使课堂有条不紊地逐步推进。
二、合理使用互动合作的形式和内容,提高生生互动合作的有效性
(一)组际辩论
组际辩论能增强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合作。组际辩论是小组成员中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交锋,它能够引发全体小组成员进行思考、分析、判断和表达。通过辩论,能够展现学生的风采,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每个成员都希望自己的观点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在辩论中旁征博引阐述自己的观点,说服别人来接受自己的想法,因而更有挑战欲望,从而能够推动教学更有效进行。
(二)组际竞赛
在组际竞赛中让学生与学生进行互动,既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学生听到分组比赛的消息都会兴奋不已,积极地投入到比赛中,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例如:在道德与法治课《慎重结交网友》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运用生生互动的形式进行组际竞赛,两个小组展开对抗,小组成员依次在黑板上写出网上交往与现实交往的不同,展开接力比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竞赛把课上所传授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
三、合理使用学习资源,提高人境互动合作的有效性
(一)人和多媒体课件的互动合作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它以信息量大、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而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它能帮助学生理解他们平时缺乏感性认识的事物,拓宽学生的视野,把学生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充分调动,能够极大地提高感知效果,有利于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巩固,同时还能启发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情感。
(二)人和课本的互动合作
课本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有效地使用好课本,最大程度发挥课本的功用是教师的职责。例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非常重视学生与课本的互动,让学生读懂课本内容,从中吸收知识。课前,教师一般先根据课文设计好相应的预习作业,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读课文;课上,教师采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与课本的互动,如:引读、齐读、自读时圈圈画画、与书中人物对话、排演课本剧、背诵精彩段落、展开想象等。通过学生与课本的互动合作,使学生进入到情境交融的状态,达到互动合作的完美境界。
(三)人和周围环境的互动合作
和谐的教学环境对学生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在不同的教室中可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布置情境。例如,语文教学中学习有关植物的文章时,教室内可以摆放一些花草植物,给学生较直观的感受,加深对植物的喜爱,促进对植物的了解。当学生们与环境互动合作融洽了,学生的学习心情愉悦了,学习兴趣浓厚了,他们就会学得更多,学习效果自然就会更好。
四、结语
小班化课堂教学中的小组互动合作学习,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自主学习为中心,以互动讨论为形式,以发展为主旨的有效学习方法。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改进学习方法。在小班化课堂教学中,学生更注重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生的思维飞扬,能力进一步提升,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王玉凤.浅析课堂中的互动式教学[J].新课程学习.中,2013(2).
[2]丁琼.形成性评价在小班化教学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