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上下功夫
2018-02-23江苏省如东县新店镇汤园小学顾振华
□江苏省如东县新店镇汤园小学 顾振华
“没有教学改革的课程改革,最终的结果充其量只能局限于教科书的更替”。没有课程和教学改革就不可能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本文强调在“创新”上下功夫,试论小学数学教学素质化的策略。
一、教师要当好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为使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而教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资料,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革新教学策略,首先要突破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专制者地位,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为此,在课堂上要创设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的机会,让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
数学课堂上,教师既不能“满堂灌”,又不能“满堂问”,要鼓励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思考、大胆表述、使“学答案”为主的课堂双边活动转化为“学问难”为主。教师要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由“好奇”生“好问”、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学会“问难”,积极实践学生“质疑问难”的新的教学策略。
“质疑问难”是探索发现知识的起点,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则是自主学习的目的,教师要组织学生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经历知识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要组织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找到与别人不同的解决办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
二、教师要当好数学学习的引导者,为使学生勤于学习,敢于实践而教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句话我们已喊了多年,但在教师“如何主导”上近乎彷徨。教师要真正成为主导者,就必须突破自己知识主宰者的地位,还学习主动权给学生,为使学生勤于学习,敢于实践而做好引导者。怎样做引导者,先看一例:比如在教学《万以内数大小比较》时,我是这样设计教学预案的:第一步,投影出示了一家商场,在情境中呈现信息,引导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第二步,引导学生从家电商品价格实例中得到了若干个“万以内的数”以后,教师要求学生用这些信息来研究数学问题“万以内数的大小”,研究的方法是引导学生自编题,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你用什么方法比较大小的?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你用什么方法比较大小?”;第三步,组织学生进行综合训练。
这节课的新课导入和展开,都让学生尝试探究,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首先让学生独立选两种商品价格比一比大小,分一分类,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提供的学习材料探索发现比较大小的规律和方法,在开放的有梯度的练习实践情境中激发学生勤于学习、敢于实践的热情,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判断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当好数学学习的引导者,首先要根据“学情”去用好教材,调整备课重点,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次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经验、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相关的,又能引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采用客观形象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并学以致用、解决实际数学问题,使每个学生不同程度地做到勤于学习,敢于实践。
三、教师要当好数学学习的合作者,为使学生合作交流、富有个性而教
例《“有多重”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这节课,教师选择了学生最感兴趣和熟悉的“游乐园”作为学生实践活动的内容,利用实况录像把学生带到了“游乐园”,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划船区入口处,引发数学问题,引入活动主题。
活动开始,然后学生亲身实践:“猜一猜”“背一背”“称一称”。既大胆“猜测”“估计”,又通过实践加以证明,帮助判断。
最后根据导入活动时创设的情境:“每条船载重不超过100千克”,提出“每组该怎么租用游船呢?”“哪一种方法既安全又省钱?”在展示和评价了学生的不同方案后,又质疑:“老师应该和谁坐一条船?”最后在“让我们荡起双桨”的音乐声中师生“划船”离开教室。
这节课的设计,回归了儿童的生活,发掘了“童心”“童趣”,教师通过自己的参与,突出了对学生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了合作交流意识。
上例告诉我们: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不同的学习者可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教师要让每个学习者充分表述这些“不同”,在讨论、争辩、互动、发散和共同归纳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与交流,在合作交流中立意、创新。二是“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只有有了这样的氛围,学生才有大胆展开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认识未知世界的动机,才能养成和展示自己的个性。马克思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有了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又有了全体学生的合作交流,就能在个体创新思维的基础上,造就有创新活力的优秀群体。
四、教师要当好数学课堂的改造者,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教
没有教学改革,就没有新课程标准的成功。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主阵地,改革教学首先要突破僵化的课堂结构,以知识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改造数学学习的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的积极的自主学习活动,发展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强调信息呈现方式多样且有选择性。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倡导在教师指导下积极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构建源于生活、源于实际、合作交流的课堂结构,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要当好数学课的改造者,需要勇敢面对和不断探究以下问题。
1.如何与新课程同步发展,真正用新的理念指导数学教学。
新课程是在全面反思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基础上凸显出来的,是在继承中创新。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寓教于乐”到当代的“以人为本”“个性发展”“愉快教育”都是在原有的教学改革经验基础上创新,无论是“发现法”还是“研究性学习”、情境教学法还是“自主学习法”“问题学习法”,只要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在运用中再创新。
2.在数学课堂中,如何真正做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活动,千方百计地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要习惯于观察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学会听取各种不同的认知方法,使他们的智力接受挑战,让他们的思维在碰撞中点燃创造的火花。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就是要关注教师有没有教给学生主动地、个性化地学习的精神,这种精神有没有转变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数学课堂中怎样真正使学生经历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体验探索性学习的过程。
小组合作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改教师的“一言堂”为学生为主的“群言堂”。合作学习必须有教师的正确指导,要求教师事先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规则,提高小组学习的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独立思考加共同探索,教师的课堂设计要有科学的目标分解、明确的重点难点和恰当的教法、学法;课堂上只能很好地引导,而不能变教师参与为教师“提示”;问题要让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知识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得到。
改造数学课堂还要研究怎样才能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这是课堂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需要我们每个数学教师把新课程的理念落到每堂课上,落到每个学生身上,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构建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用我们的青春、汗水和生命实现新课程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