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文体找“落点”,言语生根施“专肥”——为言语智能而教

2018-02-23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掘港街道环北小学冯丽莉

新教育 2018年17期
关键词:夸父落点言语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掘港街道环北小学 冯丽莉

苏教版语文教材是由一篇篇文质兼美的选文汇编而成,文体多样,语言丰富,是学生习得“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典型范例。作为例子,如何跳出课文学语文,最大限度地发挥文本的教学价值?首先就要聚焦文体找“落点”,具体为两句话“研学情,明起点;依体式,定终点”“终点”处,还要厘清基于这篇文本的个性化教学落点在哪里?接下来再考虑实施的有效路径——中间搭上两三级台阶。言语习得,是一个“认识——实践——迁移”的过程,利用“学习支架”有针对性地搭建体现梯度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活动中,带学生在“语言的海洋”里游弋一个来回,学生的言语智慧才能落地生根。站在儿童立场,怎样洞察语言的秘密,又怎样让学生轻松地习得言语智慧?离不开学法的点拨,因此言语生根要施“专肥”!

一、语境还原——触摸语言,会其意

1.教学实录。

师:夜雪,顾名思义,就是夜里下雪。当时诗人在哪儿?

生:诗人在屋里睡觉。夜深人静,天又冷,躲在被窝里多舒服啊?(众笑)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设身处地,像诗人那样地想,像诗人那样地生活了。读诗就要体验作者写诗时所处的情境。那么,作者在被窝里睡觉,又怎么知道外面下雪了呢?

生:(争先恐后)作者被冻醒了,连被子和枕头上都是冰冷的,就知道下雪了。

师:这是从“触觉”上知道下雪了。

生:夜里漆黑一片,窗外照理是黑糊糊的。“复见窗户明”是说现在明亮起来了,那是雪光映到窗户上了。

师:对呀,“雪光”映照在窗户上,泛出白色。这是从“视觉”上判断下雪了。

生:诗人是从竹子折断的声音中判断出下雪了。

师:哦?能不能说得更透彻些?

生:竹子上积了过多的雪就会折断,“时闻折竹声”,诗人不时地听到竹子折断的声音,就知道下雪了。

师:小雪还是大雪?你能模仿一下下雪的声音吗?

生:“咯吱”。

师:那是“竹枝”折断的声音。

生:“咔擦”。(众笑)

师:这是从听觉上知道下雪了,还真不小呢!

2.教学反思。

薛发根老师说,言语作品是作者在特定语境下言语活动的智慧结晶,语境与言语一道生成,但作品一旦完成,语境却随之消失。而阅读的心理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从言语作品到语境生成的逆向过程,这个过程就叫做“语境还原”。[1]这个教学片断中,教者巧设三个问题链,“当时诗人在哪儿?”“怎么知道外面下雪了?”“这是一场小雪还是大雪?”一下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学生的类比联想,再现了诗人当时所处的生活场景,实现了语境还原。这样的语境还原,使学生通过作品与诗人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对话,生成了特殊的语境。在特殊语境中,学生透过诗句看到了背后的诗人,乃至他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诗人的心境自然明了;寻常的字词瞬间也有了温度,“冷”“明”“重”“折”,从“触觉”“视觉”“感觉”“听觉”上,如诗人般无不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语言,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才能焕发出独有的韵味与表现力!

让学生在语言的精妙处驻足,是每一个细腻温情的语文老师的首选!一篇文章,真正精妙的语言表达也就那么几处,关注文本中语言的形式,例如“陌生化表达”“反常态表述”“怦然心动的细节”等,往往隐含着语言表达的规律与艺术,是值得我们细细咀嚼与品味的。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潜心会文、静思默想,学生必然会在高质量的阅读状态中,实现与文本、与作者有思维含金量的精神对话。王荣生教授告诉我们:要学会按照文类和文体的特征进行相应的阅读活动。的确,依据文体特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集中有限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在语言精华处驻足鉴赏、潜心揣摩,直至把握文本的主题意蕴,是“阅读教学教什么”的关键第一步。[2]

二、比照生活——咀嚼语言,理其文

1.教学实录。

师:请大家用笔,画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想一想,这些环境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生:我找的是“在一条乡间公路上,乔依开着那辆破汽车慢慢地颠簸着往前走。已是黄昏了,伴随着寒风,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我觉得当时环境很压抑,很悲凉,乔依的心情肯定也不好。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因为这个画面中出现的是“破汽车”“黄昏”“寒风”“雪花纷纷扬扬”,如果这时在乡间公路上开车的是我,我的心里高兴不起来。

师:嗯,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然后进行换位思考,就能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挺好!继续……

生:把主人公放在这样的环境中,我觉得他的境遇一定不是太好。因为我心情好的时候,看外面一定是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的,绝不会是这幅画面。

生:走在这条飘着雪花的乡间公路上,如果是我,我一定会觉得特别凄凉。

师:凄凉的环境加上乔依凄凉的境况,更让你感觉?

生:更加凄凉。

生:透彻心扉的凄凉。

师:把凄凉的乔依放置在凄凉的环境中,带给我们的是双倍的凄凉,这就是环境描写的价值,用环境来衬托人物的内心。

2.教学反思。

王荣生教授说:学生对一篇课文的理解出现落差,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的生活经验与理解课文所需要的生活经验之间有落差。[3]例如理解“我在五里外的村小上学”这句话,就需要读者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想象路途的遥远与漫长。的确,阅读教学的路径之一,就是补充、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获得真切深刻的认知或启迪。针对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教者让学生比照自身生活经验去体验,“破汽车”“黄昏”“寒风”“雪花纷纷扬扬”等外部环境,给你怎样的感受?加倍衬托出了失业的乔依内心的“凉”。此处“环境描写”的烘托渲染,为下文乔依热心给老妇人修车埋伏笔,更能反衬出人性的“暖”!无论是“悟写法”还是“学表达”,教者始终在唤起,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推动阅读向纵深行进,激发学生时时有语言潜能的迸发!

促使学生生成手指尖上的智慧,是每一个圆融通透的语文老师的不变旨归!学习者要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必须能够扣住文“意”,还原文本的形成,根据文辞的表达,探寻“情意”得以彰显的路径,对文本做理性梳理,在梳理中经历文本形成的过程,从而得章法布局之妙。偶有得之,让学生用笔来思考,圈圈点点、勾勾画画、记记写写,呈现谋篇的路径,记录技巧的精彩,丰盈章法的遇见。笔者以为,学生的言语智慧只有在学得与习得的融合过程中才能被生成,触摸语言,体会个性化表达的情味,咀嚼语言,提升“意——言”转换的能力,这些都是“阅读教学”的必经之路!

三、口耳相传——复述语言,通其法

1.教学实录。

师:孩子们,注意,开始讲故事啰!老师用嘴巴讲,你们——用耳朵听,试着记记这个故事。

师: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夸父的巨人……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画面呢?

生:夸父的个子很高,肌肉很强壮,就像从鸡蛋里出来的盘古。

生:他的腿很长,跑得非常快,就像一阵风似的,要不他也追不上太阳。

师:是啊,夸父可不是一般人,故事里说,他是个——巨人(生接)。(板书:巨人夸父)嗯,你看见巨人夸父做了些什么?

生:他一直在做一件事——追赶太阳。他想抓住太阳,大概不想让它落下去。

师:你还听见夸父的心里话了,真好!也许吧?所以他一直“追赶太阳”。(板书:追赶太阳)

生:老师,我还看见他渴了就跑到黄河、渭河里去喝水了呢?

师:我也看见了,瞧,水都被他喝干了还不解渴。(板书:口渴喝水)

生:可能他太渴了,太累了,最后他倒下了,手杖变成了一片桃林。

师:这片桃林枝叶茂密,鲜果累累呢!(板书:杖化桃林)孩子们,瞧,经过我们大家一回忆,就轻松地理清了故事的大结构,概括成了四个小标题,去读一读吧。

师:还记得故事中的一些小细节吗?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夸父的巨人,他像大山——站起来碰到头上的云彩,一步就能跨过一条大河(生接),你见过这样的人吗?……他渴急了,俯下身子——一口喝干黄河水,一口喝干渭河水(生接),神奇吗?……夸父像大山一样倒下了,他长叹一声,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拋——化成了一大片桃林(生接),能说清桃林的变化吗?

师:刚才我们一起边回忆,边用自己的语言又讲了一遍这个故事。怎样才能把听来的故事记住,再讲给别人听呢?

生:听故事的时候,要注意弄清故事讲了几个部分,就像我们给课文分段一样,然后注意倾听每个部分的细节,用自己的语言再讲出来。

师:这就对了!今天老师教给大家听故事、讲故事的方法——理清大结构,说清小细节。

2.教学反思。

不同文体的文章,确定个性化的教学落点之后,还要采用与之相适切的方法来学。比如王荣生教授在讲“教学环节的组织”这一章内容时,就举了这样的例子——《水浒传》是章回体话本小说,要想教出这种文体的个性化特色,很显然,只有老师讲,是很难传递的。[3]既然是说书人的底本,那么平时就是用耳朵来听的小说,课堂就可以选择听说书人或评书的录音,让学生在听中学。《夸父逐日》是神话故事,显然教者深谙教学之道,就采用与之相适切的“口耳相传”听故事的方法来学。口耳相传听故事中,教者教给了孩子复述故事的方法——先理清故事的大结构,再说清故事的小细节。习得方法,在久而久之有针对性的训练中,这些方法,便会转化成学生受益终身的语文能力。

给学生一根行走的拐杖,是每一个智慧存心的语文老师的永恒追求!“课文无非是个例子”,阅读课就要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积累精妙的语言,习得与之相适应的阅读方法,发展他们的语文智能。文体不同,相应的阅读方法就不一样;概括文意、复述故事、转述话语等,他们的策略方法也不一样,朗读、诵读、背诵,个中方法又不一样。所以在不可能带学生穷尽所有文章之时,只有借各种体裁的文本,一点点教给孩子们适合的新的阅读方法,才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明智之举。方法的传授,是“阅读教学教什么”的必然要求。

综上所述,在“语境还原”中体察诗意人情,在“比照生活”中习得环境描写,在“口耳相传”中通晓复述方法,这些教学活动“依体而落”“顺体而教”,学生在“触摸语言”“咀嚼语言”“积累语言”中,得意得言得法,进而习得了言语智慧,发展了言语智能,提升了语文素养![4]

猜你喜欢

夸父落点言语
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成功发射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追日
基于空间分层组合设计的火箭落点实时计算模型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千里之外
美火星轨道器拍到欧洲着陆器落点图像
关于冬天
心的落点
追夸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