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报时政新闻采编方法探究

2018-02-23周文进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党和政府时政党报

周文进

(铜仁日报社,贵州 铜仁 554300)

时政新闻是对一个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主要表现为政党及其组织在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活动,是由政治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决定的。因此,时政新闻在众多新闻类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新媒体语境下,时政新闻也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出现了报道方式、采编方式等多种变化。党报主打的时政新闻应主动转型、积极融合,发挥自身优势,主动适应新媒体语境,迎合传统媒体和信息媒体融合的潮流,实现新闻媒体社会传播效应的最大化。

一、时政新闻的特征

首先,政治性。时政新闻是涉及有关政局的事实报道,政治性显而易见,不但具有较强的新闻性,信息量大,同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大多数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大家常说,“大事看党报”,而这些“大事”多以时政报道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我们知道,党报的定位和性质决定了它最大的优势就是时政新闻。之所以说时政新闻是党报的灵魂和生命,就在于时政新闻代表着党和政府的权威发声,也是党报权威性的具体表现。

其次,政策性。党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党重要的舆论发声媒介,代表党、政府、人民说话,传达党、政府和人民自己的声音。最直接的功能表现为传达政令、公告、文件等,表明党和政府的态度,传达人民的意愿。可见,时政新闻的实质是要为党、政府、人民说话,报道内容、导向必须服从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这就是党报时政新闻的最大价值,也是使命所在。

最后,时效性。时效是报纸的又一生命要素,没有时效的报纸没有生命力。时效是时间与时宜性相结合,党报承担着为社会大众发声的重要职能,特别是对于重大新闻、突发新闻事件等要及时准确地报道,及时传递相关信息和发声。能否及时准确地报道重大、紧急时政新闻已成为衡量党报竞争力的重要标准,而及时发声也是党报的职责所在。新媒体语境下,党报为了在第一时间给人们传递准确的信息,必须争分夺秒地抢抓发稿时机。因此,在第一时间传递和发出党的声音,对于以时政报道为重点的党报尤为重要,是对党报自身价值的重要体现。

二、时政新闻采编原则

首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或者说坚持导向正确,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党报编辑记者的根本任务。只有坚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才能真正体现和发挥党报时政新闻的价值,这既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必须严格遵循。

其次,紧跟中心原则。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主要表现在政治上始终与党中央和各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准确、创造性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报不但要做到这一点,还要努力做到最好。这要求各级党报围绕各级党委政府做好宣传工作,把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和方向传递给群众,让群众在第一时间知晓和理解。要达到这个目的,党报的记者编辑必须认真领会中央精神,吃透精神实质,提高政治站位,发出好声音、传递正能量。

最后,贴近群众原则。距离群众近一点,再近一点。好新闻在基层,好新闻在群众身边。只有走到群众中间,才能把真实的情况反映出来。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时政新闻的真实性关系到党性和原则性问题。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既要看表面,更要注重内在,不但要看局部,更要看全面,只有深入其中,把握内情,掌握更多的实际情况,才能采编出好新闻。所以,增强时政新闻的全局观、群众观尤为重要,注重调研和研判,是做好党报时政新闻的有效方法和路径。

三、时政新闻优化方法

首先,聚焦民生,让时政新闻接地气。时政新闻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新闻性,它包含丰富的信息,各级党委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会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大多数群众的切身利益。但是由于这类新闻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要求很强,大多采用传统的报道形式,存在语言风格比较严肃,一板一眼,内容枯燥,模式僵化等问题,给读者留下了内容空泛、枯燥,形式老套、陈旧的印象,让人不爱看、不耐看,甚至陷入了无人看的境地。

因此,找好党报时政新闻的切入点尤为必要。我们知道,党报时政新闻的最终目的是向人民群众传递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所以,党报时政新闻最终的落脚点应该是回应群众关切,站在群众的角度报道新闻。

怎么才能做到从群众的角度出发?多从关注民生的角度策划新闻、捕捉新闻、采编新闻,多从普通读者的角度出发报道新闻事件。这就要求我们摆脱传统的时政新闻报道模式的束缚,解放思想、创新方法,一改党媒高高在上的姿态,让时政新闻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让时政“硬”新闻变得可亲可读,用平民化的白描、群众化的语言,架起时政新闻与群众顺畅沟通的桥梁。

同时,对接民生,把服务群众放在重要突出位置。党报时政报道应该为百姓提供有用的信息。这就要求我们的记者编辑走进基层,走进群众中去,到一线挖掘新闻,通过群众的小切口反映党和政府的大民生。只有立足民生需求、反映群众心声,才能获得群众的认可。

其次,借鉴新媒体思维,办“活”时政新闻。新媒体时代,自媒体反应迅速,能在第一时间传递信息,同时再现现场等特点值得党报时政新闻借鉴和有效利用。我们知道,时政新闻报道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严谨有余、活泼不足。为此,新华社创新性地采用的“还原现场,还原感性”的采编方法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在新媒体语境下,只有合理把握和有效运用创新手法,才能既服务中心工作,又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这不失为一种探索路径,让时政新闻充满活力和动感,不仅提高了时政新闻的采编报道质量和水平,还增强了时政新闻的舆论影响力。

最后,在保证政治安全的前提下,强化时政新闻策划。中央对时政新闻报道的文风、字数、版面等都有硬性规定,我们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这看似一种限定,实际却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时政新闻的转型机遇。一般而言,重要会议和领导人活动报道发稿量大、报道节奏快、政治要求高。在严格遵守宣传纪律的同时遵循新闻规律,主动策划一些时政新闻很有价值和必要。这既关系到传播的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以及领导对工作的具体指导的社会传播效果,也是党报时政新闻的特殊责任所在。

党报除了完成对会议新闻、领导活动等时政新闻的“规定动作”外,注重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少用数字和政治语言,用好图片、注重细节、聚焦民生难点等,有利于突出领导活动、会议新闻的价值,拉近党和群众的关系,既亲切又实在,让群众感觉到党和政府时刻在关心他们的生活。这样的时政新闻报道不愁没有读者,更不愁没有市场。

众所周知,一篇出彩的时政新闻既要联系群众,又要传播党的方针政策。要更好地兼顾两者之间的关系,就要求我们找到新闻素材中的关键点。在报道内容上,我们要既重“人”又重“事”。从领导讲话和会议材料中选取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并将这一事件和群众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避免出现乏味的会议程序报道和领导的空话、套话。要做好会议信息的延伸,把会场外的新闻作为报道重点,就必须到会场外寻找与会议相关的有价值的新闻内容,了解会议召开的背景,把功夫用到会场外,展现会场外的声音和画面,真正实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彰显党报时政新闻的价值。

[1]何洁.创造性地坚持无产阶级党性[J].新闻业务研究,2001(12):60-61.

[2]尚才明.时政新闻采编与制作重点解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5(11):11.

[3]彭开武.时政新闻的民主化表达[J].中国地市报人,2014(08):77.

[4]曹建中.民生新闻的发展与创新[J].新闻世界,2010(05):88.

猜你喜欢

党和政府时政党报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探讨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时政
时政
努力建设一批新型高校智库 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
时政
时政
关于强化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党和政府信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