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策划先行的“联播”考量
——以《安徽新闻联播》为例谈掌控经济报道的全局性思考

2018-02-23代朋飞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联播栏目组新闻联播

代朋飞

(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卫视> 新闻中心,安徽 合肥 230071)

如果说省级卫视新闻联播是党和政府向基层传递声音的主要阵地,那么卫视联播的经济报道则是展示党委政府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经济政策是否落地生效的重要窗口。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进入换挡减速、动力转换的深度调整期,为了强化舆论引导,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认识和判断上来,卫视联播的经济报道不仅不能“缺位”,还要及时“补位”,也就是要快速响应,及时用电视新闻特有的方式展现地方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推动经济建设、深化改革、改善民生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

要做到快速响应,确保准确和权威,省级卫视新闻联播的经济报道要格外强化策划先行意识,多做功课,深入思考,形成有效的报道方案,同时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用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清新质朴的语言、创新的视角,深度剖析经济现象背后的矛盾和规律,提炼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借鉴的新闻观点。

一、策划的必要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好的新闻报道需要好的策划,“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采编人员对报道所进行的选择组织过程上的谋划与设计,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配置与运用新闻资源,获得最佳的报道效果”,[1]卫视新闻联播的经济报道更是如此。理由是,经济报道天然的属性是专业,突出的特征是跨界。具体来说,涉及科技、产业、财政、金融、改革等领域的重大新闻,大都包裹在经济政策里面,隐藏在经济现象之中,是国家意志在经济建设领域的集中反映,往往过于专业,一般受众不好理解。这就要求从事这方面报道的记者既要有专家的高度,善于提炼,还要有杂家的功力,能够融会贯通,同时具备把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讲故事的能力和技巧。因此,埋头做好案头工作,充分消化、吸收、归纳经济政策,并最终形成策划方案,是做好一篇经济报道的必要条件。

以安徽卫视新闻联播栏目的经济报道为例,2017年以来,《安徽新闻联播》完成了“砥砺奋进的五年”“五大发展进行时”“勇闯新路的安徽答卷——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一年来”“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等30多项重点经济报道任务。这其中,有的报道贯穿全年,有的报道突出进展,有的报道着眼未来,虽然主题不同、角度有别、手法各异,但共同点是它们在推出之前,都进行过包括台领导、部门负责人、业务骨干等广泛参与的“头脑风暴”。特别是涉及政策性很强的选题,栏目组还邀请该省省直厅局的主要领导、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深度参与,在充分考量国家及相关部委、省委省政府顶层设计,结合电视媒体的表现特点充分打磨之后,最终形成了一个个政治站位高远、全局意识凸显、操作性很强的策划方案,为打好一场场经济报道攻坚战提供了“按图施工”的操作指南。

在《安徽新闻联播》2017年国庆特别节目“为你骄傲”系列报道中,栏目组就把“策划先行”作为该项目启动实施的必要条件。按照这个导向,栏目组紧扣“骄傲”关键词,主动对接发改、经信、科技等多个省直主要厅局和高校,广泛听取权威部门意见,初步梳理形成了2017年安徽省在制造、创新、改革、扶贫、民生等数十个领域值得“骄傲”的经济工作成绩单,这可以看作是报道前的“策划草案”。对照这份“草案”,栏目组定期组织记者编导,就主题的确立、寻找切入点、片头片尾包装等问题反复论证,并最终确定了“强省之路”“创出未来”“筑梦江淮”等7大报道主题,形成了“为你骄傲”在国庆长假期间有序推出的“大策划”。

与此同时,在“大策划”构建的整体框架下,栏目组还要求承担具体报道任务的记者编导从标题到内容进行大力创新,各自形成“小策划”,并把“小策划”的方案细化到版块如何勾连、转场,如何实现、同期声,如何讲述等实际操作层面。由于整体的“大策划”和单篇的“小策划”做到了无缝衔接、精准勾连,从最终报道效果来看,节目很好地宣传了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让大众更多、更好地了解了各级政府在新时代推动经济建设、民生改善的新作为、新实践。

二、策划的超前性

凡事谋定而后动。策划也要有超前性,只是这种超前性不仅表现为时间上的提前,也不是为具体的报道简单地打个提前量,它更重要的应该是一种逻辑上的在先性。也就是说,在新闻报道特别是卫视联播的经济报道在启动之时,“策划先行”的思想准备就应该生成就位,并成为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体来说,卫视联播的经济报道大多表现为对省域内经济现象的深度挖掘,因此不过分追求新闻的时效性。根据这一特点,负责卫视联播经济报道的记者在面对经济现象的时候,从找准“由头”、收集材料、剖析规律到完整地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往往会经历思考和酝酿的延宕。这个延宕的过程,其实就是经济报道策划“自然生长”的过程。

在《安徽新闻联播》的经济报道中,这种“自然生长”贯穿始终。比如在策划“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一年来”系列报道时,“总书记去过哪里?看了什么?说过什么……”以及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安徽怎么落实?干了什么?进展如何……”一大串待解的问题,就已经在刚刚确立选题时,接连跳入栏目组各位记者编导的脑海。聚焦这些问题,栏目组派出多路精干采访力量,循着习总书记的视察足迹,前往安徽省金寨县大湾村、凤阳县小岗村和中国科技大学、中科大先研院,重访习总书记视察安徽时的现场干部群众,去收集第一手的资料。

通过细致梳理大量翔实的材料,栏目组首先提炼出该次策划的核心思想——“牢记总书记嘱托”。核心思想一旦确立,接下来便着力围绕“嘱托”这个关键词构建报道版块、丰满故事架构、充实政策举措,并最终形成了“聚力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创新体系”“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全国样板”“全面扩大对外开放”等多个贯穿全年的经济报道策划集群。该策划集群力求通过全方位展示全省上下“牢记总书记嘱托”,在创新、改革、开放、脱贫等各个领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形成了“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新气象、新作为、新进展。由于策划超前、部署精准、采访深度,节目播出后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合力,成为《安徽新闻联播》栏目全年经济报道最有深度和广度的作品。

三、策划的创新性

策划与创新天然相关,“创新是新闻报道策划的核心和灵魂,也是新闻报道策划的第一要素……它要求策划活动必须新颖、不落俗套、进取向上,展现知识的价值和力量,令人耳目一新。”[2]对于卫视联播的经济报道来说,要做到创新,既要在策划中培养对经济现象的敏感和独特视角,还要结合电视表现手法进行“集成式”创新。一般来说,经济报道主要是对经济现象的提炼,往往缺少活泼的新闻现场,而这个媒介“缺陷”对电视新闻来说,则意味着有可能失去先声夺人的画面冲击力,从而减弱传播效果。

因此,卫视新闻联播栏目在策划经济报道时,要紧紧围绕视角创新,巧妙嫁接或者“设计”新闻现场。这个新闻现场,可以是一场正在进行的政府新闻发布会,可以是创新创业者的新产品推介会,也可以是记者与采访对象自然沟通的实况现场,等等。其作用主要是为经济报道设置一个先声夺人的“由头”,有了好的“由头”,在具体构建报道流程的策划中还要充分把新闻事件故事化,并以经济现象的直接关联人物为中心,设置冲突、制造悬念,进而勾连经济政策、引入专家分析、提供数据支撑,形成从梳理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闭环报道结构。

与此同时,卫视联播经济报道的策划也要大力创新。也就是利用现代化的拍摄手段和技巧,创新性地把无人机、手持云台、5D等新技术和新设备带来的全新的画面语言引入报道,并通过缜密的策划,让航拍镜头与常规的大景、中景、特别镜头巧妙结合,使画面更有冲击力、信息量更大,从而使卫视新闻联播的经济报道也能更好看,真正成为党委政府唱响经济“好声音”的重要平台。

四、结语

“经济报道能否迅速、准确、全面反映经济工作,关键在于新闻工作人员能不能及时把握全局性经济态势。”[3]这种全局性的视野,本就是新闻策划的题中之意。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卫视联播经济报道肩负着党委政府重大经济政策推行实施的解疑释惑工作,专业性较强,记者更应该结合对政策的学习,强化策划意识,提升报道的高度,保证报道的权威,从而确保在对卫视联播经济报道的全局性掌控中实现新闻传播的“高举高打”。

[1]赵振宇.新闻报道策划导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6.

[2]吴玉兰,张祝彬.经济新闻系列报道策划探析——以近五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J].新闻界,2002(5):3-6.

[3]薛蓉.做深做活做透经济报道离不开前期策划[N].山西经济日报,2012-11-19(006).

猜你喜欢

联播栏目组新闻联播
“抖”起来了!央视《新闻联播》入驻短视频平台的分析与思考
《主播说联播》:又刚又有梗,播有温度的新闻
少先队员的新闻联播
《浙江新闻联播》 一路坚守 一路蜕变
春晖社区《生活大参考》栏目组走进社区送美食
“小喇叭”栏目组儿童广播剧团概况简述
一路上的欢乐联播
改进时政类新闻报道提高联播类电视节目吸引力
看谁胆子大
52米高台上的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