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新闻栏目编辑的主体作用探究

2018-02-23杨广辉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策划栏目主体

杨广辉

(漯河市广播电视台,河南 漯河 462000)

当前时代下,媒体的新闻传播效果受到编辑工作的影响。[1]而媒体新闻的栏目编辑的行为也决定了其所在媒体发布的内容及其质量。[2,3]编辑作用主要是将新闻中分散化的个体信息,由效应化向整体转化并形成整体的效应。当前的媒体新闻既包括纸媒、广播等传统媒体发布的新闻,也包括网络媒体新闻这一大板块。[4]因此,栏目编辑的工作范围相较之前有了更大的延伸,同时编辑主体行为也有了新的发展趋向。在栏目编辑的工作中,编辑的主体意识表现为主观能动性。

一、主体化的选择

对繁杂的新闻碎片信息进行判断、处理,并从中甄选出有用的信息,体现了编辑的主体化选择的效能。当前,在互联网技术的介入下,编辑工作更加便捷。由于互联网传播迅捷性的影响,相关新闻事件一旦发生,就立即为编辑所掌控,过去因时空限制所导致的事件采写盲区现今不复存在。互联网上持续不断地涌现各种信息,使编辑在甄别时有更多的选择,信息把握更具主动性,但同时,业内竞争也更激烈,难以获取独家新闻。

另外,互联网上的各类信息庞杂,同时又真伪难辨,这也使编辑面临着抉择。快速甄选信息是编辑搜集网络信息的首要任务。这要求编辑必须从新闻本身出发,进行真伪的判定;同时要从当前政策来判断其价值;并且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判断信息的合法性;之后,再从其影响力上准确评估信息在发布后对于社会的渗透力度。在选择过程中,编辑需要依据自身的思维模式,结合相关的规范,选择有价值的信息。

二、实现独立报道

编辑需要策划,并制订所在媒体单位在一定时间及区间内需要进行的新闻相关报道的思想及行动计划,并且切实地形成独立风格并实施、实践。

其中,独立报道是新闻编辑的宏观原则,编辑基于自身的世界观,对媒体大方向进行准确、有效的把握。编辑以版面及栏目为载体,有机结合各类信息,最后体现出其所在媒体的风格。编辑应以遵循媒体风格作为前提,确定其主要的发言方式、方法;策划则依据社会不断变化的形势与新闻读者不断改变的兴趣等,对内容及具体表现形式进行精准谋划。对版面、新闻栏目及其相关元素进行准确的定位,是编辑主体意识的体现。另外,约稿并与采写人员沟通,结合沟通内容进行组稿,使新闻的报道思想落实到画面、音频及文字中,这些都是新闻策划的内容。编辑策划活动之中,编辑既是策划者,又需担任具体操作方案的设计和计划实施者。例如,每年的节日新闻策划活动,编辑通常会于节日的前一个月设计该节日的相关节目与内容等,并确定节日主题与报道侧重点,同时将此策划作为具体行动的一个指导,组织各通讯员采写报道,同时向各个记者提出准确的用稿要求,以方便搜集最相关、最直观的新闻资料。

三、信息优化处理加工

编辑的主体作用也在于对信息的优化,将碎片化、繁杂信息进行处理与加工,使该信息由无用变有用,从而使信息达到可以发布的标准。

有很多新闻文稿来自网络,还有新闻通讯员、新闻记者及事件相关群众的文稿往往只是未加工的半成品,也只有经过编辑精细加工之后,这些信息才能更有价值。因此,编辑只有具有较强的主体意识,才能更好地进行文稿的筛选甄别。编辑仔细审读、分析与研究信息,以新闻的价值判断作为优化原则,从新闻标题、导语、正体、结构、体裁等方面加工。编辑工作并不只是修改文章。实际上,除个别记者与作家的文稿、文章能直接在媒体上刊登,其他大量的新闻来稿都需优化和修改。其中多数还需编辑改写或重写,到最后发表的时候只进行事实保留。因此,很多发表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已是编辑个人所创作的作品,但仍是以优化作者文稿进行的报道工作。

四、新闻创作对象化

新闻栏目编辑会通过实际行动将其策划的相关理念转变为媒体的节目。因此,编辑也不单单是对新闻内容进行物化的一个前期操作,编辑往往在多数时候是物化的主体。其策划理念最终会表现为新闻栏目的独立性与整体性。节目与版面的风格其实就是媒体报道的实际风格。新闻内容在未发表以前,与之相关的所有工作都是前期准备工作。因此,新闻内容只有通过节目及版面与读者见面,该作品才是真正的成品。读者通过阅读了解当前社会的动态,同时也会通过阅读的相关文章、文字的质量,结合节目新闻版面的编排,充分认识、了解媒体的具体品位及相关风格,甚至从深层的角度可以真实体会到编辑的创作能力及其个人的价值取向。当前,各媒体在新闻内容及时效性上都有一定的竞争实力,所以新闻栏目编辑工作实现个性化,才能真正地赢得读者。编辑需要拥有远大的目光、较强的判断能力以及高度的新闻敏感,才能真正为媒体甄选最有价值的好新闻;只有笔头功夫足够硬,才能真正地转淡为奇,使文章充分出彩。

五、作品的社会化

所谓社会化,即对社会进行深入的了解。编辑将优秀的新闻作品及优秀的作者推向社会,是主要的工作责任。作品社会化的内涵要从多方面看。编辑除了处理繁杂的编辑工作业务,也应经常外出采访、进行通讯写作,因此编辑的思维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同时也要提高知识含量,积累社会人脉。知识的积累是渐进、渗透性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化为编辑的气质与情调,充实功底与胸怀。编辑因经常同各行业、阶层的人员进行细致的沟通与交流,在交流中获取信息,既可有效把握住社会的实时动态,又可比别人获得更多的新闻创作线索,使工作更加游刃有余。

此外,作品的社会化也需要编辑建立个性化的通联网络。只有主体性强的栏目编辑,在工作流程中才会更好地捕捉作品的闪光点,准确把握作者在其文稿当中显露的能力,并与素养较高的作者、通讯员保持联系,组建一支属于自己的优秀通讯员团队,提高策划组稿效率。

六、创新能力

编辑之创新,是对当前固有模式进行秩序的突破及重组。新闻的创新对编辑的主体意识有高度要求,编辑对新闻的创新最终会成为编辑行为的独特性。编辑通过应用创新,可以改变某种文化氛围,营造新的文化氛围。其中创新能力较强的编辑,其创新行为总能在新闻活动中得到体现。

对于创新性的要求,必须立足于编辑渊博知识及文化的包容性上。知识渊博是对于万象世态的广见识,文化的包容性是编辑以不偏不倚的思想对待所有不同的观点、对象等。

综上所述,媒体新闻栏目编辑的主体意识,就是编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是其有个性化的思想和观点。栏目编辑的工作过程始终是受编辑的主体意识指导及制约,也会反映编辑的能力。新闻栏目编辑的主体意识体现编辑个人的主体地位。媒体发出的新闻的质量也与编辑的能力存在紧密的关联。一定程度上,编辑的个人水平也决定了其所在媒体单位的水平。发挥新闻栏目编辑的主体作用,也是媒体获得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

[1]徐昊.媒体融合背景下编辑在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中的作用[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2):170.

[2]隋艳.媒体融合背景下后期编辑在当代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中的应用[J].电视指南,2017(18):183.

[3]陈春宇,钟秋.浅谈媒体融合背景下后期编辑在当代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中的应用[J].人文天下,2015(15):69-73.

[4]张淑玲,孙金娜.城市电视台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举措浅析[J].当代电视,2015(1):80-81.

猜你喜欢

策划栏目主体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关于栏目的要求
栏目主持人语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本期策划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