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鲜肉”式谍战剧与传统谍战剧对比分析
——以《潜伏》《麻雀》为例

2018-02-23管睿敏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潜伏谍战剧谍战

管睿敏

(四川师范大学 影视与传媒学院,四川 成都 610011)

在漫长历史演变的长河中,谍战剧早已形成一种类型化的电视剧形式。从早年间播出的《潜伏》引起的巨大轰动到2015年大火的《伪装者》,再到2016年受到热议的《麻雀》和《解密》都能看出“小鲜肉”式谍战剧已经渐渐占领主流市场并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一、求异:新时代谍战片的转型

(一)人物:演员选择及角色设定转变趋向

一方面,从演员的选择上讲,由早期实力派演员转变为偶像派演员。在《潜伏》这部剧中,我们谈论得更多的是演员如何把余则成塑造得真实、深刻,惊叹的是孙红雷精湛的演技。而在《麻雀》这部剧中,大家更关注的是李易峰这个人本身,而绝非这部剧的文本本身。究其原因,李易峰具有高知名度,承载的话题流量很大,能够博得更多的关注,能够给制片方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后期谍战剧会选择年轻化的偶像派演员。

另一方面,从主人公的设定上来讲,就传统的谍战剧而言,主人公是从一开始不愿意参与活动转换为最后爱上这份职业并坚守这份信仰;“小鲜肉”式谍战剧中的主角则是一开始作为卧底打入敌军内部,孤独地坚守自己的信仰并在最后揭示主人公的真实身份。以《潜伏》和《麻雀》中余则成、陈深两人的初始性格入手分析,具体表现为余则成原本是重庆军统特工,身份败露,处于危急之际的他被共产党人的援助所感动,然后弃暗投明,为我国的革命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因此在《潜伏》这部剧中,余则成的信仰发生了转变并用自己顽强的意志坚守着自己的信仰。而在《麻雀》中,陈深本身就是一个地下工作者并为自己的信仰坚守到底,在每一次危急关头也依然不辜负自己的信仰,身体力行地做到了“唯祖国与信仰不可辜负”。

(二)主题:从家国情怀转向小人物爱情

《潜伏》是我国谍战剧史上的一部佳作,同时也是谍战剧题材的鼻祖,具有里程碑意义,为谍战类电视剧奠定了发展基础。从早期谍战剧的主题来看,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宏大的革命情怀和英雄主义,从小人物入手,通过人物性格的变化、身份的转换,对崇高革命信仰的坚守、维护,将家国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而从2015年开始,我国影视剧市场出现了大量的IP剧,同时期出现的谍战剧更多表现的是紧张的革命背景下小人物的爱恨情仇、个人内心的成长历程。首先来看由金琛、周远舟两人导演的《麻雀》,电视剧花了大量的篇幅来表现陈深、李小男、徐碧城的三角恋情,以及徐碧城、唐山海和苏三省的三角恋情,以陈深为主线铺设人物网,通过交错的人物网展开剧情,最后完成“归零”计划。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谍战剧发展到现在主题已经从宏大的家国情怀逐渐转变到小人物的爱情上。

(三)造型:谍战剧类型的再创新

从视听语言方面来看,剧中场景的设计、音乐的淡入淡出设计以及色调的变化都会引起受众的关注。这本身也是一种无意识的对新事物的探索,整个画面基调也从暗调子变成亮调子,画面变得明亮、精致起来。在很多情节设置过程中,尤其是紧张的环境中,剧情会突然加入爱情、亲情因素,运用升格镜头以及抒情音乐进行缓解,达到增强戏剧张力的目的。《潜伏》全剧基本都呈现黑白色调,包括演员的衣服等都没有出现亮调子。而在《麻雀》这部剧中我们时常会看到导演在任务发布和行动过程中使用以黑色为主的色调,千钧一发的时刻导演会选择与其相反的亮调子,表现一些舞会、聚餐等场面。演员服装也多用一些花哨、鲜艳、时尚的元素,为我们展现的是一片祥和之气,但这背后潜藏的不安总是牵引着观众对接下来事态发展的关注。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悬念还可以保证这部剧的收视率,获得口碑和可观的经济收益。

二、猎奇:视觉奇观的审美性功能

猎奇是一种大众心理,猎奇指的是心理投射和补偿在受众心理的应用,即自我欲望与缺憾在他人身上的投射。

(一)女色消费转向男色消费

近几年,“小鲜肉”审美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从人类的发展史来看,女性一直处于被消费的位置。纵观整个历史长河,不论是文学著作、画作,还是影视作品当中,女性的身体一直处于被消费的状态。

社会不断发展,劳动力、生产力也在提高,女性不再是男性的附属品,女性逐渐成为独立的个体。如今,“男色消费”成为一种主流现象,并且受到大家的关注和追捧。首先,在演员的选择上,导演会追求“颜值在线”的男性“小鲜肉”作为整部剧的宣传噱头,以提高媒体关注度和观众黏合度。再从人物关系网的设计上来看,制作团队会增强男人之间的对抗,《麻雀》中唐山海、陈深以及苏三省三人关系的转化便可印证这一点。作为中坚力量的女性观众会把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玛丽苏”式的爱情投射到剧中人物上,从而得到心灵上的愉悦,完成对现实生活中不满情绪的宣泄。

(二)环环相扣的悬念设计

谍战剧取胜的地方就在于悬念化叙事,如制造戏剧化冲突、利用紧张的叙事节奏以及出人意料的命运突转,或者复杂多变的人性之间的较量。

悬念密度越密集,剧情也就越跌宕起伏,整部剧看上去就变得十分“烧脑”。谍战剧的重重悬念环环紧扣,除了推动剧情发展之外,还可以让观众更加期待人物会怎样选择、人物将会面对怎样的命运以及故事的发展走向。从《麻雀》的故事梗概来看,陈深是潜伏在汪伪特工机关的一个孤独的地下工作者,在剧情设置中,他总是会冒险出任务。有时候导演会在最惊险的时候设置一个意外的产生,故事走向就会引起观众的好奇心,观众参与度得到实现,互动感的增强可增加观众黏性。如果观众预估的剧情得不到印证,则会更加好奇故事的后续发展,然而导演则会选择在谜团就要揭开的时候结束这一集的剧情,达到吸引观众继续看下去的目的。除此之外,设置悬念、矛盾冲突还可以带动宣传,获得高收视率,可谓一举三得。因此,在叙事过程中悬念总是环环相扣,当一个悬念被解开的时候我们就会好奇下一个,直到最后真相摊开在我们眼前。比如《麻雀》中李易峰扮演的“陈深”这个角色就是在片末的时候才为大家揭开他就是“麻雀”这个谜底,他的终极目标是取到“归零计划”。

在观剧过程中,观众也会逐渐参与到作品当中,同时调动自己的情绪跟随跌宕起伏的剧情完成情感宣泄。

三、结语

以《潜伏》为代表的传统谍战剧向以《麻雀》为代表的“小鲜肉”式谍战剧转变是适应新媒体时代潮流的表现,这种类型的电视剧能够受到大家的追捧依靠的是视觉奇观带来的良好的审美体验、明星背后的粉丝经济。但是谍战剧的发展走向除了迎合观众以外,还需要保证谍战剧本身的悬念感、矛盾冲突设计,更要符合历史发展进程,这就要求制作团队精心制作并和广大受众一起进步。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118.

[2]胡奕灏.游戏改编电视剧的美学特征及其文化根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5):53-54.

[3]晋爱荣.“谍战热”受众心理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5):32-34.

[4]陆新.从类型杂糅走向叙事突围——论当下革命谍战剧的制作策略[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135-139.

[5]丁颖.试论谍战题材影视作品中偶像剧元素的应用——以电视剧《麻雀》为例[J].电影媒介,2016(21):100-102.

[6]曹榛.从《潜伏》到《麻雀》——浅析我国谍战题材电视剧的新变化[J].视听,2016(11):41-42.

猜你喜欢

潜伏谍战剧谍战
朱一龙、童瑶主演悬疑谍战剧《叛逆者》
AI谍变
“中国梦”背景下谍战电视剧研究与创新
谈谍战剧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谍战剧偶像化
深港通开通在即,哪种股票值得“潜伏”?
多重伪装,反观现实
沈安娜:按住蒋介石脉搏的谍战玫瑰
DECODING A SPY SAV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