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智能手机时代的社交焦虑

2018-02-23樊冬艳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好友娱乐智能手机

樊冬艳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一、时代背景不同,生活方式改变

保罗·莱文森认为:“媒介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条件,使新的世界诞生于斯,并浮现在我们的眼前。”[1]时代背景不同,人们使用的媒介不同,生活方式也不同。手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智能手机不仅是新兴媒体的代表,更是时代变迁的代表。

(一)iPhone引爆智能手机潮

说到智能手机,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iPhone。2007年1月9日,苹果公司正式发布iPhone,乔布斯在发布会上发言:“这个东西可以改变一切。”2015年5月,美国科技媒体Mashable引述皮尤机构的一份报告称:“中国智能手机普及率达到58%。”

如今,我们的生活真的被改变了。不管是在公交站、地铁站、咖啡馆,还是在教室等,大街小巷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大多会选择智能手机作为出行的随身品。可见,智能手机已经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设备了。

(二)互联网延伸到移动互联网

在4G网络或者Wi-Fi覆盖的环境中,人们可以实现随时随地接入移动互联网。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使无线上网技术快速发展,这使人们无论是在室内还是户外都能摆脱以往流量过少的限制。上网搜索、听音乐、看视频、社交聊天、转账汇款等只需一部接入网络的智能手机就能轻松完成。

有人认为智能手机是最大的物联网,通过它可以连接所有人和所有物。2012年,手机首次超越了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不难看出未来终端的焦点必然会从PC端转向智能手机,这是一种发展趋势。

(三)“人机关系”取代人际关系

人们对“低头族”这个词已不再陌生,代指手机依赖者。我国学者刘德寰也曾提出过“手机人”一词代替“低头族”:“人和手机不可分,未来人人都是手机人,手机成为时代美学。”[2]

人们和手机的密不可分早已取代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交往,智能手机占据了人们大量的时间。从表面上看智能手机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但实际上它又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感到孤独—玩手机—不愿与人交往—孤独—继续玩手机,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因此,人们在现实世界与他人的交往中逐渐产生了陌生感、紧张感、焦虑感。

二、社交焦虑的表现与影响

进入智能手机时代,人们习惯以手机、网络为友,在社交方面以虚拟社交为主,以现实社交为辅。家庭聚会、朋友聚餐等本是人与人之间增进感情的好时机,如今常常看到的却是所有人低头看手机的尴尬场面。

社交焦虑是个体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出现紧张、焦虑、不安等消极情绪。[3]人们也常常会在事后认识到自己因过度沉迷手机而忽视了身边的人的问题,长此以往就会使人们产生社交焦虑,表现为生活圈变小、忽视他人存在、对他人冷漠、内心孤独自卑、不愿与人交流等。这种持续性情绪反应会给个体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带来以下消极影响:

(一)注意力缺失,缺乏专注力

1.易受干扰。人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很难专注于完成一项任务,或者说只要手机在身边就无法安心完成任务。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明明是一上午就能完成的工作,却总是被突然响起的手机铃声或一条短信打断,导致无法及时完成任务。

2.做事效率低下。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人们习惯于在各种APP间来回切换,听着音乐刷微博,看看新闻聊聊天,甚至是一边工作、学习,一边看电视。这种多项任务同时进行的模式让人们无法安心做好一件事,使得做事效率低下,如记不住刚看过的电视,想不起今日推送的新闻,敷衍地与他人谈话,工作、学习任务完不成等。

(二)手机强迫症,孤独感增加

1.手机依赖。刚放下手机又情不自禁打开手机,一分钟也离不开手机,拿起手机有时甚至只是滑动一下屏幕都会觉得更安心,时而出现幻听,产生手机震动的错觉。这些反应都是手机依赖产生的强迫症,而手机依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

2.孤独失落。当人们长期与手机相处而发现身边的人越来越少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孤独感和失落感,缺少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陪伴自己最多的只剩下手机,难免会产生孤独、抑郁的情绪,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不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

三、社交焦虑存在的原因

(一)网络成瘾,热衷于APP社交

从SNS到微博,智能手机和网络的出现使人际交往不再局限于现实生活,微博、微信、贴吧、人人网、QQ等都能满足人们便捷交友聊天的需求。打开APP,随时随地都能接收好友信息,与对方交流,加上近年来流行的表情包、语音、视频通话等形式,使APP社交看起来更像是利大于弊的一种社交方式。

然而,事实上很多时候这种APP社交多停留在表面交流的层次,列表里有上百个好友,日常生活中能对话的可能只有个位数。节日祝福的群发消息、抢红包过节的形式、表情包斗图等只能给人们带来一时的乐趣,人们越来越缺少时间进行思想上的深入交流。而在经常对话的少数好友里,原本可以坐下来面对面用眼神、表情、肢体语言等交流方式也因便利的APP交流而减少了。

(二)娱乐过载,缺乏深度交流

智能手机可以是游戏机、电视机,也可以是计算机、照相机等,可谓是能满足所有生活所需的掌上机。玩游戏、听音乐、看视频、购物等占据了人们大量的时间,有时候甚至占据了几乎一天的时间。只要一低头就可以享受娱乐,但过多的娱乐信息使人们沉浸在虚拟世界里而忘却了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家人,更不用说和他们深入交流了。

此外,智能手机使阅读变得形式化、娱乐化,微信读书、QQ读书等APP省时省钱,方便了人们读书,绑定微信、查看好友书架、阅读好友评书等功能让好友间有了更多的共鸣和思想碰撞,但每周阅读时长的排名功能似乎又把读书变成了一种娱乐,一种好友间的攀比,使原本重内容的读书变得讲究形式,导致人们缺乏深度交流。

四、缓解社交焦虑的对策

(一)适度使用电子产品,增加面对面的交流

电子产品,尤其是智能手机的过度使用给人们带来的是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伤害。每天合理安排、控制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能释放工作和学习压力,在繁忙生活的间隙享受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和乐趣。

此外,我们应给家人、朋友留出更多的时间,带给他们更多的陪伴,增加面对面的交流,有助于增进感情。

(二)选择性下载APP,理智使用

APP的合理使用,一方面要求开发商在开发APP时要更多考虑实用性,能带给使用者更多的便利,减少娱乐化的选择;另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手机用户自身的理智选择,面对纷繁复杂的APP要有理智的头脑,选择使用对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有较大帮助的APP,拒绝盲目跟风和娱乐至上的心态。

五、结语

技术总是在不断进步与发展,无论是以前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还是现在的网络、智能手机,对人们的生活而言都有利有弊。智能手机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但过度使用会拉大人们的心理距离,这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社会交往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活动,在这个智能手机时代,现实生活的交往也需要伴随着虚拟世界的APP社交,但我们要分清孰轻孰重。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人,我们在缓解社交焦虑方面还有很多的事要做。

[1]保罗·莱文森(美).软利器[M].何道宽,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1.

[2]刘德寰.正在发生的未来:手机人的族群与趋势[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1.

[3]钱铭怡,王慈欣,刘兴华.社交焦虑个体对于不同威胁信息的注意偏向[J].心理科学,2006(4):1296-1299.

猜你喜欢

好友娱乐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是座矿
智能手机脸
属羊
假如我是一部智能手机
删除好友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智能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