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公众平台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8-02-23饶秋萌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8年5期
关键词:手术室公众护士

饶秋萌 曹 婵 刘 词△

(1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室 广西南宁 530021;2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 广西南宁 530021)

外科手术是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方法,由于手术具有一定创伤性及患者对手术缺乏有效的认知,患者术前容易发生一系列身心应激反应,从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的康复效果[1]。有效的术前健康教育能帮助患者全面了解疾病、治疗方式及手术过程,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手术,减轻因手术产生的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从而使手术顺利进行,并减少或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2]。传统的术前健康教育方法多为图片和文字结合的口头讲解,健康教育效果会受健康教育护士的语言表达能力、健康教育方式及患者的理解能力等影响[3]。随着移动互联网络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公众平台作为网络信息时代的产物已经开始广泛运用在各个领域,成为医患之间沟通的重要渠道[4]。本研究将微信公众平台运用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健康教育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行结肠癌或直肠癌根治术患者23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54例,女性82例;年龄15~72岁,平均(44.82±3.27)岁;手术时间3~6 h;手术类型:结肠癌根治术97例,直肠癌根治术139例;麻醉方式:均为全身麻醉。将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手术治疗的11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见表1。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病理及免疫组化初次诊断为结、直肠癌;(2)首次行开腹根治术性手术;(3)术前无出血,梗阻、穿孔等并发症;(4)患者沟通理解能力正常。排除标准:(1)非单纯性结直肠癌手术;(2)不能应用微信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和有效沟通患者。

1.3 研究方法

1.3.1 对照组 实施传统术前健康教育方法。护士于术前1 d向患者发放知识手册,结合图片口头讲解的信息包括:疾病的发病原理及结直肠的结构与功能等;患者病房、手术室、术后监护室各个检查部门的环境介绍;手术径路的描述;向患者解释术前检查、术前禁食、肠道清洁准备的方法与目的;术后1 d的护理及注意事项。手术室护士术前1 d根据患者需求,为患者讲解手术中体位,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麻醉的相关流程及注意事项,并根据患者心理状态给予放松训练图片进行示教,健康教育时间30 mi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3.2 观察组 实施口头讲解结合微信公众平台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术前健康教育。由2名医生及2名护士组成微信公众平台管理小组,生成“结直肠疾病术前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平台”专用二维码。设立栏目包括疾病介绍、术前准备、手术方式、术后护理等模块,并将相关内容以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植入。术前1 d病房责任护士和手术室护士共同进行健康教育,病房责任护士向患者介绍以下内容:疾病的发生病因、症状及并发症;术前禁食的时间、清洁肠道方法及目的;术后体位的护理、引流管的护理、术后并发症(如吻合口漏、术后出血、肠梗阻等)监测及处理;术后开始饮食的时间及早下床活动的意义。护士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后台设置检索功能,患者只要输入检索相关环节,平台将自动把相关内容发送到患者端。手术室护士主要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及设备、患者的麻醉方式及手术时间、手术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以此减轻患者对手术的焦虑。手术室护士还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发送相关内容给患者,如根据患者心理状态及需求发送放松训练方法的视频,供患者学习。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对宣传知识的掌握程度,焦虑发生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宣传知识的掌握程度:责任护士于患者出院前用自制的术前知识测评问卷对患者进行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测评,内容包括禁食的时间、肠道清洁的目的及方法、术前注意事项、手术部位及方法、术后康复等,共20题选择题,100分为满分。问卷测评得分90分及90分以上,能复述或演示术前宣传健康教育内容和能完全理解注意事项定义为对知识的掌握。患者知识问卷测评得分80分及以上,90分以下,能复述或演示术前宣传健康教育大部分内容和注意事项定义为对知识的了解。80分以下,不能复述或演示术前宣传健康教育内容,不能理解注意事项定义为对知识的不了解。其中,将得分80分及以上定义为对相关知识知晓。由病房护士于手术当日早晨对患者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价。(2)焦虑情况: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5]进行测评。SAS量表共有20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1”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表示有时有;“3”表示大部分时间有;“4”表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护士于手术当日早晨对患者焦虑情况进行测评。(3)患者出院前,对其进行满意度调查,患者对护士工作给予肯定者视为“满意”,对护士工作自觉尚需改进者则可在满意度调查表中选择“一般”或者“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宣传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 观察组71.6%的患者对手术相关知识达到掌握的程度,18.9%的患者对手术相关知识达到了解的程度;对照组55.0%的患者对手术相关知识达到掌握的程度,24.2%的患者对手术相关知识达到了解的程度。两组总体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焦虑情况的比较 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焦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观察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3。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93.9%的患者对手术前护理工作满意,对照组有78.3%的患者对手术前护理工作满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4。

表2 两组患者宣传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焦虑值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焦虑值评分比较(分,)

?

表4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研究表明,患者术前焦虑主要源于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不足及担心手术效果等,75%患者希望术前增加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包括疾病的护理、疾病的手术术过程及术后相关的内容[6-7]。本研究结果显示,运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术前健康教育,可提升患者对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与朱姻子等[3]的研究结果一致,主要由于微信公众平台存储信息量大及可反复阅读性的优点将疾病相关的生涩难懂的知识以图、文、声融合在一起,以画面直观、语言通俗易懂的视频形式表达,使健康教育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患者易于理解与接受。

本研究显示与传统健康教育方法对比,运用微信公众平台术前健康教育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手术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马冬梅等[8]研究结果一致。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中,患者缺乏参与的主动性,护患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对患者进行术前健康教育,患者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手术过程及术后的护理,从而减轻患者因对疾病及手术缺乏足够的认识而产生的焦虑。同时,微信平台的“一对一”的互动答疑模式,不仅有效地为患者解答疑问、促进患者学习相关知识,同时促进护患信任关系的建立,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传统的术前健康教育,需要护士将文字以口述方式告知患者,因患者对知识的接受水平的差异,健康教育的效果差强人意,需要护士反复加强宣传,无疑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而微信公众平台具有开放性、平等性以及便于加强沟通、信息统计、系统回复、研发平台等特点[9]有助于患者对知识的理解及接受,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了护士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及临床护理能力。同时,增强了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使健康教育内容标准化、规范化,提高了宣传力度,满足了患者的需求。同时有研究表明,微信平台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及减少了不良反应发生[10],适应了现代优质护理工作的要求,体现了优质化护理。

卫生组织提出将手机、患者监控设备、个人数字设备及其他无线设备应用在医疗和卫生保健领域中[11],开展信息网络化术前健康教育已成为医疗时代的大势所趋。而现实中智能手机有效使用率及无线网络覆盖率是影响健康教育传播方式及效果的主要原因,其次因患者的年龄及文化水平各异,影响着患者信息接收工具的选择,决定着知识的接受及分享程度。建议医疗机构在加强网络建设的同时,对患者或家属进行规范化培训,以此创造良好的信息传播环境。此外,本研究中将其应用在患者的术前健康教育工作中,可将传贯穿于住院期间的各个环节反复强化,以此提高患者的自我学习及自我护理能力,最终达到推动患者自主管理或控制的目的[12]。

猜你喜欢

手术室公众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