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术期生物反馈治疗女性排粪障碍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8-02-23田京培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8年5期
关键词:排粪生物反馈肛管

田京培

(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胸外科 北京 100043)

排粪障碍综合征(obstructive defecation syndrome,ODS)是指导致直肠排空困难或不充分的一系列机械性和功能性疾病,常见于经产的中年女性,其患病率约23%,而普通人群患病率为3%~4%[1]。经肛吻合器直肠部分切除术(stapled trans-anal rectal resection,STARR)及其改良术式对ODS有较可靠的疗效[2-3],但仍有部分患者难以恢复正常[4]。由于ODS成因复杂,多数患者伴不同程度盆底功能异常,采用生物反馈治疗改善盆底功能可能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患者预后,但仍需临床验证。本研究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探讨上述问题,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接受改良STARR术式治疗的58例女性ODS患者为对象,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信封随机法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观察组年龄38~74岁,平均(54.48±12.18)岁;病程2~18年,平均(6.76±1.31)年;均伴直肠前突,前突1.6~3.0 cm者18例,≥3.1cm者11例;伴直肠黏膜套叠脱垂21例,伴会阴下降者6例,伴盆底疝者4例,伴内脏下垂者1例。对照组年龄40~72岁,平均(55.72±11.75)岁;病程2~20年,平均(7.14±1.52)年;均伴直肠前突,前突1.6~3.0 cm者20例,≥3.1cm者9例;伴直肠黏膜套叠脱垂20例,伴会阴下降者7例,伴盆底疝者3例,无内脏下垂者。两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参考《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13年,武汉)》相关标准[5],确诊为ODS;(2)女性患者;(3)Longo ODS评分[6]≥ 9分;(4)检查及病历资料完整;(5)接受改良STARR术式治疗。排除标准:(1)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2)重要器官功能严重损伤及肿瘤患者;(3)精神疾病患者及认知功能障碍者;(4)符合STARR Pioneers group[7]提出的手术禁忌证者。

1.3 脱落标准 随访期间失访及主动要求退出实验者。

1.4 治疗方案 两组患者均接受改良STARR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围术期联合开展盆底生物反馈治疗。

1.4.1 盆底生物反馈治疗 术前:各项检查结束后,肠道充分休息5~7 d,采用加拿大莱博瑞生物反馈治疗仪(型号:Urostym)进行盆底生物反馈治疗,根据肛门部肌肉异常部位,放入相应距离的探头,以10~20 Hz电刺激频率持续治疗20 min, 每日2次,10次为1个疗程,完成1个疗程后开展手术。术后:出院后于门诊继续开展盆底生物反馈治疗,方案同术前,持续2个疗程。

1.4.2 改良STARR手术 (1)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接受喉罩全身麻醉。充分扩肛,在肛门镜的协助下,以2-1可吸收缝线(美国强生Vicryl)分别距齿状线上2.0、3.5、5.0 cm处,10~2点方位, 于直肠肌层做半荷包缝合。置入压肠板以保护直肠后壁。(2)置入完全旋开的33.5 mm痔环状吻合器(苏州法兰克曼),至吻合器头超过最上端荷包缝线,自内向外分别收紧荷包线。以持线器从吻合器两个侧孔牵出,并收紧。牵拉荷包缝线时,保持吻合器钉缘位于肛管直肠环上方。闭合吻合器。检查并确认阴道后壁完整,击发吻合器,持续紧握20 s,旋开并移出吻合器。剪断侧方“猫耳”状黏膜,缝扎止血。(3)移出压肠板,再次置入肛门镜。距吻合线上4.0 cm处,再次使用相同方案,将直肠中上段黏膜环形切除。观察直肠腔通畅,无直肠黏膜堆积。(4)术毕以油纱填塞吻合口,应用抗生素3 d,术后3 d逐渐过渡至正常饮食,辅以缓泻剂协助排便。术后5~9 d复查直肠指诊,确定吻合口愈合良好后即可出院。

1.5 观察指标 (1)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除标本体积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切除标本体积采用量筒法:将标本放入盛有生理盐水的量筒中,以镊子轻抵,使其完全没入水面,读取水面上升的刻度,计算体积。(2)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别于入院时、术后6个月,采用Longo ODS评分、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astrointestinal quality of life index,GIQLI)测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其中Longo ODS评分范围0~40分,得分越高提示临床症状越严重[8];GIQLI评分范围0~144分,得分越高提示症状越轻[9]。 (3)排粪造影。分别于入院时、出院6个月时进行排粪造影,统计直肠前突及直肠黏膜套叠脱垂程度。(4)肛门直肠测压。分别于入院时、术后6个月时进行肛门直肠测压,统计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排便压、直肠排便感觉阈值、直肠最大耐受量。(5)临床疗效。于术后6个月时,根据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排粪造影及肛门直肠测压结果变化情况评定疗效。分级标准[10]:显效,指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排粪造影显示肛直角>90°,变化幅度>20°,直肠前突深度减少12~15 mm,肛门直肠测压指标基本正常,排便延缓反射压力梯度能逆转,Longo ODS评分变化率≥70%;有效,指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排粪造影显示肛直角<90°,变化幅度>10°,直肠前突深度减少8~11 mm,肛门直肠测压指标改善不明显,排便延迟反射压力梯度有时能逆转,Longo ODS评分变化率30%~69%;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按()表示,组间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等级资料计算构成比,采用秩和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计算构成比,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除标本体积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出血、尿潴留、肛门坠胀感、排粪急促感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其中疼痛、出血均未予特殊干预,1~3 d后消退;尿潴留者留置导尿管,症状于出院前消退;肛门坠胀感、排粪急促感未予特殊干预,术后3个月常规复查时均消退。两组均未见吻合口开裂、肛门失禁等严重并发症。

2.3 两组患者Longo ODS及GIQLI评分变化情况随访6个月时,对照组脱落1例,在后续统计中排除该患者。入院时,两组Longo ODS及GIQLI评分对比,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Longo ODS评分均下降,GIQLI评分均升高,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且观察组Longo ODS评分低于对照组,GIQLI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n(%)]

表3 两组患者Longo ODS及GIQLI评分变化情况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Longo ODS及GIQLI评分变化情况对比(分,)

与入院时对比,*P<0.05。

?

2.4 两组患者排粪造影变化情况对比 入院时及术后6个月,两组直肠前突及直肠黏膜套叠脱垂距离对比,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上述指标均下降,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4。 图1、图2分别为某47岁患者入院时、术后6个月时排粪造影检查结果。

2.5 两组患者肛门直肠测压结果变化情况对比入院时,两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排便压、直肠排便感觉阈值、直肠最大耐受量对比,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直肠排便感觉阈值、直肠最大耐受量均下降,观察组肛管静息压下降,肛管最大收缩压升高,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肛管静息压低于对照组,肛管最大收缩压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5。

2.6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4 两组患者排粪造影变化情况对比(cm,)

表4 两组患者排粪造影变化情况对比(cm,)

与入院时对比,*P<0.05。

?

表5 两组患者肛门直肠测压结果变化情况对比()

表5 两组患者肛门直肠测压结果变化情况对比()

与入院时对比,*P<0.05;与对照组对比,#P<0.05。

?

图1 入院时典型患者排粪造影结果

图2 术后6个月典型患者排粪造影结果

3 讨 论

ODS是常见的便秘类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直肠前突、直肠黏膜套叠脱垂是导致ODS的常见解剖学因素,本研究所有患者均伴直肠前突,41例伴直肠黏膜套叠脱垂,与Thapar等[11]观察结果相符。这提示纠正上述解剖学因素,有助于改善症状及提升患者生活质量。STARR术式能够有效处理上述问题[12],而本研究两组患者均接受改良STARR术式,其仅切除直肠前壁,不容易造成直肠腔狭窄,且能够保留肛门部位的精细功能。本研究对照组术后直肠前突及直肠黏膜套叠脱垂距离均下降,提示该术式确能够有效纠正上述解剖学异常,且Longo ODS评分下降,GIQLI评分升高,说明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与既往报道[13]结论相符。但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显效率仅21.43%,说明患者预后仍需提升,这可能是因为该术式仅能够处理导致ODS的解剖学因素,而ODS同时存在功能性因素,多数患者同时存在盆底痉挛综合征等盆底功能失调[14],如不能有效处理上述功能性因素,可能难以进一步提升患者预后。

表6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观察组在改良STARR术式的基础上联合接受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有效恢复盆底肌肉功能。术后6个月肛管直肠测压显示,两组患者直肠排便感觉阈值及直肠最大耐受量均明显下降,可能与直肠前壁切除有关[15],因此难以避免。 但亦有报道[16]提示改良STARR术式不会对患者直肠排便感觉阈值及直肠最大耐受量造成影响,差异可能与样本量过少造成的偏差有关,这提示可能需要大样本量研究以进一步探讨STARR术式对患者肛门直肠测压的影响。本研究观察组肛管静息压下降,肛管最大收缩压升高,则说明其括约肌功能有改善,这有助于提升排便效果,这可能与盆底生物反馈治疗有助于提升改善患者括约肌功能有关。杨增强等[17]报道还提示,盆底生物反馈治疗本身即能够作为无创疗法,使部分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术前开展1个疗程的生物反馈治疗能够协助判断患者是否需要手术,避免盲目开展手术。

本研究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均顺利,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提示生物反馈治疗、改良STARR术式均有良好的安全性。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除标本体积相当,则说明术前接受盆底生物反馈治疗不会影响患者手术效果。

综上所述,对女性ODS患者在改良STARR术式的基础上于开展围术期生物反馈治疗,有助于提升预后及更好地改善患者术后排便功能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排粪生物反馈肛管
小检查,大作用
更正启事
基于生物反馈的非遗表演沉浸式体验与交互研究
动态排粪X线造影检查在直肠前突中的应用
排粪造影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胎儿正常肛门、肛管和畸形改变的超声图像分析
直肠癌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20例便秘患者动态排粪造影的分析
补中益气汤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