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护理体会*
2018-02-23田金凤郑星梅
田金凤 郑星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 1门诊部 2胃肠康复中心 北京 100144)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人类死亡原因中占第二位,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不断增长趋势[1],目前手术仍是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2]。但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多存在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减弱、营养不良及机体免疫力降低等问题,成为术后感染、吻合口漏、肠梗阻等并发症的诱因,严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3]。因此对结直肠癌患者早期做好营养风险筛查,及早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对于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水平等显得尤为重要。欧洲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是较早建立并已经在国内外得到广泛使用的营养筛查工具[4-5]。本研究利用NRS-2002指导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营养支持并予以相应护理措施,取得一定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胃肠外科2015年7月1日至2017年7月31日收治的17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7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85例。观察组中男性48例,女性37例;年龄(52.37±13.78)岁;BMI(20.79±2.65) kg/m2;结肠癌43例,直肠癌42例;术前临床分期:Ⅰ期24例,Ⅱ期30例,Ⅲ期31例;分化程度:高分化26例,中分化40例,低分化19例。对照组中男性51例,女性34例;年龄(53.07±12.89)岁;BMI(20.55±2.43) kg/m2;结肠癌40例,直肠癌45例;术前临床分期:Ⅰ期22例,Ⅱ期39例,Ⅲ期24例;分化程度:高分化21例,中分化41例,低分化2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肿瘤类型、病理分期及分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术前经MRI和肠镜病理活检诊断为结直肠癌[6];(2)均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3)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2)行姑息性手术者;(3)已接受化疗或者放疗的患者。
1.3 护理方法 观察组:行常规健康教育,入院后48 h内完成NRS-2002营养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将其分为有营养风险(NRS-2002评分≥3分)和无营养风险(NRS-2002评分<3分)。对于有营养风险的患者根据公式计算每天热量,具体如下。男性每天所需热量=66+(13.7×体重)+(5×身高)-(6.8×年龄);女性每天所需热量=65+(9.6×体重)+(1.8×身高)-(4.7×年龄)。将评分结果和热量需求告知主管医生,遵医嘱使用营养液为患者补充热量,营养液由葡萄糖(70%)+氨基酸(20%)+脂肪乳(10%)构成,以口服方式补充营养液,对于术前不能口服的患者以肠外营养方式补充营养。术后24 h内再次进行NRS-2002营养评分,以后每天行NRS-2002营养评分,对于评分≥3分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营养支持依据上述公式进行营养干预。待NRS-2002评分<3分,且一般生命体征正常、肠蠕动恢复后行肠内营养,并逐渐过渡至普食。所有NRS-2002评分均由责任护士统一管理并记录。对照组:行常规营养干预,包括饮食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手册,术前3 d开始半流质饮食,术前8 h禁食。术后遵医嘱补液,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流质,逐渐过渡至普食。
1.4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相关指标,包括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在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取清晨空腹肘静脉血3~5 mL检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观察组评分趋势图 观察组85例患者入院48 h、术前1 d、术后1 d、术后2 d、术后3 d、术后4 d及术后5 d时NRS-2002评分分别为3.02分、2.12分、1.68分、1.34分、1.02分、0.87分及0.78分,患者入院后营养评分整体呈下降趋势。见图1。
图1 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NRS2002评分情况
2.2 两组术后恢复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对照组1例肠梗阻者术后行Ⅰ期切除吻合术,余并发症患者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
2.3 两组营养指标比较 观察组出院时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均高于同组入院时和对照组出院时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1 两组术后恢复相关指标比较
表2 两组营养指标比较(g/L,)
表2 两组营养指标比较(g/L,)
与入院时比较,*P<0.05。
?
3 讨 论
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多已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加之手术对胃肠道的损伤,患者术后营养状态较差,将延长术后康复进程及影响术后生活质量[7]。因而,加强围术期营养管理,对降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整个治疗周期具有重要意义。黄彪等[8]还认为营养管理可改善患者营养状态,缩短住院时间,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NRS-2002是欧洲肠内肠外营养学会在2002年推荐的用于发现病人营养不良风险,预测患者临床结局的标准量表,其对筛查患者营养风险具有较高的可信度[9]。 李敏等[10]认为NRS-2002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康复相关的预测指标,为营养支持提供依据。目前,该工具已经被中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列为肠外肠内营养支持适应症的有效评估工具,在临床治疗与护理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11-12]。
本研究根据NRS-2002量表评分结果指导围术期营养支持,对于NRS-2002评分超过3分患者在术前给予营养管理,并在术后将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相结合,该方式更符合患者术后生理特点[13],有助于缩短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本研究也显示观察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与上述结论相符。另外,转铁蛋白和前白蛋白较总蛋白更能准确反映围术期结直肠癌患者营养状态[14],本研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总蛋白、转铁蛋白及前白蛋白,发现观察组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提示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患者营养风险状况。
综上所述,针对结直肠癌患者及早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估,对有营养风险的患者术前尽早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和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营养风险状况,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