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师制在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018-02-22王静张云龙钟春玲胡皓月高春妹

职业技术教育 2018年29期
关键词:导师制

王静 张云龙 钟春玲 胡皓月 高春妹

摘 要 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方案需适应市场需求,通过校企联合组建“多成员导师制”的教学组织形式,共同制定实验内容和教学大纲,指导学生完成实验类、实习类实践环节的训练。通过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组建“多成员导师制”,共同提炼专业理论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制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大纲,指导学生完成设计类实践环节的训练,推动工程类本科生通过专业实践掌握科学合理的哲学观和方法论,并较好地适应就业岗位。

关键词 土木类本科教育;实践教学组织形式;导师制;专业思政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29-0039-04

随着土木工程建设的迅猛发展和大量国际工程项目的承建,高校土木工程学科需要培养专业知识多元化,同时具备较强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1][2]。培养上述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实践教学[3],而我国目前的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仍然停留在对学生的技能培训层次,很难满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达不到对综合素质培养的目标[4][5],导致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适应期较长,解决复杂能力的综合素质欠缺。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普通应用技术型高校在实践类教学过程中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1个教师指导20~30名学生,无法针对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基于“导师制”有利于进行制度化创新型人才培养,弥补现有高校学分制弊端及建立起良好师生沟通机制等优点[6],笔者引入“导师制”教学模式,基于土木工程学科特点,以道路桥梁工程专业方向为依托,立足于目前国内高校现有教学条件,根据课程特点将实践教学分为两大类,即实验、实习等动手类课程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设计类课程,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类型实践课程的“导师制”实践教学组织形式,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跟踪评价。

一、实验、实习环节的“导师制”教学组织及实施

实践是创新教育的基础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能够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7]。目前的就业市场要求高校毕业生具备足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8]。探索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类课程以及综合实习类课程教学环节的教学教学组织形式尤显重要。

(一)基本教学思路

构建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实践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目前我国高校在实验、实习教学环节,常规做法是由1~2名教师指导一个教学班,这样教学组织形式很难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活跃的学生获取的知识较多,缺乏主动学习意识的学生很难提高实践技能,导致教学效果较差。引入“导师制”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有效解决上述现象。在本科教育教学过程中,建立一种新型的“导师制”教学组织形式,即在教师和本科生之间建立一种较为亲密的“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和专业兴趣等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指导本科生的思想和学习,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二)教学组织实施

1.“导师制”教学组织形式

目前高等教育中较为流行的“导师制”教学模式主要是由一名导师指导多个学生的组织形式。笔者根据2年的实践教学试点改革成果,提出了适合于普通本科高校的“多成员导师制”实践教学组织形式。即在实验类课程教学过程中,由研究方向相近的3~4名导师组成“导师组”,“导师组”成员中至少包括1位企业工程师作为校外导师,至少包含1位一线教师作为校内导师。这样可以保证一个教学团队的指导工作既有理论深度也有实践经验。每个“导师组”可以招收6~12名学生,由导师组成员共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及实习方案的确定和实验实习成果的考核。

2.“导师制”教学实施要点与细节

(1)实施要点

首先,由“导师组”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并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审核。其次,由校内外导师联合制定既符合学生知识特点又满足工程实际需求的实验和实习项目。第三,由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制定实验和实习方案,实验课程由校内导师进行具体的操作指导,实习课程由校外导师跟踪指导。最后,由导师组全体成员对实验及实习成果进行评价和考核,并给出最终的成绩。

(2)实施细节

教学大纲的制定应首先由校外导师提出符合实际工程需要的项目,再由校内导师根据学生特点来共同确定。其中实验内容也可以从校内导师的科研项目中提取,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的过程管理,主要由校内导师负责,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具体操作能力。实习环节依托校外导师的实际工程项目开展,其过程管理主要由校外导师负责,校内导师随机抽查指导。

(3)注意事项

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应对优等生和后进生分别考虑,因材施教。针对优等生,主要安排创新性较强的实验内容以便于培养创新能力;针对后进生,主要安排基础性实验,以提高其对理论课的理解。

选择实验项目要避免简单重复,大多数本科实验是基礎性的,但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针对个人特长,应设置一定启发性的实验项目,这些项目应该每年都有变化。在实验过程中,“导师组”应根据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布置实验内容,分阶段地逐步深入,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本专业学科的本质认知,巩固学生对学科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

3.教学成果

(1)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课程教学成果

学生在具有较强实践能力教学团队的带领下,相继完成了“简支梁正截面受力全过程实验”“简支梁斜截面受力全过程实验”“既有混凝土强度检测实验”“混凝土结构裂缝检测实验”“钢筋骨架绑扎实验”等5个与工程结构关系密切的综合类教学实验。这5个实验均为工程实际生产项目的一部分,是桥梁工程理论课程的后续课,也是桥梁工程专业重要的校内实验性训练课程。在实验现象总结和报告试编写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重新回顾理论课的核心内容,通过复习基本理论中的重点章节,牢固地掌握了专业基础理论的本质内涵,加深了对结构基本性能的掌握,基本能够将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2)创新性实验教学成果

在学生完成综合类实验教学环节之后,一部分学生能够生发出较为强烈的专业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学团队只需顺势而为,适当引导便可以获得惊喜。部分有创新意愿的学生在开放性试验环节,在“导师组”的带领下完成了双滑移面组合梁的受力全过程实验,创建了一种新型的结构形式。

(三)教学效果评价

将具有工程背景、教学背景和科研背景的来自不同单位的技术人员组成一个“导师组”,显著提升了实验和实习教学环节的效果。针对不同学习能力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实验训练计划,开展相应的实验项目,充分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和提升了成绩好、有潜力的学生的创造性及创新能力。

二、设计类环节“导师制”教学组织及实施

(一)基本教学思路

统一导师组的教学理念,从课程设计开始就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土木工程结构的本质规律,在教师参与的社会服务项目或科研项目中提取一部分学生能完成的内容,逐步引导学生贴近实际生产或科学研究。同时引导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提炼专业思维的基本规律,并总結验证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使学生有意识的了解前后续课程之间的相互关联,从而能够站在哲学视角理解和把握土木工程学科的整体脉络。

(二)教学组织实施

1.“导师制”教学组织形式

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均为理论性较强的实践教学环节。针对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导师制”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全部由校内导师组成“导师组”,其中应包含教学能力突出和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师各1名,同时还应包括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

2.“导师制”教学实施要点与细节

(1)实施要点

首先,由导师组针对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内在联系,制定课程设计大纲,使二者有机连接,形成环环相扣的模式。其次,由专业课导师和思政课导师共同提炼课程设计环节和毕业设计环节中涉及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观点,并以此制定教学方法和切入点。第三,通过在实践中启发学生采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解释土木工程设计理论,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哲学观和方法论。最后,采用答辩的方式进行考核。

(2)实施细节

在2011级本科生中选择15名有代表性的学生,学生组成为:补考次数5门以上的学生2人,准备考研究生的学生3人,补考少于5门的学生5人,得过奖学金的学生5人。这样选择可以涵盖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教改试验更加有代表性。

首先由“导师组”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有针对性地选取相适应的题目。对于补考次数较多的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所有课程设计均采用手写,手算,布置的题目相对简单,但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可以指导学生利用Excel表,通过编写简单的Excel程序来完成课程设计的计算内容。对于优秀学生在编制Excel程序的基础之上增加电算软件的指导,通过电算软件来校核Excel的正确性。对于个别尖子生,可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专业特长,单独制定学习计划,在课程设计(手算或Excel程序)的基础上,编写高级语言程序,通过大三、大四两年的专业学习,开发出常规结构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系统。

(3)注意事项

学生对理论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同,在拟定设计题目的过程中需避免只改变设计参数,造成千篇一律的现象。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特长,应分层次制定学习任务,以便于因材施教。

从大三开始,将学生的桥梁工程学科的各个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综合由“导师组”的老师进行管理,将导师组的教学思路贯穿于学生的整个设计类的每个教学环节。以便于有目的地进行系统指导和各个课程设计的相互衔接。

3.教学成果

课题组将参加试验的同学和未参加试验的同学的桥梁工程课程设计进行了对比,参加试验同学的设计态度有明显改善,同时在设计答辩过程中,即使是差生也表现出了很强的自信心。图1给出了参加试验的优等生独立利用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开发的先简支后连续梁桥和拱桥的设计计算系统。

从图1中可以看出,学生经过大半年的钻研,能够独立完成一种常规工程结构设计系统的开发,说明部分优秀学生具备了较强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效果评价

课题组选取了学习成绩不同的各层次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改革试验,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和优势,给出不同的设计题目,制定不同的设计目标,发挥所有同学的优势和特长,进行专业设计的训练,达到专业训练的目的。学生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部分优秀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发挥。经过毕业后的跟踪调查,学生在设计岗位的适应期大大缩短,毕业1年后迅速超过了毕业多年的老员工,成长为单位的技术骨干,有两位毕业生的年终绩效在科室中达到最高,验证了“多成员导师制”教学组织形式是行之有效的。

三、结论

一是对“多成员导师制”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导师组的合理组成及运行规则。

二是从常规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两个方向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别要求,因材施教,所有学生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专业能力上都得到提高。

三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贯穿于设计类实践教学环节,有助于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掌握和认可。

参 考 文 献

[1]黄伟,于峰,贾冬云. 土木工程专业的多元化实践教学研究[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S2):17-19.

[2]张力,王平,陈子静,等. 实践导向型土木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1):19-21.

[3]于化东.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0(21):23-25.

[4]马鹏举,王亮,胡殿明. 工程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1):143-147.

[5]战锐,徐珊珊.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路径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17(29):21-23.

[6]刘济良,王洪席.本科生导师制:症结与超越[J].教育研究,2013(11):53-56.

[7]曹扬,邹云龙.创新的性质及其组织[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86-90.

[8]朱其慎,查英华. 基于企业需求的嵌入式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7(20):25-28.

猜你喜欢

导师制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导师制国内研究综述
高职生导师制内涵研究①
基于IPA分析法的民办高职院校导师制研究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应然取向
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构想
地方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困境及其解决策略
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学生成长导师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