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校建设视阈下高职教师发展路径的新思考

2018-02-22张峰李婧怡王洪彩王毅

职业技术教育 2018年29期
关键词:教师发展高职院校

张峰 李婧怡 王洪彩 王毅

摘 要 高等职业院校的内涵发展决定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度,教师发展在建设优质高职院校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部及各省在优质校建设当中对教师提出了突出六种能力、完善继续教育、着重双师发展、建设领军人才等方面的要求。在分析当前教师发展的现实状况的基础上,积极借鉴现有教师发展的理论,从优质校建设中对教师发展的新要求出发,从四个方面思考教师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优质校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29-0049-05

2015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明確提出,鼓励地方建设一批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强、综合办学水平领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契合,行业优势突出的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吹响了优质校建设的号角。高职优质校建设是继国家示范校、骨干校建设计划之后,又一个在全国范围内的提优工程,受到高职教育界高度关注。与以往的国家示范校、骨干校建设相比,优质校建设更加注重与时俱进,更加注重建设的引领示范作用,更加注重优质教育资源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程度,更加有重点的发展、创新发展。2015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行动计划(2015-2018年)》实施以来,湖南、广东、浙江、河南、山东等地先后启动了优质校建设工程,遴选了一批省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2017年1月,《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发[2017]4号)更明确提出,按照鼓励竞争、扶优扶强的原则,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优质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双一流”建设相呼应,其目的都是在于增强我国高等教育的活力,提升高等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为受教育者提供更有质量的高等教育服务。优质校建设成为骨干校示范校的接力版,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深化发展。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直接组织和实施人员,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一、优质校建设对于教师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学术界一般认为,教师发展指的是教师自身专业知识、教师道德、教学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技能操作等方面的积累、更新、储备、提高的过程,是教师最重要的一种成人职后发展能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供给侧结构改革、新旧动能转换大背景下,优质校建设着眼于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坚持内涵发展、提升质量的新思路,将教师发展放在基础性的地位。对照优质校建设的任务,体制机制创新、一流专业建设、技术积累和社会服务能力、信息化建设、国际合作交流、质量管理与保证体系、特色文化等都需要通过教师发展来实现,同时也将教师发展要求提到新的高度。

(一)突出“六种能力”

高水平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需要具备“六种能力”,即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国际交流合作能力。专业发展能力,主要指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由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也包括教师应对专业压力,缓解职业倦怠,积极面对新发展需求的能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教师专业发展贯穿于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实践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将专业能力转化成技术技能的能力,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并在实践中深化对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认知应用能力,以及在实践基础上对教学规律的创新,不断提出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指的是利用大量信息工具及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技术和技能,在日常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探求教学的性质、规律,运用科学的理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指导的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主要是指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利用自身的教学科研人才资源、教学设施设备资源、教学技术及培训资源等条件,为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的人才培养、人才供给、技术供给等服务性活动的能力。国际交流合作能力,主要指的是拥有世界眼光,紧跟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前沿,与世界发达职业教育国家教师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体现在走出国门不断提升教育话语权的能力。这六种能力在教师发展过程中互为补充,相互促进,作为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发挥效应。

(二)完善继续教育

优质校建设要求全面落实五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教师应在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建设发展中,实现个人全面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提出,要探索“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培养方法,完善以老带新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专业教师每5年在企业实践不少于6个月。《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强调落实5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制度,实行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教师定期企业锻炼制度。教师的个人发展应同组织发展、教学发展、专业发展一样,受到相应的重视。此次优质校建设继续将这些具体的要求进行细化和深化,倡导教师发展全员化,使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受到相应的继续教育,强化教师发展过程当中的归属感,树立继续学习的理念并形成自己特色的学习与教学风格。教师发展是一个不断螺旋上升的动态发展过程,继续教育是实现教师不断成长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三)着重双师发展

双师素质指的是既能够教授理论,又能教授实践技能,双师型教师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区别于本科院校教师最具特色的标识。20世纪80年代后,职业教育领域出现了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倾向,这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和初衷。究其根源,在于对职业院校教师技能素质的忽视,深层次的原因是双师教师发展的欠缺。提高教师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来源仍以高校应届毕业生为主,其专业实践经验不足,培养模式也比较单一。在优质校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高水平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已经作为一项明确任务提出。

(四)建设领军人才

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的“优质”之一在于拥有一流的师资,一流师资的关键在于一批领军人才的出现。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优质校建设同样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批社会影响大知名的“教练型”名师,凸显领军人才对于教师发展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优质高职院校领军人才需具备的素质包括:熟悉职业教育理念,具有高尚人品、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具有高超的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既能引领青年教师发展,又能培养一流学生,还能培训技术能手。通过培养高职院校“教练型大师”,将高层次的技能人才和领军人才引入学校,尝试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实现技能大师的绝活传承,带徒传技,引领校内教学名师和专业群领军人才上水平,实现技术技能积累、绝活传承和高端带动作用,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高端化发展。

二、当前高职教师发展的现状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广大高职教师积极主动发展,教师发展质量也不断提升。美中不足的是,高职教师发展仍然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

(一)教师发展的全方位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教师发展是一个全面性、系统性的工程。19世纪初,美国的学术休假制度开创了教师发展的雏形,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教师发展被定义为教师的全面发展,具体包括专业发展、教学发展、组织发展、个人发展等内容,其目的也是在于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能力。当前,教师的发展体系还存在着用教师培训代替教师发展,用业务培训代替业务提升,用被动提升代替个人主动发展等现象。特别是对于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上,重科研轻教学、多分裂欠融合、多统一少差异、重量化轻质性、重管理轻发展等问题,教师全面发展的全方位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

(二)教师发展的科学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教师发展应当以提升自身水平、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把握教育的本质规律,培养面向未来全面发展的学生。教师的发展应当坚持科学化发展的标准,用科学化的体系、方法来促进教师水平的全面提升。各个高校应当建立专门机构,培养专业人员,建立科学化的制度来促进教师发展。同时,还要深入研究教师发展理论以指导教师发展实际工作。教育家叶澜提出了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師发展阶段,分为非关注、虚拟关注、生存关注、任务关注、自我更新关注等阶段。这些新理论的建立,对于指导当前教师发展的科学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许多高职院校囿于缺乏研究人员、事务性工作较多、精力有限等多方面原因,对教师发展的理论研究及应用尚不足,教师发展的科学性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提升。

(三)教师发展的心理层面关注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近十年来,教师发展出现了两个重要趋势:一是越来越重视教师的终身学习发展和继续教育;二是注重从个体学习转向实践共同体来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教师发展应当以教师为本,关注教师的全面全过程的发展,强调个体差异性的存在以及每个人心灵成长之路。20世纪60年代后,教师发展的重点和目标放在了关心教师的宏观层面整体提升上。从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发展更多的重数量轻质量,重过程轻总结,重行为轻心理。对于教师发展的心理或者教师心理学尚未形成研究气候,过多的停留在理论层面。从教师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讲,从新手型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专家型教师,也是一个心理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其教学策略、人格特征、工作动机、职业承诺、职业倦怠、发展心理等都存在着显著差别。特别是由于社会处于高速发展期,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师长期处于职业压力下,容易出现挫败感、焦虑等负面情绪。根据部分学者的调查研究,高职教师群体普遍存在职业倦怠。但对于如何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强化自我效能感、提高归属感和激发教师发展的主动心理等方面还尚未进行深入研究。

(四)教师发展的特色有待进一步凝练

截至2017年5月31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914所,其中高职高专院校共计1388所。纵观全国高职院校,可谓种类繁多,特色鲜明,多与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特色相适应,如工科类、经济类、机械类、文科类、旅游类、畜牧类等等。山东省就有78所高职院校,南方的省份高职院校更是格局多样,特色繁多。但从目前的教师发展来看,大多数教师发展还停留在参加培训、企业锻炼、在线学习、顶岗实习等,多是紧跟教育部、教育厅等部门促进教师素质提升的文件,真正结合自身发展特色实际,探索走自己道路,进行特色型双师型教师发展突破的院校还比较少。在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今天,无特色发展必将带来道路发展的缓慢和僵化,探索和发掘高职院校的教师发展特色之路还任重道远。

三、优质校建设视阈下高职教师发展路径新思考

一流教师是优质校建设的基石,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为高职教师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优质校建设中对于教师的新要求也为教师发展带来一种可借鉴的新路径。

(一)以夯实六种能力为基础,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能力是教师发展的基础条件,教师能力提升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积极适应优质校建设对于教师发展能力的新要求新变化,即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国际交流能力。一是增加教师发展机会,不断提升专业发展能力。根据2016年一项高职教师培训需求分析的调查显示,目前高职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较少,高职教师1年内参加培训次数最多的是2次,大部分高职教师1年内参加培训的次数为1~2次,没有参加培训的教师与3次以上的相对较少。为高职教师提供参加培训的机会实乃当务之急。通过教师专业培训,使教师具备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合理的专业知识、复合型的专业能力、崇高的专业道德。二是不断提升实践创新能力。激发教师创新动力,深耕企业行业服务。积极关注国家的发展战略,比如中国制造2025等方面,积极培养转型升级所需要的人才,深化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最新生产力生产技术的学习,提升实践创新能力。三是努力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全面开展信息化培训,不断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到教学的能力,比如微助教、雨课堂、微课、慕课等,引导学生适应信息化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加大教师信息化能力考核的内容,比如滨州职业学院已将信息化应用能力列入部门考核的内容,对于信息化应用管理不到位的部门,实行年度考核一票否决。同时改革职称评审制度,在职称评聘中将信息能力作为赋分项目,激励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大赛、教学资源库建设、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四是搭建平台提高激励水平,促进教师提升教学研究能力。采用物质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搭建教师协作平台,鼓励教师在教学之余不断提升反思能力,在反思中不断进行知识的重构,不断提升研究能力,多出高水平成果。五是提升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提升服务意识,主动开展与社区的联系,不断健全服务体系等。比如学校可以主动对接社区及周边地区的主导产业,根据主导产业主动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学校设备可以与社区联动使用,不断促进设备的转型升级,教师应主动关注区域产业布局调整,紧跟专业前沿,重点发挥好教学设备的服务功能,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六是加强教师国际交流能力。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策略,提升教师国际化视野,开展国际专业认证,提升全球竞争力,注意吸收借鉴发达国家的关于教师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比如美国、英国、德国等关于教师发展成长的先进理论,为教师发展提供支持。

(二)以教师发展中心为载体,促进教师发展科学化

教师发展是整个高等教育提升层次的关键所在,教师发展中心作为教师发展的重要载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2年根据国务院、教育部有关要求,各高校开始尝试设立教师发展机构,如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师发展委员会、教学促进中心、教师发展委员会等,虽然名称各不相同,但核心目的都是为促进教师全面发展而建立的。近年来,已经建成的教师发展中心结合自身实际,广泛开展教学业务咨询指导建议,在促进教师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各省级示范中心也陆续建立,但各高校建立的情况参差不齐,机构也各异,有的高校还尚未建立。以山东省为例,2017年山东省首批公示立项的16所拟建设优质高职院校中,有5所尚未建立教师发展中心。拟建设的优质高职院校应当以此为契机,尽快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完善促进教师发展的载体,通过教师发展的载体建设来推动教师发展走向科学发展。具体措施:一是加强顶层设计,设置相对独立的教师发展中心,以充分发挥其咨询建议、教师发展提升等方面的功能;二是要加强教师发展队伍建设,配备科学完备的专兼职人员;三是强化教师发展中心的研究和咨询建议功能,为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家型教师等提供不同的发展建议;四是不断加强教师发展的需求调查,增强活动开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比喻教学研修坊、沙龙论坛等,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不断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水平。

(三)以继续教育为抓手,促进教师心理发展

职后教育、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是教师发展的三大学习方式,通过学习,教师的技术层面得到改进,同时低层次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高层次的心理需求才能得到实现,从而不断走向成熟。优质校建设为教师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广大教师在抓住机遇这个外因的同时也要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主体性意识。从自身发展的主动意识出发,用积极的心态培养完善的人格,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预防职业倦怠。教师主动发展,教师内在的态度、专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才能从较低层次不断发展到较高层次,实现教师整体的不断发展。具体措施:一是完善《继续教育条例》的实际执行力度。根据国家和省里的继续教育条例相关规定,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专业教师要完成一定的继续教育学分,但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教师紧缺的问题,许多教师疲于应对教学工作任务,许多高端的继续教育研修班无法及时参加,在今后的教师发展当中,要创造条件加大继续教育条例的实际执行力度。二是要善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建设。通过各行业的职业教育培训集团,比如机械行业职教集团等所联系的企业,探索学校与企业共建继续教育基地,进一步落实新进教师先进企业锻炼后上岗的制度,使每一位教师都有接受继续教育的制度保障和组织保障。三是完善教师心理发展咨询服务。优质校建设是一项新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定程度心理迷茫和职业倦怠,教师发展中心或者教师发展指导委员会等要积极提供心理发展咨询服务,帮助教师完善职业生涯规划,促进教师心理成熟发展,提升发展质量。

(四)以高水平双师为重点,促进教师特色发展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师队伍的特色所在,双师型教师也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评价优质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具体措施:一是不断提升双师型教师的学历层次水平。从目前调研情况来看,本科院校拥有硕士以上学历教师的比例是高职院校教师的2倍,加强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鼓励现有双师型教师不断提升现有的学历水平。二是结合本地实际,与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各地双师型教师的发展也适应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地区特色,与本地区企业开展产学研结合,有重点地建设双师型培养基地,尤其与一些高科技产业相结合,积极鼓励高学历教师走进企业,通过合作共同实施重大项目,培养高层次的双师型团队。鼓励高职院校积极开展社区服务。每年选派青年教师采取跟岗实习、顶岗实训、企业兼职等方式进行企业实践锻炼,强化操作技能,提升教师的双师能力,结合情感关怀、物质奖励、职称评聘等多种激励方式,保障实践成果的有效性。三是建设特色双师型技能大师工作室。将高技能领军人才引入高校,由企业大师带引学校教师共同承担技术技能任务,给双师型教师带来全新体验,有助于突破职业倦怠。比如,广东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双师型工作室建设,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双师素质教师达到了92%,培养出10余名有影响力的南粤名师等高水平人才,探索出了自己的特色“五四”模式。

优质校建设是高职院校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应然要求,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简单发展走向精细发展的必然选择。高等高职院校是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教师发展的质量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只有做好教师发展,才能在知识、学识、技能、能力、师德等方面全面提升,促进高职教育质的飞跃发展。

參考文献

[1]何俊峻,陈森锵.自主评聘背景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6):88-92.

[2]郭琴.职业院校名师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6):93-96.

[3]李佳.优质校建设视阈下高职教师礼仪素养的价值内涵与教育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9):72-75.

[4]张海波.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有效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6(19):64-66.

[5]张燕.高职院校师资培训质量提升的困境与反思[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4):88-92.

[6]王中向.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的新探索——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例[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5-9.

[7]蒋新革,薛胜男,许爱军.高职院校双师型工作室运行机制“五四”特色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6(26):8-12.

[8]吴红,祝木伟,孙婷婷,苏晓丽.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功能及其实现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8):72-74.

[9]王晓东.优质高职院校建设专题调研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5):15-18,42.

[10]曾东升.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政策实践比较研究[J].职教论坛,2018(1):20-24.

[11]郝天聪.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必要性、价值标准与行动框架[J].职教论坛,2017(22):5-11.

[12]王宇航,王宇红,王斌.优质高职院校“教练型”教学名师培育平台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2017(29):9-12.

[13]周建松.优质高职院校建设重点与路径研究——基于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到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演进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7(12):5-11.

[14]马树超.产教融合:从示范到优质院校建设的主线[J].职教论坛,2017(1):32-35.

[15]卢玲.优质高职院校建设:背景、内容和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3):18-22.

[16]李方安.论教师自我发展[J].教育研究,2015(4):94-99.

猜你喜欢

教师发展高职院校
如何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发展自律动力问题探讨
民办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