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剧《使女的故事》中的警世意义
2018-02-22李楚芃
李楚芃
【摘 要】一部好剧,和它的内容、故事结构、配乐以及演员的精湛表演都分不开,正是这每一项造就了《使女的故事》荣获多项艾美奖、金球奖的荣耀。这不仅是一部极富视听美学的反乌托邦科幻电视剧,还展示了人性与文明的极端一面。本文以分析该剧中的三位主要女性形象入手,揭露该剧对于社会制度的批判与警示意味。
【关键词】《使女的故事》;反乌托邦;极权政治;平权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35-0075-02
反乌托邦就是要揭露人类文明的弊端和丑恶。《使女的故事》这部剧牵涉阶层、极权、平权、人性、生死、宗教、性爱等主题,展现了人类文明的急速倒退、人性的麻木、人心的炎凉,在充满猜忌、不安、冷暴力的年代,所有人为维护特权的利益都处于被监控的白色恐怖状态。
科技极速发展,其利弊问题一直被关注且在影视作品中探讨,许多影视作品都带有作者批判意味。前有英剧《黑镜》通过一个个建构于现代科技背景的独立故事,展现当代科技对人性的利用、重构与破坏,叙事略带戏谑口吻却又让人感到惊悚。后有改编自同名科幻片的美剧《西部世界》,本是满足游客各种欲望的高科技成人乐园,但里面的机器人逐渐有了自主意识并开始结盟反抗甚至屠杀人类。这些作品的时代背景都架空于未来,但看上去那时的人类并没有真正受益于极高的科技文明,反而是一步一步陷进了自己造成的漩涡。科技的发达并不代表着环境污染问题有所改善,更不代表着人类文明更加开放、民主。
作为一个反乌托邦电视剧,《使女的故事》讲述未来世界因为核污染和滥用药物导致人口出生率骤降,人类开始面临“灭绝”的问题。美国有一支极端宗教势力趁机崛起并通过武装夺取了美国政权,并建立了以极端原教旨主义立国的男性极权社会“基列共和国”。《圣经》被视为同宪法般存在的不可辩驳的最高真理,整个社会在暴政下变得极为扭曲,百姓生活非常俭朴,人们被分为三六九等,阶级固化且存在极大的等级差异。
为了国家有后代,政府以《创世纪》中拉结让使女比拉为雅各生子的故事为范本,年轻健康且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全部都被集中在一起成为“使女”,被迫作为统治阶级的生育工具——“长了两条腿的子宫”。当局为了控制她们,让她们两两结为采购伙伴,互相监视对方的言行,也不允许女性单独出门。在这个虚构世界中,女性的唯一价值便是她的生育能力,被政府判断是否有用仅取决于她的子宫,女性已完全被物化。使女的身体受到了严格的规训,并成为了基列国的国有资源和男人的附属工具。女主角奥芙瑞德就是其中之一,她的原名是琼。
琼看上去处处忍让、一脸恭顺,但作为一名思想独立的女性,她时刻提醒着自己“不要被恶人打垮”,且利用着身边资源帮助她走出这个地狱般的世界。她独有一套聪明的反抗方法,是保持着清醒的反抗派代表。
女主角的扮演者伊丽莎白·莫斯将人物形象刻画得细致入微。她脸上的表情大部分时间都冷静且克制,但当旁白响起时我们可以看到细微的变化,看到她对于自由的蠢蠢欲动,还有她内心的小幽默和小心思。她为自己戴上一副假装乖巧温顺的面具,格式化的微笑和问好下是努力抑制的愤怒。她对生活和生命都有强烈渴望,她不时提醒自己为了女儿和丈夫继续好好活下去,隐忍着新世界里所有不可理喻的规则。其他女伴劝说让她买橙子时,她看似平静地盯着橙子,内心却在说:“我不需要橙子,我需要尖叫。”
琼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一步步逃离束缚,主教夫人则是一步步堕入深渊。
在第一季第六集中,我们才知道主教夫人赛琳娜曾经是一位思想激进的女权主义者,著有《女性地位》一书,甚至还因为煽动罪而被捕。其实,主教夫人和她丈夫在战前都是虔诚的基督徒,狂热的宗教分子和社会活动家,一心想要建设心中的理想国——一个基督教世外桃源。她的丈夫正因为采取了她的提案,才有如今的地位。她无疑具有着极强的能力和雄厚的野心,然而她雄心实现的方式却是把自己和其他女性一同囚禁在男权统治的牢笼里,成为这个畸形社会制度的支持者和拥护者。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她本是议会的一员,却因为提案的下达使女性没有了地位,而被临时取消了演讲资格。所以,主教夫人既是这个制度的缔造者之一,也是受害者之一,原本一个优雅开放的知识女性变成了恶毒封建的大主教妻子。恶的体制能让受害者继而变为施暴者。希望的破灭和人性的丧失,是她最大的悲剧。
嬷嬷莉迪亚作为圆形人物也是片中一位值得分析的角色。她是虔诚地信奉着《圣经》和她心中的上帝,一心一意为基列共和国服务,不择手段管教反抗的使女。在她眼里,残酷的惩罚只是为了让迷失的女性回归“正途”的必要手段,一切都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她究竟是恶人,还只是被蒙蔽的虔诚信徒?当对宗教的信奉超越了对真善美的追求,莉迪亚便彻底地走入了歧途。
鲍曼在《现代性与大屠杀》中认为,文明中对于秩序的过分追求极易导致奴役极权的产生。秩序虽能维护整个社会正常运转,但制定秩序需要一个度,若是秩序干扰太多则是“过犹不及”。文明是能给人解放、予人自由,却也能夺人自由。《使女的故事》显然探讨了秩序的构建问题,從始至终,基列国的秩序制定权都掌握在那几个高层男指挥官的手上,他们虽然看上去有一个伟大的乌托邦国梦想,但究其根本其实都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秩序可以是文明的象征,也可能是极权的起源。作为观众,能看到这部美剧“对政权的探究,一个政权是如何运作的,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如何被扭曲和定型。”
基列国里的一切都病态地有序一致,整齐划一确实能达到舒畅的视觉效果,但也是单调乏味,甚至让人细思极恐感到脊背发凉。一样的衣着、一样的妆发、一样的花圃、一样的街道、一样的汽车……放眼望去,什么都是一样的,不论是颜色还是样式,这意味着这个国家的人已经没有个性化的存在,这是一个不接受不包容多元化元素的社会。基列国不容许任何“异类”人群存在,这里没有同性恋者的生存空间,他们会和犯错撒谎的人一起被吊死在河堤边的墙上示众。除此之外,使女的生活也都被进行严格的一体化管理,红色教化中心不仅对她们的身体行为进行规训,还对她们进行思想上的洗脑教育,若是犯错会带来各种残忍的体罚。其实,这些“反人类反民主”的文明往往都打着“建设更美好世界”的旗号,回想二战时,希特勒为了追求“人种的净化”屠杀在他看来种族低劣的犹太人;《1984》中老大哥为了国家思想统一时时监控所有人的一举一动;《美丽新世界》所有的一切都被标准统一化,甚至基因都被严格控制。这些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根本不存在真实的情感,人性在机器的碾磨下灰飞烟灭。这些看似能让人类“进化”的行为,也许提升了社会运作效率,但人已经失去了人本应拥有的情感、自由等等,完全被物化和奴役,活得宛若一个工具,而社会则运作得像一个冷冰冰的工厂。
所以,对于琼她们这些被迫做使女的女性来说,除了要保护自己的身体被侵占,更重要的是打破思维的定式。基列国通过女性的社会角色对她们进行隐性的奴役,并利用她们母性的一面,让孩子成为她们妥协的筹码。长期的男权思维浸染下,哪怕最为先锋的女性仍旧会失去自己开始独立的批判性思维。第一季第一集中,教化中心的嬷嬷一边用电击使女一边教导说,“这样的情形,可能你们现在看来觉得不正常,但是过不久,你们便会习以为常。”所以,后来当琼见到墨西哥使团时,不由自主地认为站在女大使旁边的男助理才是墨西哥大使。可见,即使是琼这样经常提醒自己不要被改变的有独立判断能力的使女,都在这样的环境中被潜移默化地改变了。
“更好的世界从不意味着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更好的”,历史车轮的前进也并非代表文明的进步。“我之前一直沉睡,事态才会发展至此。当他们劫掠议会之时,我没有觉醒;当他们架空宪法之时,我也没有觉醒,现在我觉醒了。”剧中女主角琼这段独白与马丁·尼莫拉的著名短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纳粹来抓共产主义者的时候,我保持沉默;我不是共产主义者。当他们囚禁社会民主主义者的时候,我保持沉默;我不是社会民主主义者。当他们来抓犹太人的时候,我保持沉默,我不是犹太人。当他们来抓我的时候,已经没有人能替我说话了。”
琼在成为使女后回忆起了之前很多不对劲的地方,女性的权利是在慢慢被剥夺的,一个民主的国家是在逐渐被侵蚀的,但当时都没有人醒悟,没有人站起来反抗。永远都不要做沉默的大多数的一分子,不要觉得一切与自己无关或是理所应当,不然将永远无法发声,这就是在自掘坟墓。正如琼的内心反省,“没有什么会一瞬间改变,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你还未发现不对劲时就已经被烫死了。”
不过这部剧总是在绝望中给予观众一些希望,第一季的结局是以琼为首的使女们拒绝了莉迪亚嬷嬷去行投石刑杀死昔日好友珍妮,皑皑大雪中,身着红色衣裳的使女们第一次如此紧密团结,她们如同白雪中充满能量和热度的火焰。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有自我意识,她们不是奴隶,不是没有名字只有代号的机器。悲怆却又激昂的音乐与大雪纷飞中使女们决绝回头的慢镜头巧妙切合,渲染了使女们醒悟只有团结反抗才能重获自由的氛围,场景的构图精致凄美,充满力量。第二季的结局琼把好友艾米丽和孩子妮科尔送上了接应的出逃汽车,自己却毅然决然地回头,她脸上的表情是那么的坚决。也许琼回家后会和赛琳娜进行合作,她们本应拥有的一切都被暴政男权政府剥夺而去,是时候站起来反击了。
该剧海报上有一行字“WE WILL BEAR NO MORE”。BEAR既有孕育之意,也有忍受之意。这句双关话道出了基列国使女们内心的抗争与呐喊:不愿再作为生育子女的工具,不愿再忍受违背意志、人权和自由的强迫及压榨。
历史可能重演于未来,看似虚构的故事也可能发生在现实。这部剧警世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该剧编剧阿特伍德在1999年就曾说过:“切记,在这本书中我使用的所有细节都是曾经在历史上发生过的。换句话说,它不是科幻小说。”这些影射的历史甚至是现实包括焚书,党卫军的生命之泉计划,阿根廷将军偷窃幼童的行为,齐奥塞斯库治下的羅马尼亚禁止堕胎和避孕、蓄奴制,一夫多妻制、基要主义派别接管新泽西天主教团体,这一派别把妻子叫做“handmaidens”。
《使女的故事》有如此巨大的反响是美国民众在川普时代焦虑的表现之一,倒行逆施的政策现如今也不只是发生在一两个国家。这部剧发人深省的原因正在于此,给一些麻木的民众敲响警钟,多去关注周遭的政治环境,既要勇敢为不公正现象发声,也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培养自己的独立批判性思维和是非辨别能力,才能抵抗住洗脑教育不随大流丧失自我。
参考文献:
[1]刘辉.基列国使女的主体建构——《使女的故事》精神—政治解读[J].外语研究,2017,(04):104-107.
[2]黄慧.《使女的故事》中使女被规训的身体[D].华中师范大学,2016.
[3]丁林棚.《使女的故事》中的话语政治[J].外国文学研究,2015,37(01):9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