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皮兰德娄戏剧的中国接受研究

2018-02-22杨丽敏袁夕娣

戏剧之家 2018年35期
关键词:意大利戏剧舞台

杨丽敏 袁夕娣

【摘 要】皮兰德娄革命性改变了传统戏剧的固有框架,以独居个性的想象建构了属于他的艺术世界。本文就其作品反映出的戏剧理论进行梳理、归纳,希望能够带给中国戏剧舞台一些启示,为观者和演者拓阔中国戏剧舞台传统的题材、内容和风格,为中国戏剧舞台注入新活力。

【关键词】戏剧理论;中国接受国内外研究戏剧观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35-0014-02

意大利文学源远流长,繁富多采。皮兰德娄(Luigi Pirandello,1867-1936)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著名小说家、剧作家,他出生于西西里岛阿格里琴托城一个商业资产阶级家庭。先后进入帕勒莫大学和罗马大学学习,后在德国波恩大学研究文学和语言学。1892年回到意大利,执教于罗马高等师范学校。大学时代曾写过一些抒情诗。20世纪初发表的长、短篇小说,才使他跻于意大利著名作家的行列。他一生共写了长篇小说 7部,短篇小说近300篇(取名《一年的故事》,计15卷)。

一、作品的学术梳理

1934年皮兰德娄以其“富于想象力的灵巧笔触振兴了戏剧及舞台艺术”而获得了的诺贝尔文学奖,被视为能与契诃夫、斯特林堡、易卜生比肩的20世纪初戏剧大师。

早期的短篇小说和第一部长篇小说《被抛弃的女人》(1901),受到维尔加为代表的真实主义的影响,描写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西西里的风土人情,表现下层人民的境遇,同时展现了资产阶级上流社会陈腐的道德观念。这些作品注重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笔触细致、真切、深沉。此后,皮兰德娄的创作倾向发生了转折。他认为,人们置身于其中的客观世界,人的自我世界,都不是单纯如一的,而是如万花筒一样地变幻莫测。因此,艺术再也无法立足于真實地摹写现实。长篇小说《已故的帕斯卡尔》(1904)、《老人与青年》(1913)、《一个电影摄影师的日记》(1915)是体现这种观点的代表作。其作品,具有“薄伽丘式的生动故事,曼佐尼的抒情意味,维尔加的风俗画面,极具意大利传统民族特色,同时又有现代的荒诞色彩和黑色幽默情调”。

《已故的帕斯卡尔》写乡村图书馆管理员马蒂亚·帕斯卡尔两次抛弃原先的身份,寻求另一个“自我”的经历。第一次他因同妻子争吵,愤然出走,人们认定他失足溺死,他被迫改名梅司,开始戴上“假面”生活。但由于失去真实的“自我”,他在生活中处处感到被现实抛弃的痛苦,于是他制造了梅司投河身亡的假象再度出逃,企图恢复真实的“自我”──帕斯卡尔的生活,但再也无法回到原先的生活中去。作者应用了荒诞不经的故事情节,夸张地表现出社会上的种种真实 ,从而告诉读者即便只带上“假面”,逃遁于虚幻的现实之中,最终仍然找不到一席安身之地。

《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1921)描写自称是某个剧本中的六个人物,被作者所抛弃,闯进一家剧团的排演场,要求导演把他们的戏排演出来。他们诉说自己的艰难身世,随着剧情的进展,戏中戏与戏融为一体,虚构的剧中人的遭遇变成在舞台上表现的真实事件。皮兰德娄借此揭示现实生活是由一系列幻影组成,变幻莫测,人的“自我”同样是一系列的幻影,人就生活在这种紊乱之中。该作品对西方现代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是一出充满诗意的真正戏剧,它向观众解说了剧场和真实,外形与真相之间的真假虚幻。”

《亨利四世》(1922)是皮兰德娄另一部著名的怪诞剧。主题仍然是“自然”与现实、“自我”与“假面”的冲突。一个青年绅士在化装游行中被情敌暗算受伤,失去理智,以神圣罗马皇帝亨利四世自居。12年以后,他清醒过来,试图恢复原先的生活,然而已不可能,注定要永远装作疯人生活下去。现实给他铸就了这具疯人的“假面”,这就是悲剧的根源。

二、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对意大利文学的研究呈现出相当活跃的局面。研究范围纵贯古今,内容丰富多彩。有学者曾表示, “如果说20世纪现代主义在小说界的领军人物是卡夫卡,那么在戏剧界的领军人物就非皮兰德娄莫属。”因而对他戏剧作品的研究学者要远远多于其小说。

人们研究他的作品,大多数源于文学、戏剧的理论上。他是世界上最有独创性的剧作家之一。作品一大特点是采用怪诞手法处理普通的题材,在细节极度逼真,将虚构与写实结合在一起。同时又能打破舞台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巧妙编排,充分展示剧中人物的内心活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战后,在此期间皮兰德娄发表了三百多个短篇和七部长篇小说,作品大多反映了战争中的意大利人民的现实生活,社会的动荡,法西斯政治的日益猖獗,人民生活的艰苦和精神上的流离,许多社会学家就其作品背后历史事件更为关注,如著名社会活动家,意大利的共产党创始人葛兰西就对其作品抱有浓厚的兴趣,作为自己长期研究的对象,并写过多篇有关文章。

近年来,人们又将目光投到了皮兰德娄作品人物的心理分析上,学者们依据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精神分析法,就其作品人物,如《亨利四世》的主人公亨利四世进行心理分析,同时由于其作品有使用意大利西西里方言写成,如《利奥拉》,有些语言学家通过其作品来研究意大利方言的演变等等。

其作品在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的影响力很大,小说、剧本单行本以各种袖珍本在意大利和欧洲的发行量都很大。其戏剧作品在北美国家上演,深受观众欢迎,其中如《亨利四世》《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等还被翻拍成电影。

三、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对皮兰德娄的研究始于19世纪20年代,徐霞林翻译的《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国内近半个世纪都没有更加深入的研究。直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初, 我国意大利语言文学家、翻译家吕同六先生再次全面、系统地介绍皮兰德娄。此后,他的剧作、小说纷纷翻译出版。随后,其代表作《亨利四世》《西西里柠檬》《已故的帕斯卡尔》等,以及《皮兰德娄精选集》等文学作品的中文译本相继与中国读者见面。同时中央戏剧学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和中国煤矿文工团等演出团体还将皮兰德娄的戏剧作品搬上舞台。1980年代,吴正仪女士发表了一篇论文《皮兰德娄戏剧初探》,介绍了皮兰德娄的怪诞戏剧理论和各时期的戏剧代表作。开创了对其文艺理论的中国研究。此后,她又多次发表论文,着重探讨皮兰德娄荒诞派戏剧在艺术理念和艺术手法。

尤其在2013年人艺“诺贝尔”计划中,北京人艺老院长曹禺个人强烈推荐意大利剧作家皮兰德娄作品《六个寻找剧作家的剧中人》,经过本土化和现代化改编搬上舞台,促成其在中国公演,并取得巨大成功,使得业内人士和观众对其作品兴趣日益升温。

皮兰德娄开创了戏剧艺术的现代风格,扩大了戏剧的表现领域。真实与虚假,艺术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命题引发了观众深刻的思考。皮兰德娄在19世纪初的作品,其剧中人仿佛是观众、读者平常见过的;剧情也似乎是我们自己的亲身经历。在皮兰德娄的戏剧中,人物间的对白以及主角大段的独白成了他戏剧的独特之处,更多地诉诸观众的理性,把舞台变成了讨论问题的场所。独白或独白成了皮兰德娄剧中人物的基本存在方式。 这种梦幻感来源于剧作家用陌生化的方法认识戏剧与人生。

那么投射在中国戏剧上,如果说老一代戏剧人钟情于莎士比亚,新一代戏剧人有意识去尝试“先锋戏剧”“实验戏剧”,比如中央戏剧学院沈林就提出:“品评中国剧团演出外国戏剧的优劣短长的重要标准即是否同当下中国现实有关。因而对于外国戏剧经典的改编总是着力于怎样使过去的作品在今天读起来更有意義。”话剧界声名赫赫的“大导”林兆华也觉得“角色不固定、演员与角色不分的演法新鲜好玩。一种所谓自由的表演方法恰恰需要各种背景的演员自己去打掉表演腔,展现出个人特色。”从对剧情的感染中跳脱出来,使对象陌生化,从而悟到哲理。

之所以皮兰德娄戏剧观可以扎根于中国当代戏剧土壤中,并另其不断发展。皮兰德娄的剧作一开始的剧情是片段化的,人物七嘴八舌各自发表对中心事件的理解,而这个中心事件要一直到最后才能露出全貌。这与中国当代社会的情况是一样的,信息网络时代,中国人正经历着信息碎片化,非真实性和不确定性。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传统戏剧可预测的开始、发展、高潮、结尾等戏剧规则,皮兰德娄陌生化的方法来处理戏剧艺术形式是迎合了当代国人不断上升的审美体验。皮兰德娄以独具匠心的陌生化方法革命性的改变了传统戏剧的固有框架,以独居个性的想象 建构了属于他艺术世界。这必然会给中国戏剧舞台带来勃然生机。

作为从西方传入的戏剧形态,话剧进入中国之后,必然要与东方的本土文化发生碰撞。目前最紧迫的回归剧本,回归表演,在尊重舞台规律的基础上,提升艺术创作的品质和内涵。剧场之中、观演之间真实的交流永远是戏剧艺术的魅力所在。在这一点上,皮兰德娄戏剧观是与之完全吻合的。

首先,戏剧艺术能否兴旺发展的客观基础在于戏剧文化土壤的培育。戏剧观念、技术手段的更新与物质世界的丰富并非是同步的,文化积累、艺术传承和审美习惯的积淀缺一不可,同时还要考虑大众的审美需求,乃至社会文化思潮。

其次,对戏剧本体的关注度也直接影响着一时的发展。那些有人性思考上的独到见解,对当代人生存境遇和灵魂世界的个性化体现的作品都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这对中国戏剧来说尤为紧迫。原创一定是需要有自己的观点,要对经典作品有自己的解读,并且一次次地挑战并颠覆着观众的思维模式。西方戏剧技巧的引进或借鉴,无疑使得我国戏剧舞台上出现了生机,产生巨大的影响。如何保留我们民族的欣赏习惯,如何对待西方现代派戏剧观念,都需要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

四、结语

中国的戏剧舞台表演正经受着电视,电影,网络等多种传媒及表演形式所带来的挑战。很多戏剧演出团体能生存下来其实是受到“举国体制”的保护。皮兰德娄戏剧观可以为观者和演者拓阔中国戏剧舞台传统的题材,内容和风格,为中国戏剧舞台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1]皮兰德娄戏剧二种[M].吴正仪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12.

[2]皮兰德娄戏剧二种[M].吴正仪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25.

[3]张先.什么是真相[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77.

[4]皮兰德娄剧作选[M].吕同六,蔡荣,肖天佑译.广州:花城出版社,2000,59.

猜你喜欢

意大利戏剧舞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有趣的戏剧课
意大利面“变魔术”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戏剧类
意大利
前人栽树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