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宣翻译新形势下科技英语翻译教学的探讨
2018-02-22高宝萍
本文为西安市2018年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西安国际形象建设与外宣翻译效能提升路径研究》(编号:18L79);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外宣翻译中的“陜西新形象”建构和海外传播模式研究》(立项号:2018M14)
【摘 要】 本文立足外宣翻译的新形势,从外宣翻译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科技英语翻译教学的注意事项,如强化外宣翻译理论教学、加强与理工科专业的教学合作、实施多媒体教学、大力开展校外实训和强化科技文献的阅读训练等,旨在进一步解决外宣翻译和科技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困境,从而为培养合格的翻译人才添砖加瓦。
【关键词】 外宣翻译;科技英语翻译教学
外宣文本包括以对外宣传为目的的政府文件、新闻报道、广播电视、广告、旅游手册、公共标识语等等,涉及内容和题材广泛,包括政治、经济、商业、文化、旅游等领域。在中国当前的社会发展环境以及全球化背景下,外宣翻译要求译者立足国情,强调的是以让世界了解中国为目的、以汉语为信息源、以英语等外国语为信息载体、以各种媒体为渠道、以外国民众为主要传播对象的交流交际活动。
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兴起,世界科技发展呈现新的大趋势。本文立足外宣翻译的新形势,从外宣翻译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科技英语翻译教学的注意事项,旨在进一步解决外宣翻译和科技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困境,从而为培养合格的翻译人才添砖加瓦。
一、外宣翻译
1、外宣翻译的定义
外宣翻译,顾名思义,就是完成对外宣传材料的翻译任务,即“为达到预期的、对外宣传的目的,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翻译活动”。现今,我国的外宣翻译基本上都是中译外,通过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以及国际会议,对外发表和传播。这一特点决定了外宣翻译除了需要遵循翻译的共性原则“信、达、雅”之外,还要求翻译工作者熟知并运用“外宣三贴近”的原则: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黄友义,2004)。
2、外宣翻译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外宣翻译研究与时俱进,视角各不相同:功能目的论、跨文化传播学、认知语言学、建构主义、生态翻译学、修辞学等等理论视角;各项研究旨在有效提升外宣翻译的效果。外宣翻译中常见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将外宣翻译视作文学翻译,重语义翻译轻信息传播;以译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目标语受众为中心;翻译过程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而此类问题的存在,主要原因在于高素质外宣翻译人才的匮乏。因此,着力培养专项的外宣翻译人才势在必行。
二、科技英语
1、科技英语的特点
方梦之先生对科技英语的范围进行了界定:“包括人们日常接触和实际应用的各类文字,涉及对外宣传、社会生活、生产领域、经营活动等方方面面”。科技文体崇尚严谨周密,概念准确,逻辑性强,行文简炼,重点突出,句式严整,少有变化,常用前置性陈述。我们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科技英语文章的文体特点:清晰、准确、精炼、严密(韩其顺,1988)。与非科技英语文体相比,它具有词义多、长句多、被动句多、词性转换多、非谓语动词多、专业性强等特点。
2、科技英语翻译
科技英语翻译的主旨就是转达原文的科技信息、传播科技知识、探讨科学问题、进行科技交流,不折不扣地报道事实。译文必须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对原文的意思既不能歪曲,也不能随意增减。而且,译文的语言必须通顺易懂,符合目标语的表达特点,传达原作风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科技英语的翻译提上日程,日益成为对外宣传的重要工作。
三、外宣翻译新形势下科技英语翻译教学的注意事项
在外宣翻译中,既要从宏观角度把握“宣”这一目的,也要从微观角度处理“翻”这一任务。这就对科技英语翻译教学提出新的挑战,教学任务的设置以及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都必须有所改进。
1、强化外宣翻译理论教学
外宣翻译虽涉及传统翻译理论与实践,但作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有其自身的特点,而适应于科学技术的对外宣传活动,外宣翻译的理论教学日益成为科技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环节。
解读外宣翻译理论,首先从三大理论视角出发:功能目的论、翻译语用论、系统功能论。科技资料作为一种特殊的外宣翻译题材,是一个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动态的信息交流与交换行为。语用翻译从语用学的角度去探讨翻译实践问题。科学技术的传播恪守精准原则,对外宣传当然要实事求是,故课堂教学中必须指导学生扎实掌握并准确应用这一理论原则。系统功能语言学关注言语交际行为所涉及到的语言、功能和情景三个系统。科学技术的对外宣传必须考虑受众群体,读者对译文的反应直接关系到传播效果,因此,科技英语翻译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搞清楚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活动。
2、加强与理工科专业的教学合作
科学技术涉及方方面面,遍及人类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生命科学、环境、地理学、宇宙、计算机、网络、医学、物理学、化学、动植物、能源、食品、人工智能等等。而主攻翻译专业的学生多为文科学生,不仅缺乏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训练,而且对专业知识知之甚少,从而务必导致翻译效果的欠缺,其翻译中的任何错误或是不准确都会给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在外宣翻译的新形势下,科技英语翻译教学可与理工科专业的教学合作,督促学生掌握某一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改善和拓展知识结构,成为精通专业和科技翻译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成功完成科学技术的对外宣传工作。
3、全面实施多媒体教学
科学技术日益更新,准确把握其主流方向是每一个外宣翻译工作者的基本技能。指导学生获取大量的科技信息,检索到大量的时效性强、内容新颖的双语资料,是科技英语翻译教学的必要环节。运用网络技术辅助科技英语翻译教学,有助于教学资源的更新,并拓展理论教学,真正实现授课内容与技术发展同步。而且,资源共享可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切实达到课内、课外同步学习的目的,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四、大力开展校外实训
训练外宣译者的基本功,提升外宣译者的素养,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训练项目,既培养语言文字能力,又开发跨文化能力,从而确保外宣译本的质量。校外实训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教师可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寻找课外实习、实训的机会,通过与科学技术相关的线上翻译、学术会议记录翻译、科技产品性能翻译等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技术外宣翻译的全过程。而后,要求学生自我检测与评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进入集中讨论环节,授课教师对学生的翻译进行点评,纠正错误、总结经验、梳理翻译技巧。
五、强化科技文献的阅读训练
科技文献的阅读是有助于学生了解科技方面知识、扩大科技方面的英语词汇、涉猎当今世界科技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研究科技文献语篇的交际目的和语言使用策略,分析并比较同一类文体的体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可促进学生超越对语篇语言表面特征的简单描述,而力求探索从深层解释语篇的理据,以便熟悉科技文献语篇体裁的纲要式结构,了解这类体裁典型的构建方式,从而深刻理解地道的科技语言风格,为外宣翻译达到“可读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为中国打开了一扇宽阔的信息大门,技术输入与输出齐头并进,因此我们面临一项艰巨的挑战:高层次翻译人才的匮乏。因此,在实际翻译理论教学和翻译实践教学中,教师必须在帮助学生夯实语言功底的基础之上,努力拓展其知识面,提升其专业素养,从而培养出具有专长的实践型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军.外宣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08.
[2] 陈珂,孙焕婷.城市外宣翻译理论与实践——陕西省城市外宣用语现状调查与规范.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08.
[3] 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对外宣传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6)27-28.
[4] 朱义华.外宣翻译研究体系建构探索[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作者简介】
高宝萍(1970—)女,天津人,教授,主要从事科技英语翻译教学与实践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