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中的中国文化教学策略探析
2018-02-22周永英
本文为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课题《跨文化视域下大学生中国文化输出能力培养策略研究》(编号:SGH17H400)阶段性成果
【摘 要】 本文以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为例,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从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模式等方面探讨了促进中国文化和大学英语教学融合的策略,以期提升大学生的中国文化输出能力。
【关键词】 大学英语;中国文化;输出能力;教学策略
一、教学现状
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一直在不断发展,以前英语语言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几乎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全部任务,而后学界意识到英语语言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教学手段,这个认识过程经历了几十年时间。在最近二十多年中,英语教学方面的专家和学者们充分意识到了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偏废。后来证明语言与文化在教学中的结合不仅促进课程教学的发展,而且能培养出更多语言技能和文化素养兼备的人才。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对英语教学的要求有所变化,培养跨文化人才已成为新目标,同样将中国文化介绍给世界成为新时代知识分子的责任。然而,当代大学生利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技能的缺失造成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无形阻碍。因此英语教育界要处理好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问题,就应当把提高中国文化输出能力贯穿到各层次英语教学之中,使学生能够利用英语充分表达中国文化,又能对西方社会文化有所了解。因此,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急需引导大学生树立全面的中西文化观,提高当前大学生运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综合输出能力。
二、存在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本人发现培养学生的文化输出能力方面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在两个层面上。其一是一些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讲解语言知识和技能,而忽视其中所承载的文化元素。在大多数传统课堂中教学目标被设定成为依靠讲练使学生通过某个英语水平考试,教学内容大多集中在词汇、阅读和写作等基础语言知识上,而没有将必要的语言背景知识如社会、经济、历史和文化等交代给学生,导致语言教学中文化依托要素缺失。其二是教学没有与时俱进,缺乏响应国家“讲好中国故事”的对外宣传号召的意识。有些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一味宣扬西方价值观,褒扬西方社会中的社会现状,使学生丧失对世界形势的判断能力,形成错误的价值观。这些客观上都造成学生缺乏将中国优秀的文化传播向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于2000年首次提出了外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的概念。英语教育界也开始逐渐认识到使中国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三、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在本人任教的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路上也做了一些探索。作为建设应用型大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大学英语课程将学生的中国文化输出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目标和任务。
要理清问题,找出提高大学生实现中国文化输出能力突破的方法,就要从理论和实践中找思路。在2007年,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这是指导我们英语教学的重要文件,也是一部宏观上对我们实际教学的指导意见。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具备跨语言交流能力;同时还应在教学上着力提高学生学术和文化素养,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国际交流之需。《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大学英语应该以教学理论为指导,对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语言应用技能、文化交流能力等方面都有所强调。同时它还指出,应该充分利用新型的教学模式与手段开展教学,提高学生国际交流能力。学习一门外语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习语言和文化,而是跨文化交流,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教学中重要要素的价值引导和文化渗透环节,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了解英语语言背后的西方社会和文化知识,同时更关键的是要教会学生理解和赏识中国文化,并培养学生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文化传播的主人翁责任感。从现实来看,制约中国学生运用英语语言输出中国文化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大部分归因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问题。许多英语教师仍然以应试作为英语教学的唯一目的,中西方文化教学意识薄弱,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不强。因此,要改变现状,就应该把学生中国文化输出能力提高这一目标深深地体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
四、具体措施
1、大纲制定
在制定教学大纲阶段,我们将教学定位于建立使中国文化全方位、全过程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策略,提高教师和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并且促使中国文化融入英语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教学中,促进形成新型的跨文化人才培养机制。 虽然《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强调了跨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但其中没有明确指出如何将中国文化和英语教学相结合。由此,我们按照学生特点结合现有资料和兄弟院校的经验编制了一部体现应用型大学教学风格的大纲,选取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词汇和表达做基础词汇表。在课程中每单元加入中国文化方面的听、说、读、写、译等内容,从客观上提升有关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分量,使中国文化输出能力的提升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
2、课程设置与教材选用
教学内容和学时设置的重新修订是这项改革的重要工作。在本校的英语公共课教学体系里,除了主修的《大學英语》课程外,还有一些高年级的中国文化选修课。为了能够与这项课程做好衔接,我们从出版的大量教材中遴选出与我们教学目标相同且针对性强的图书。教材选取时主要考虑到以下两方面:第一,书中应有反映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文明的英语文章,还应有与之配套的听力和口语材料。语言输出能力直观的反映在学生听说能力上,因此具有中国文化语境的听力和口语教材是我们首选的图书。第二,选用的教材应做到知识性和趣味性并举,尽量使学生多涉猎到中国文史、政经和哲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使中国文化融入英语学习程度最大化。在学时方面,我们在大学前三学期的课程设置中制定了每两周(8学时)中有2-3学时,专门研读和训练中国文化相关的内容,课后作业和课外扩展也向此方面倾斜。
3、教学模式
本人所在学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曾开展过网络交互英语的教学改革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因此本次文化与语言教学融合的教学改革仍然借鉴以前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也尝试有所突破和创新。当然每位教师的教学特点不尽相同,不同层次和类型学生的接受程度也有所差异,我们要求本校任课教师钻研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水平,把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实施到教学中去,鼓励学生在学好英语的同时,多运用英语这个语言工具阅读中国文化相关书籍。除此之外,语言输出能力首当其冲表现在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是输入的过程,学生通过各种手段表达是输出的过程。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讲解知识之后要求学生在笔头或口头上将知识再现出来,达到识记和理解的目的。然后,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将知识灵活运用出来。另外,教师引导学生重视翻译训练。当然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都是非常有难度的任务,我们的教学中主要使学生明确中国文化特色用语的翻译方式,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化话题的翻译技巧。
在一年的教改实践中,学生在中国文化题材上的阅读量占总阅读量的一半以上,大多数能掌握英译汉中文化专有名词的表达方式。在本人授课班级中,一半左右的学生在课堂报告环节中能较流畅地做中国文化话题的发言。
纠正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失语问题,并找到语言与文化在教学中的切合点是一项复杂、艰巨而且漫长的工作。我们做了有益的尝试,在教学中探索着适合本校的教学策略,并得到一些肯定和成绩。
【参考文献】
[1] 王文伟.论英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J].教育与职业, 2004(30).
[2] 李倩, 孙晓.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2)207-209.
[3] 黄辉.试论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渗透及其途径[J].东岳论丛,2009(4)182-184.
[4] 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J].光明日报,2000.
【作者简介】
周永英(1977—)男,陕西丹凤人,硕士研究生,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