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榆阳区杏树生态文化旅游线模式
2018-02-22赵琳琳谢宁
赵琳琳 谢宁
【摘 要】 文章解析了榆林市榆阳区在乡村发展中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推进“旅游+三农”融合,重点打造杏树生态文化旅游线模式。逐步形成: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乡村旅游引爆点的“赵家峁模式”;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黄崖窑模式”;以民俗文化艺术为亮点的“寨坬模式”。已成为乡村旅游走向精品化和特色化发展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 榆阳区;乡村旅游;模式
榆阳区紧紧围绕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以乡村文化为切入点,将乡村旅游与养生养老、休闲度假、保健康养等结合起来,构建由乡村旅游主题、乡村旅游产品和乡村意象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模式,着力打造以农耕文化为魂、田园风光为韵、以村落民宅为形、以生态农业为基的古塔-余兴庄-鱼河峁-上盐湾-镇川“中国美丽田园”杏树生态文化旅游线,实现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产品变商品,让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新动能。
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将自然环境、历史背景、文化载体等不同文化元素整合,榆阳区杏树生态文化旅游线各点因地制宜,文化与旅游不断融合,大力开发体验性、知识性农业旅游项目,挖掘本土文化内涵,逐步形成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乡村旅游引爆点的“赵家峁模式”、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黄崖窑模式”、以民俗文化艺术为亮点的“寨坬模式”,做到了文化、乡情、景观三者的和谐统一。
一、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乡村旅游引爆点的“赵家峁模式”
赵家峁村境内山大沟深,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曾是一个典型的区域性贫困村。近年来,该村以流转农户土地经营权、发展村集体经济为突破口,探索实行“确权确股不确地”产权登记新模式,实质性推进了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 构建起“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现代农村产权体系,深度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激发了经济转型内生动力,闯出了农村改革新路,成为初级规模的黄土风情与现代风格相融的休闲度假村。2014年10月,赵家峁村被确定为9个省级改革试点村之一,2017年3月16日股份合作社挂牌运营,并向全村630个股民颁发股权证, 2018年1月18日赵家峁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第一次分红,成为全国学习改革的典型,仅到此参观、考察、学习的各级部门和各类院校就不计其数。赵家峁村是农业部命名的“中国美丽田园——榆阳区杏花景观”沿线重要景观点,该村结合独有的立地条件、村情风貌、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坚持因地制宜、产业融合,运用产权制度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文化+”的休闲农业,该村以赵家峁大梁为中心栽植大扁杏和各种风景树,打造“春赏花、夏品果、秋观叶”的杏树文化旅游项目,建成“设施农业及时令水果采摘区”、“现代生态养殖小区”,形成了大扁杏基地、葡萄酒庄基地,成为“中国美丽田园”的核心板块,构建起水果种植、舍饲养羊、高标准农田示范、生态经济林、旅游观光五大主导产业,形成以“难忘乡愁、老家记忆”“杏花溪谷、峁上人家”为主题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景区,已经成为榆林主要的近郊周末产业。赵家峁总结推出了山区土地流转、设施农业、合作社经济、涉农资金整合、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等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模式经验,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发挥,调动了社会各方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性,为农村改革发展闯出了新路。
二、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黄崖窑模式”
鱼河峁镇黄崖窑村曾经也是黄土高原上“靠天吃饭”“十年九旱”典型的贫困村,镇党委任书记一心一意谋划镇村发展,在书记脚踏实地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带动下,该村蹄疾步稳推进三变改革,大刀阔斧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外出创业能人致富带动作用,按照“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乾坤天地人自然和谐”的生态综合治理思路,沿着党建引领挥好“指挥棒”、三变改革找准“动力源”、民风村容建设提振“精气神”的发展规划,采用“村集体建立党支部+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种养大户)+农户(贫困户)”的发展经营模式,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油菜采摘园、山地苹果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明确以发展景观农业、林果采摘、乡村休闲等于一体的现代农居经济,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 重点打造了旅游景观工程,开办了农家乐,建起了鱼庄,保护性修缮老庄窑洞50孔,建成了具有陕北地域特色的农家小院,今年6月9日, 镇政府组织“爱游·随我花海飘乡”——2018大美榆阳第三届黄崖窑乡村文化旅游活动,主要围绕文艺表演、油菜花田观光体验、水上乐园体验、农家乐体验、研学旅游、篝火晚会等形式,让游客感受黄土文化的韵味与厚重。 活动两天时间引得万余名游客前来赏花,成功带动了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其中,艺术摄影展、篝火晚会、“旅游+精准扶贫农产品展销会”等主题活动的成功开展,有力提升了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增加了当地旅游收入,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好乡村旅游打下了坚实基础。2016年7月黄崖窑村被陕西省财政厅确定为“陕西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2017年,被确定为“陕西省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试点村”和“陕西省水土保持示范区”,2018年被陕西旅游发展委员会命名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三、以民俗文化艺术为亮点的“寨坬模式”
寨坬村位于宋朝时宋夏永乐城大战遗址一带,属游牧、党项、中原等多文化融合地域,属半山半川道区。拥有悠久的文化和丰富的遗迹:艾家楼旧址、古寺佛殿庙、千年酸枣树和120院500余孔保存着北方民族穴居历史遗风的陕北传统古窑洞群等。古村落500余孔旧窑洞,层次分明、类型齐全、分布集中、保存完整,2017年村民百分百支持将自家私产500孔窑洞统一收回到合作社。民俗旅游启动建设以来,合作社吸收文化旅游企业、知名人士认领打造景区窑洞,挖掘人文历史资源,着力打造成为首屈一指的艺术民宿村。目前,村集体打造一院10孔作为国家级一级摄影陈宝生先生摄影展室和工作室,已挂牌成立 “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写生基地”、“榆林市美术家协会写生基地”、“榆阳书画院创作基地”等,供摄影写生、学习培训。近年以来,已经开展了“无定河风景摄影写生”、“桑葚采摘节”、“观千年酸枣、品塞上红枣”、“窑洞宾馆住宿体验”、“稻田溜冰场”、“榆林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暨上盐湾镇首届无定河畔杏树红叶民俗摄影节”、“榆林文艺家文化扶贫进寨坬”等活动。今年4月27日-5月1日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国西北音乐节榆阳·陕北民歌比赛原生民歌组和少儿组预赛,同时将寨坬确定为陕北民歌博物馆户外演出基地,寨坬民俗文化村建设已迈出历史性关键一步。寨坬近期目标是以寨坬村500孔窯洞的改造为核心,融入历史、艺术、民俗等文化内涵,升级村落文化氛围,将窑洞村落片区打造成为北方的“富春山居图”。同时通过民宿度假旅游,延伸带动滨河休闲农业旅游,整体打造寨坬田园综合体。依托核心区和延伸区,共策划包装了5大主题板块+13个特色旅游项目。5大主题板块分别为:艺术民宿板块、名人寨居板块、陕北艺术板块、陕北民俗板块、滨河田园板块。13个特色旅游项目分别为:梦溪卜居、范公山庄、钟家军寨、陈宝生摄影艺术馆、无定河畔图像圣殿、陕北非遗文化展馆、信天游广场、农礼美食街、文艺集市、水晶餐厅、露天采摘园、大棚采摘园、奇艺温室。届时,一座充满古朴而又现代的、艺术的、国际一流的民俗文化艺术村·寨坬田园综合体将拔地而起,成为榆阳展示城市形象、加强对外开放的文化新名片。
文化是“根”,乡情是“叶”,景观只是产经视点“花”。有文化内涵的产品才是旅游产品的基本特色,只有充分挖掘出本地文化内涵,才能实现以文化促旅游,以旅游促发展,以发展促进三农建设,才能用文化之基托起乡村旅游事业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 谢宁.补发展短板 美乡村风貌 [N]. 中国社区报,2017-8-1(4).
[2] 谢宁.土地整治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J].新西部,2018(4)15-28.
【作者简介】
赵琳琳,女,榆林市榆阳区文化馆干部,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群文助理馆员.
谢 宁,男,榆林市榆阳区鱼河峁镇人民政府干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