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思维,培育学生的创造能力
2018-02-22刘华
刘华
【摘 要】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对表达能力认识偏狭的现状,要将表达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本文主要阐述了创造性表达的内涵以及小学作文创造性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造性
在丰富多彩的童年世界里,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所见所闻,小学生对事物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会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尽管他们的习作显得稚嫩,但都展现的是他们自己的心灵世界,有一定的独创性。但迫于应试的压力,小学作文教学压抑了学生主体创造性的发挥,主要表现在: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害怕写作;在作文中缺少童真童趣和真情实感,空话、假话、套话连篇;作文套路化严重,出自不同之手的作文读起来千篇一律。小学作文教学要走出对表达能力认识的偏狭,要将表达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创造性表达的内涵
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创新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将作文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起来,引发学生的表达动机,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成学生的创造行为。教师要创造性地教,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习作过程,实现对其进行创造精神、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创造个性、创造品德、创造美感、创造技法的培养。
二、小学作文创造性教学的策略
1.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
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包括留心观察生活、主动认识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在主动参与中进行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学生通过构思行文,主动设计布局,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在初步成文后,他们能主动检视、不断修正,这些活动的参与离不开学生主动性的调动。教师要采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动机,使作文学习变得更有意义。(1)营造良好的氛围。教师要关爱、尊重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欣赏的目光、愉悦的语调向学生传达积极的情绪体验,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教师只有放下“权威”,学生才能摆脱恐惧,改变消极的情绪,进入积极的创作状态。(2)使作文训练变得富有意义。教师要激发学生对书写的需求,要以现实的生活世界、交际活动为背景,让学生意识到作文有其实在价值,可以传递信息、表达自己的感受以及对问题的看法,从而能激发他们学习作文的动机,促进他们更好地创造。如把“童年趣事”的记叙文训练改成“我与××比童年”的活动,让学生确定采访对象、拟定访谈提纲,并以小记者的身份进行采访,并整理记录、撰写日记。接着学生根据采访获得的材料当堂作文,根据教师提供的若干参考题自主选择,创造作文。开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呈现自己的采访记录。教者将作文训练与学生的社会交往活动融于一体,引发学生高涨的兴致、热烈的表达,作文质量也比之前大有提高。(3)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传统作文教学采用“命题、指导、作文、批改、讲评”的单一模式,影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教师要丰富作文教学形式,采用情境式教学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写作;故事式教学,让学生听有趣故事、学写作知识,开始写作实践;采访式教学,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写作对象,据此写记人记事的记叙文;讨论式教学,按目标要求提出富有思考性的话题,让学生开展讨论,引发学生的想象;玩写式教学,将玩、说、写三者融合,让学生习得知识,提高表达、写作能力,如让学生通过折纸折出喜欢的小动物、小饰品,然后写出介绍,学生在趣味性的活动中能调动说写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习得知识、提升能力;音乐式教学,学生在欣赏音乐中感受音乐形象,想象故事情节,编成一个合情合理、富有情趣的小故事。这些活动强化了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增加了作文教学的趣味性,能引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增强其自主性,发挥其创造性。
2.融入生活,写生活作文
作文教学如果囿于课堂,脱离学生的生活,就会为作文而作文。作文教学旨在锻炼学生运用书面语言表达所见所闻,教师需开放课堂,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写生活作文。(1)进行多种文体的训练。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教师要改变以写记叙文为主的现状,要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闻、想象,根据需要进行简单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多种文体的基本训练。能编写童话故事、科幻故事、假想性作文、观察作文、活动作文等;采用绘画、剪贴写话的方式介绍自己喜欢的人、物;能对社会、学校、家庭中的小事做简单的评议,能结合实际问题写科学小论文。(2)结合学校生活进行作文训练。教师组织学生浏览名胜、参观工厂、参加公益活动、野炊等活动,引领学生亲近自然、接触社会、深入生活,观察自然、社会中的现象,促进自身认知水平的提升,并在回忆、叙述中有所收获。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感受,有了新鲜的收获,才能感受到活动有意义、有趣味,才会产生倾吐的需要。教师要将作文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参加什么活动、如何组织、拟定什么题目、选择什么文体由学生讨论决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力。教师要积极开展语文活动,引导学生向广播站投稿,或自办手抄报,为学生创造才能的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3.以认知能力的培养促成表達能力的提升
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理解事物,提高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在作前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按空间的远近、上下以及时间的先后顺序观察,这样思维才会有条理,表达才会有层次。学生的观察要细致,才能将观察对象描述得生动形象,跃然纸上。教师要努力丰富学生的表象,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接触周围环境,丰富生活经验,获得足够的材料储备。教师要利用课内外阅读中的情节,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开展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总之,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树立“大作文”教学观,要摆脱作文训练就是写作能力训练的狭隘认识,要将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听说训练以及其他学科联系起来,与学生的生活建立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营造富有活力的习作课堂。
【参考文献】
[1]宗秋荣.创造教育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J].教育研究,1999.
[2]魏礼飞.创新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
[3]黄庆同,申继高,高涛.关于教学策略的思考[J].教育研究,19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