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国新闻史课程的创新构想以及相关建议

2018-02-22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新闻史史实历史

张 琨

(西安培华学院 传媒学院新闻系,陕西 西安 710125)

一、“全媒体”的概念

“全媒体”的概念在学界并没有被正式提出。我们首先要关注这个时代的特征,“全媒体”的“全”不仅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网络、电信、卫星通信在内的各类传播工具,还涵盖视、听、形象、触觉等人们接收资讯的全部感官,而且针对受众的不同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媒体形式和管道,深度融合,提供超细分的服务,实现对受众的全面覆盖及最佳传播效果。

在全媒体时代,由于获得信息资源的便捷性,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原创新闻信息的价值更加受到人们的推崇。将此概念延伸到日常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书本的基础上,主动利用全媒体来挖掘更多的“蓝海资源”。

二、外国新闻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以外国新闻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例,分析在全媒体时代学生应该怎样学习新闻史,教师应该如何教授新闻史。目前,在新闻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学框架陈旧、方法陈旧、教学重点不突出。从教学思想上看,“就史论史”割裂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难以达到新闻史教学的真正目的。此外,教材过于厚重,雷同现象严重,编纂方法缺乏新意也是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创新的构想和建议。

三、创新的构想和建议

(一)从教师的教学方面来谈,有以下构想和相关建议

1.教师应将课程中涉及的重要史实、最新的发展充实到日常教学中。单就教材来说,学习新闻史本身就是枯燥无味的,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立足于讲解课本的基础上,补充最新发展的前沿和动态。新闻史的教学应该与时俱进,知识的更新速度很快,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到新的发展动态,然后及时向学生介绍学术前沿的发展,使他们既能够理解历史又能把握现实。学习历史的目的也是为现实的新闻事业服务。纵观今天的新闻事业和过去的历史也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如何培养学生以一种持续和动态的眼光来看待新闻史,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串联史实的能力。

2.教学方式以问题意识引领学生主动思考。学习新闻史是一个不断认识、反思甚至是质疑历史的过程。因此在学习每章内容之前,教师不妨给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或文献的方式自学或预习提前预热。问题的难度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定。此外,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问,这样不仅能够时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增强其思辨能力。学生从问题的提出直到最终的解答,在无形之中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在学生慢慢适应这种学习方法后,可以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这是对其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3.课堂实践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表演与讲解成为主角。在一次2课时的课堂中,教师应分配好理论讲解与锻炼学生口语表达和思维能力的时间。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历史中的新闻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教师可以让学生来扮演某一新闻人物,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和语言来叙述。这样的表演与讲解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让那些具有表演能力和表演欲望的学生得到施展的舞台。理论课教学培养的不是书呆子,而是具备各方面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4.突出案例教学,将历史讲“活”。在教学改革环节中,学校重点强调了教师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突出案例教学。教师应该借助网络资源搜集最新案例,并应用到课程教学中。学生一般对理论课程的学习提不起兴趣,作为教师就应该找准理论知识的切入点,在引起学生的兴趣后,再适时地联系实际进行讲解。按照学校的要求,在小范围内对学生进行案例教学指导,学生对老师的提问或命题进行答辩和解读,每节课都有学生轮流作为老师的助手参与主持和点评。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又能够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二)从学生的学习方面来谈,有以下构想和相关建议

1.学生学习新闻史应掌握中外结合和横向比较的方法。新闻史的横向比较是运用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原理,将学习的某一个或某一段新闻史提升到整个人类新闻业发展的宏观层面来考察。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要搞清楚哪些是共性现象,能够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所借鉴和学习;哪些是特定时期、特定环境的产物,从而确定我国新闻事业在世界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教训,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比如,西方新闻史上著名的“黄色新闻”表现手法,对于它的评价可以结合今天我国都市报的表现手法和技巧,组织学生阅读和搜集相关材料,让他们通过自学比较得出结论和启示。

2.学生可以利用更多的信息资源主动挖掘未知领域。在信息化时代,作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利用网络这一“蓝海资源”挖掘更多的信息,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原创能力与聚合能力,也是为毕业论文资料和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依托图书馆、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学生科研创新创业活动,以精心设计的问题、任务为导向,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团队攻关,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团队交流合作的热情,完成一定的学习、实践任务,并将学生的课外作业、作品、论文等纳入课堂讨论,从中发现问题,让学生思考、寻找解决办法。通过学习、讨论、实践循环往复,互动演进,不仅可以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新闻采写课程的知识,洞悉其中的关键,而且还能够帮助其触类旁通,把握规律,知行合一,激发创新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在全媒体时代的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

3.学生学习新闻史应学会描摹和复现史实。学习新闻史要将史实置于特定的环境中描摹和复现,特定时期的史实反映的是特定的历史时期。在每次新闻史课后,学生应及时描摹当天学习过的史实,勾勒大致发展脉络,以时间脉络或是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为线索进行描摹,这样有助于有效掌握当天学习过的史实,在下次上课时可以进行复现,相关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发展脉络都可以尝试以复现的形式进行。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加学习兴趣,也可以温故知新,同样可以将自身代入当时的历史发展情境中,设身处地感受那一段史实。

4.学生学习新闻史应带有批判的眼光。学生应对学习的史实有基本的态度,时代在变迁,事物在发展,很多历史现象只是特定时代、特定背景的产物。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对于史实的讲解仅需做一些客观陈述,不要妄加判断,最后的结论可以由学生和老师一起讨论而得出。在探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时,应该坚持专业主义精神。当然,我们在教学中,也不能一味地盲从史实,应该带着批判的态度去学习。综上所述,在全媒体时代,教师和学生只有在“教”与“学”方面双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新闻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采用一定的方法来教学,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来学习,最终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5.学习新闻史有助于认识人文精神的内涵。新闻学属于人文学科,集中表现了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而每一段历史都是由特定的人物、事件等等构成的,因此任何历史教育从根本上讲都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通过传授历史知识,使受教育者在认识世界、认识和适应社会、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和审美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

[1]洪佳士,陈亮,马妍妍,李骏,朱继勇.全媒体环境下新闻学专业就业动向与教改对策[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1(04):06-08.

[2]张昆.横向发展——新闻史研究的新维度[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04):19-20.

[3]王笑园.创新高校新闻史教学改革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7):18.

猜你喜欢

新闻史史实历史
如何提高《外国新闻史》课程教学的吸引力
社会历史语境下浅析《大公报》在中国新闻史教学中的价值
新历史
试论新闻史研究方法的批判与范式建构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新闻史教学如何贴近时代
对八路军留守兵团几则史实的考证
中国工农红军第17军史实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