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视民生新闻的人文关怀
2018-02-22王佳俊
王佳俊
(天津广播电视台 电视新闻中心,天津 300221)
一、引言
什么是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照,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于人类的解放和对自由的追求等等。人文关怀的实质主要是确立人的主体性。
电视新闻中的人文关怀是电视新闻通过声画结合与形象直观的特殊传播手段,在关注大多数社会人群的存在价值和自身完善的基础上,特别注重个体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注重从人的角度出发,对新闻事件进行思考和批判。
电视新闻采编中的人文关怀指的是在电视新闻具体采编过程中,站在以人为本的立场上,关注人们的生存状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注重维护人格尊严。也就是要在电视采编实践中,注入对人的关怀。最终落脚点在“人”上,既包括关怀自己,也包括关怀他人,而且这种关怀是深刻的、透彻的。
二、电视新闻采编中人文关怀的现实问题
(一)偏离人文关怀本质
在电视新闻采编中,采访时涉及具体事件的双方均是我们要关注的对象。从我们对人文关怀的了解来看,人文关怀的重点就是要强调尊重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以及人格的完整,特别要关心和考虑贴近人的精神层面的问题。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经常有偏离人文关怀本质的问题。尤其当我们面对弱势群体报道时,比如对于贫困者的报道,有些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过分地展现贫困,用特写镜头展现贫困人员的眼泪,这种故意暴露弱势群体隐私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二)忽视受众的承受能力
受众的承受能力是十分有限的,但是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在具体采编过程中经常忽视电视受众的承受能力。比如在报道一些灾难新闻时,过多地在画面中暴露一些具体的刺激性画面,虽然这些画面都是真实的,都是新闻采编人员辛苦采访得来的,但是却不适合在公众面前播放。灾难性报道播放血腥、刺激性画面,再加上缺乏人情味的解说词,则会让受众在观看时感到反感。
(三)关心事件大于关心人
对于新闻事件,很多媒体关心的是新闻事件的本身,对于“人”的关心非常少。比如,展现一连串与新闻事件有关的数据,虽然都是在陈述事实,但是冷冰冰的数据使受众产生距离感,如果这些数据又是某个专业领域的,观众更加看不懂、听不进。报道缺乏对人物的关注或者是关怀,就显得空洞,事实说明比较乏力。
(四)电视新闻采编对“新闻弱者”缺乏关怀
就电视新闻采编而言,关怀弱者是体现人文关怀重要方面。而“新闻弱者”并不仅仅指表面上的弱者,对于某一事件当中的各方当事人而言,他们都是事件的弱者。实践中,尤其在一些监督报道中,往往会出现反映问题的人员或者是事件中利益受损一方人员频频在镜头中表达自己的观点,而被监督人员或者存在问题一方的当事人在接受采访过程中,因为对记者有抵触情绪,所以在镜头前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不多,这样就造成了采访的偏失,新闻结构的天平出现倾斜。而这种情况对于被监督一方来说,就缺乏人文关怀。
三、人文关怀与电视新闻采编的融合策略
电视新闻采编中融入人文关怀,对于拉近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以及受众之间的关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尊重受众和当事人的直接体现。因此在电视采编的过程中,应该从多方面体现人文关怀。
(一)注重电视采编者的职业道德素质
电视采编工作者应该全方位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不仅要加强对电视业务的学习,还要加强对党的大政方针政策的学习。我国的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从某种意义上,电视新闻工作者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使党与群众实现交流与沟通,所以只有自己的业务熟练了,把党的各项大政方针政策融会贯通了,才能更好地把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深入浅出地传输给各个知识层面的观众,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所以,从这方面来说,新闻报道尤其是民生新闻报道,人文关怀尤其重要。
(二)新闻选题要以人为本
新闻选择的过程其实是人文关怀最集中体现的过程。在选题的筛选上,记者要更多地从人的角度出发,考虑新闻是否和百姓息息相关,或者说,是否能展现人性美,同时还要考虑到新闻制作播出后对人的后续影响。在众多的社会信息中,新闻工作者应该从人的行为、方法、见解、情感、心态等方面,挖掘一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意义。这样会使报道更人性化、更富有人文情感,从而也更容易打动人。
(三)尊重所有新闻参与者的话语权和隐私权
对于每一个新闻事件的参与者,采编人员都应该尊重他们的话语权和隐私权。并不是说世俗眼中的“坏人”,我们就只是一味地打击,而不让他们辩解。电视新闻有声画同步的特点,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给当事人带来更大的伤害,因此在采访过程中,应尊重每一个人的话语权。
通常舆论监督报道的记者在采访被监督对象时,往往会被拒绝。对方有言论自由,可以不接受采访,但是面对这种情况,记者就要放弃了解相关情况了吗?当然不是,实践中,比较可取的做法应该是放下摄像机,和对方面对面地直接交流,并记录下被监督人员的相关情况,如果对方仍然保持拒绝采访、拒绝沟通的态度,那么也可以通过摄像机将被监督对象明确拒绝的态度拍摄下来,然后在后期的新闻制作中加入这一环节,因为这样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所有人在镜头面前话语权的平等,当然也包括被监督者。而话语权的平等,也是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
(四)电视新闻故事化也是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
现代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每一个人在每天的工作中都是很忙碌的,所以在下班回家之后,需要一种简单和放松的休闲方式,更愿意看一些简单和不复杂的事物和信息。所以现在的电视新闻以故事的形式讲述老百姓身边的故事,来拉近公众和媒体之间的距离,而这样传播的信息也更容易让人们接受。
电视新闻的故事化,主要是指采用一种讲故事的方式,然后再设置一定的悬念,最终把要传播的信息表达出来,主要就是对情节的深入挖掘和选取,重点表现信息当中的矛盾和冲突,重点控制和把握整个叙事节奏。
电视新闻故事化之所以是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它能够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观众更容易接受。比如对于一些国家政策、方针类的报道,将生硬的政策方针用讲故事的方式加以表现,同时辅以电视的画面、声音,让观众能够更加直接地了解政策的内容,这比空洞政策讲解和说教更容易让观众接受。
(五)电视新闻人文关怀的另一种表现就是主持人风格的改变
在一个新闻栏目中,主持人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报道新闻的时候,主持人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主持人也是一种新闻载体。在传统的新闻节目中,主持人正襟危坐、字正腔圆、一板一眼地报道新闻,在受众面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与受众产生了距离。但是新闻报道故事化之后,主持人的播报风格也发生了变化,不再采取以前的播报方式,而是通过一些口语、对话、拉家常的方式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给观众一种“与好朋友亲切交流”的感觉,增强了亲切感。从另一种角度来说,这也是对观众的一种尊重,也是一种人文关怀的表现。
(六)要有平等的采访视角
记者在采访前应该先熟悉采访对象,包括其生活和工作经历,甚至是性格,做到心中有数。只有提前做好这方面的功课,才能和采访对象顺畅地沟通,才能让采访对象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是想法。这对采访对象和电视机前的观众,都是一种人文关怀。同时,在采访过程中,记者的眼神、表情应该配合采访对象,当采访对象情绪兴奋时,记者也应该适当地露出笑容;当采访对象陈述比较哀痛的事情时,记者也应该表现出理解的神态。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只有时刻关注采访对象的情绪,才能使采访对象感觉到自己被充分尊重。只有感觉到被尊重了,采访对象才会更加乐于表达内心的想法,进而才能更好地配合采访工作。而这一过程也是人文关怀的一种表现。
(七)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也是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通过深入分析新闻事件,探索新闻事实对人的价值和意义,探索人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关系,从中获取新闻事件对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可以用更长的篇幅、更多的细节,多维度地展现人物的命运、性格,全方位地展现事件的发展经过,让观众能够从各个角度详细了解人物和事件。深入而全面的报道不仅是记者职业的准则,也是对观众甚至是采访对象负责的表现。从这个角度讲,电视新闻的深入探访也是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
四、结语
新闻报道需要更多地展现亲近观众的一面,基于此,人文关怀就显得格外重要。虽然诸多新闻记者编辑的新闻制作中都体现了人文关怀,但实际上,由于各种主观、客观因素的制约,一些报道的细节往往仍缺失人文关怀。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几种人文关怀的缺失现象,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方法,目的就是为新闻工作者的日常实践提供一些理论指导,从而使报道更生动、更接地气。
[1]冯哲辉.故事化新闻与新闻故事[J].当代电视,2009(01):30-90.
[2]刘志强.浅议电视新闻中的人文关怀[J].出国与就业,2010(04):25-31.
[3]刘迪.电视新闻如何体现人文关怀[J].科技与企业,2013(16):247-279.
[4]李建勇.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J].新闻世界,2013(07):38-39.
[5]任晖.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人文关怀[J].新闻实,2013(08):48-50.
[6]李庆.电视新闻节目的故事化倾向[J].新闻传播,2009(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