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德育教育刻不容缓
2018-02-22高磊
高 磊
(四川省天全县第二初级中学 四川 天全 625599)
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使他们成长为“四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课实践中,我始终奉行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的教学理念,注重信息技术文化、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身。学生处于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在信息教学过程中,尤其在信息实践过程中,要教育学生爱护信息设备,要引导他们遵循操作规范。同时,要教育学生遵守信息教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帮助学生养成爱护信息设备,遵守信息教室规则的好习惯。当然,这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学生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白,良好的习惯不仅是个性心理品质的良好反映,也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2.教师要率先垂范,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仅是学识渊博的智者,更是道德修养的榜 样。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活的育人教材,所以教师在课堂指导和示范过程的同时,也应该有良好的习惯。
3.培养方法得当,即要注意常规训练与特殊训练相结合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也能够靠有意识地训练来培养。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道德
1.结合教材,收集材料,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看到我国计算机发展水平与国外的差距(用的操作系统、芯片都是美国的),从而产生危机感,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从小立志为国争光。虽然计算机是外国人发明的,我国计算机研究起步晚,但用较短时间接近了世界先进水平。
2.在应用中渗透德育。在应用中渗透德育的方法很多,比如幻灯片、网页制作、动画制作、图片处理等教学内容中,有意识地介绍我国相关软件的发展;在录入及排版练习中精选练习文稿和图片,要求学生制作“热爱家乡、热爱学校”为主题的作品,并在评分标准中加入德育评分项。
3.加强网德教育。网络具有很强的实效性、渗透性和吸引性,它能让学生及时获取大量信息,使学生自由地与外界进行思想交流。在网络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一些健康、优秀、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论坛、聊天室、网站等,引导他们有效上网,避免在网上到处“逛”;也可以通过一些实例进行教育,如“上海两名女中学生约见网友离家30多天,身心受到伤害”等,教育学生要慎交网友,不要随意约见网友„„在上课时,如发现有些学生同时打开过多的浏览窗口而造成网络不畅时,要及时指出虚拟网络世界也存在着资源浪费问题。要使学生懂得网络社会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社会,也需要注意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分配,也强调规则和美德。
三、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
共同生活则离不开交往,交往则应有协作精神,否则,人们不能共同相处,不能“共同生活”。因此,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集体协作精神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又一使命。现在学生绝大多数是家里的独苗,他们从小就缺乏与他人相 处的本领,到了上学的年龄,仍然缺少与同学、同伴友好相处的能力。我们应注重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安排学生合作学习,来培养和训练他们为人处世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集体协作精神。实践证明,小组合作能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削减个别学生的畏难厌学情绪,这种做法有利于在群体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培养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学生能力的发展与学生的意志品质有着密切关系,良好的意 志品质可以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为提高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教师可采用限制他们请求帮助次数的策略。虽然这样的要求对学生来说显得有些苛刻,但只要能坚持,他们独立操作能力就会明显提高。
最好的教师是和最重要的人生课程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教师必须把握德育渗透的隐含性,注重德育渗透的实效性,认清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