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素养培育的方法与策略
2018-02-22黄乐永
黄乐永
(福建省连江一中 福建 连江 350500)
政治课程是高中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要想提升学生们的法治素养,需要教师们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明确把握教材内容,并依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高效可行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迸发学法的兴趣,提升自身修养。
一、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明确课程培养方向
教学目标是课堂活动的出发点,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使课堂更具主题性,当教师们知道自己该教什么,会在教学活动中有明确的方向感,也会让学生们更投入地开展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在备课期间,依据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和教材内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明确课程培养方向,使学生们能够在政治课堂上,有效提升自身法治意识。
例如,在学习到《财政与税收》一课时,除了使学生们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比如:财政的含义及其实质;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财政的地位和作用;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和用途;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以及如何确定财政收支的合理关系等等,还要引导学生们在学习财政与税收相关内容时,培养有关法律意识,要让学生们知道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偷税漏税等行为都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要及时缴纳相应的税款要明确课堂目标,并从一点一滴中,对学生们的法治意识进行培养。
二、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基本法律素质
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法律,在高中阶段,要使学生们重视政治课程的学习,教师在教授到相关内容时,要及时为学生们普及和渗透法律常识,并教导学生们要遵守纪律,维护法律尊严,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懂得如何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关法律常识的培养可以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来实现,高中政治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教师要善于将教学内容和法律知识相联系,使学生们获得方方面面的法律常识,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法治素养。比如在学习到《我国的宗教政策》一课时,教师不但要让学生们了解到我国具体的宗教政策,还要让学生们知道我国宪法中有关宗教问题的相关规定:“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但是任何宗教活动都不能违反法律,不得利用宗教损害国家、社会的利益,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在相关法律知识的渗透下,学生们的基本法律素质会不断得到提升。
三、结合相关时事资料,增强学生学法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使学生们开展学习活动的原动力,当学生们有了学法的兴趣,自然会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法律是一个很庞大的体系,它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法律是严肃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因此,在学生们掌握学习过程中,只是单纯地讲解相关法律条文可能会显得比较生硬,为了提升学生们学法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相关资料,通过生活中的具体案例,来为学生们渗透相关法律知识。
例如在学习到文化与生活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搜集相关视频资料、图片资料,让学生们感受到文化领域中的相关法律知识,学习《文物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两部法律中对我国文化遗产的若干规章制度,教师可以搜集部分游客出游时对文化遗产所做的破坏行为的视频资料,同时让学生们了解到其触犯的相关法律法规。在诸如此类的教学活动中,能够使学生们提升学法兴趣,并更具体地了解到相关法律知识。
四、丰富课堂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要想提升高中学生法治素养,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手段,使学生们能够从方方面面来感受到法治的力量。比如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开展以“法治”为主题的活动,引导学生们通过分角色表演的方式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或者网络案例中的情节进行情景再现,在此过程中,教师及时为学生们渗透和讲解相关法律常识,使学生们能够在模拟情景中意识到相关行为的错误性,同时提高法治意识,之后,还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深化相关法律常识。另外,还可以邀请法律顾问来进行法律常识的专题讲座,或者引导学生们开设模拟法庭、办手抄板等活动来实现对学生们法治意识的有效培养。当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吸收相关法律知识时,能够逐渐意识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在高中政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们的实际情况,看到高中阶段学生们的心理特点,并立足教材内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们能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吸收法律知识,培养法治意识,进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