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期背景下小学教育的重要性
2018-02-22赵方
赵 方
(潍坊市坊子区九龙街道邓村小学 山东 潍坊 261203)
1 小学教育的重要特点
作为少年整个人生当中教育过程的开端,小学教育是规模非常宏达的教育工程,为以后的人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小学教育过程中,因其具有国家政策以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其在具有一般教育的特点以外,还具有几个其自身独特的基本特点:首先,小学教育具有特殊的教育对象,一般是6到12岁的少年接受小学教育,这些少年身心发展正在处于过度阶段,也具有错综复杂的心理发展状态,其世界观,道德品质,政治思想等方面都在建立的初级阶段,其模仿性和可塑性都很强,受到外界影响也会比较容易。其次,小学教育是全民性,也是义务性的,根据国家规定,小学教育的整个过程是都应该是义务的,只要是适龄的儿童都能够享受,也必须参与和接受小学教育,同时社会、学校以及国家都需要保障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权利,对于一些残疾儿童、少数民族以及贫困山区的儿童更需要增加关注,保证所有适龄儿童都能够参与到小学教育中。最后,小学教育需要保证全面性,因为小学教育具有特殊的教育对象,为了保证少年儿童能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心态能够保持良好,保证正确的政治思想,就需要对其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教育,就需要教育其基本的技能和基本的知识,并需要教育其怎么做人,怎么去生活和学习以及怎么面对将来的社会的要求。少年儿童的启蒙教育是由小学教育来完成,这个阶段是其良好的品德、能力以及智力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所以小学教育是极其重要的。
2 我国目前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孩子的一生来讲,小学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可以说是其人生教育阶段中重要程度最高的阶段。但是,因为一些错误的家庭观念,以及忽视学校教育环境和社会教育等方面的问题的影响,以下问题仍旧存在于小学教育中:首先,盲目性的家庭教育,一些父母的“望子成龙”的心态,导致其对孩子教育的轨迹偏离,不尊重孩子自己兴趣。其次,恶化的家庭环境,随着家庭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中兴趣爱好,价值观和文化方面都逐渐缺乏,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第三,偏差的学校的教育环境,目前一些学校为了一些不正当的动机,如教育水平,升学率等,对于孩子区别对待,对于孩子的教育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3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策略
3.1 加强班队建设。教师在教好书的同时,不能放弃育好人,不管有没有担任班主任工作,都坚持“爱”和“严”并施。在学生身上,教师的爱要无处不在,于学生而言,教师亦师亦友。对于犯错的学生,“严”也应发挥强效,绝不放弃教育任何一个犯错的学生,指明改正的方向和方法。同时教师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教会学生正直、勇敢、自信、乐观。要让学生对自己信赖、敬重,这样班工作就能做得称心如意。学生也就能在这样的班级中快乐、幸福地学习。
3.2 狠抓教学常规工作,构建良好校风学风。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光靠目标和口号还是不够的,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做好教学常规工作。只有常规工作都有序开展,整体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才会良性运转。我校秉承“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和“教书育人”的宗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备课方面,积极推行科学合理的集体备课制度,号召各学科教师集思广益,发挥集体的力量,探究更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案,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方面,鼓励教师开展互听、互评活动,骨干教师多带动青年教师,给青年教师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从而整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考试方面,学校要不断规范考试流程,严格考试纪律,提倡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考风和学风,让小学生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进行考试;作业方面,小学教师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根据小学生的不同水平布置差异化的作业。
3.3 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创造性。未来的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而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小学生抓起,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一味地说教式教学,以自己为主体,而是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创造愉快的、自由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于发言,敢于表达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教师需要组织好课堂纪律,营造平等、自由、和谐的课堂空间。教师应要多采取提问式教学,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多提问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给大家表达自己的机会,锻炼其思维能力。同时也要时常开展小组讨论式教学,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和学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小组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孩子团结协作、努力进取的学习精神。
3.4 加强家长与学校间的双向沟通与交流。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家庭不仅是学生温暖的港湾,更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诚邀家长与课改同行。要多与家长联系、沟通,做好宣传工作,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学校必须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了解孩子的动向,及时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动向,通过举行家长开放日、开放周等活动,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双向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通过平等对话,加强互相理解,在理解中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结束语:
小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活观、价值观和思想品德理念,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勤奋上进的行为习惯。为了保证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为了给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培育更多的生力军,学校、家庭和社会必须承担起孩子教育的重任,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全面发展孩子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为他们进一步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